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722节
    不过李瑄的功绩,碾压王莽。
    王公大臣们不知道玉门关该怎么堵上。
    豪强已经在瑟瑟发抖中。
    那个被胡人称为天将军的男子,毫无疑问的骁勇善战。
    或许燕云铁骑和安西铁骑一样强大,但安禄山从来都不配与李瑄相提并论。
    是李隆基将安禄山抬到不属于自己的高度。
    当然,李瑄的人设崩塌,使官吏、士族、百姓,对李瑄的评价两极分化。
    但大多数都是负面评论。
    谋反是大逆不道,为华夏族根深蒂固的思想。
    臣事君,像是儿子孝顺父亲一样理所应当。
    李瑄也不能例外!
    在李瑄谋逆的消息传出来,李适之的朋友,赶紧与李适之划清界限,生怕气头上的李隆基把他们宰了。
    一些诗人引经据典,抨击李瑄是王莽、曹操;更有甚者,骂李瑄如董卓一般。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七郎啊,李七郎。我相信你看得更远一筹!”
    王维在过年这一天,读出李瑄拜相时所做的一首诗。
    他很感慨!
    “恩相,我料定东北的灾祸,却从未怀疑过您呐!您在灯火阑珊处的时候,找寻的是这个吗?”
    带着家人逃亡到长安的杜甫哭泣地说道。
    李瑄的造反,对“奉儒守官”的杜甫打击非常大。
    在安禄山渡过黄河的时候,他就知道朝廷会失去洛阳,为了妻子和一众小儿女,他不得不带着他们提前逃难。
    没想到在路途中,听到这个消息。
    “非有诏不得画!”
    长安坊市的一所小宅中,吴道子紧闭门户。
    在内屋之中,有数十副画挂在墙上。
    仔细观察,这数十副画都在描述同一件事情。
    《天水王游天街图》。
    吴道子一天期间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却用两年时间画出这套组图。
    在这套组图上,吴道子将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画卷上交替、重叠,富有新意。
    惟妙惟肖,吴带当风,错落自然。
    其中的寓意,也极为深刻,情景交融,线条流畅,宛若天人合一。
    在吴道子搁笔的时候,听闻李瑄叛乱消息,叹一口气。
    “君有两条路,我不懂你,扑朔迷离。”
    已经回到终南山上的李泌看向西方。
    他已经做好彻底出山的准备!
    ……
    天宝十五载,一月四日,数百禁军追上廖峥嵘和罗兴的队伍。
    八百骑兵,早已穿上明光甲。
    这些明光甲都是以为圣人献宝的名义转运而来。
    此次派遣的禁军是龙武军,他们早就失去勇气和血性。
    被罗兴和廖峥嵘率军一个回合,便冲击得七零八落,最终落荒而逃。
    诸郡太守本想听命阻拦,他们把郡兵已经派出去。
    但罗兴让一百骑,披上马甲,成为甲骑具装。
    郡兵哪敢在官道上阻拦还有甲骑具装的八百铁骑,短时间内,他们也没时间招募乡勇。
    只能放任李适之通过!
    十二月上旬的时候,李瑄引兵进入玉门关,并连下敦煌、晋昌、酒泉、张掖的消息,传入长安。
    李瑄连消带打,进军的速度比安禄山不逞多让。
    他们以为李瑄还在安西的时候,李瑄已经进入河西走廊。
    李隆基罢免王难得,但李隆基的儿子颖王李璬,现还未到陇右。
    关中的西面,可没有潼关天险。
    萧关几乎废弃,即便重整萧关也起不到效果。
    长安四塞之地,但地形因素,使萧关难以承受剧烈战斗。
    抓狂的李隆基,只能向乌怀愿下达军令,让他无论如何要挡住李瑄东进。
    陇右诸军,要速速到河西走廊支援,将李瑄堵在河西走上。
    凉州城。
    乌怀愿每天都能见到三波从朝廷来的使者,监督他的用兵。
    他总是能听到不同的策令!
    李瑄如秋风扫落叶般连下四郡,乌怀愿怎会不害怕呢?
    赤水军曾是天下第一大军,但被李瑄召走一万骑,组建长城军,现只剩下两万一千人。
    好在之前朝廷召唤河西军至长安,乌怀愿将大斗军也召至凉州城,准备一起出发。
    现在总兵力到达两万八千人。
    出去野战是不可能的。
    乌怀愿也不敢投降,他依附杨国忠,李瑄与杨国忠不睦,一定不会放过他。
    这八年来,军中出现不少新兵,乌怀愿主要提拔新兵新将,压制老兵,试图掌控赤水军、大斗军。
    乌怀愿有信心用三万兵马守住河陇第一大城凉州城,等待援军。
    在开元十七年的时候,吐蕃宰相韦·达扎恭禄在河西驰骋,攻城略地。
    王君毚龟缩在凉州城中坚守,使韦·达扎恭禄不得不退兵。
    有足够的强弩、雷石滚木,粮草,凉州城就是难啃的骨头。
    为此,乌怀愿还学着李瑄,在李瑄率领大军到达凉州城前,从诸牧监取牛羊,犒劳士卒。
    又从河西府库中取绢万段,赏赐将士,收河西军心。
    以免像墨离、建康等军一样,轻易向李瑄投降。
    乌怀愿也没忘记李瑄那“煽动人心”的战前陈词。
    “诸位将士,李瑄深受皇恩,如今却背弃恩典,叛乱谋逆,令人痛心疾首。”
    “李瑄现在是逆贼,早已不是我们的将军。你们吃的是朝廷的俸禄,当为国尽忠。”
    “只要凉州城横在这里,哪怕是十万铁骑,也不可通行。待叛乱到来,尔等只需听从我的命令……”
    乌怀愿将赤水军、大斗军召到城中的校场上,让他们放弃幻想,殊死搏斗,并许诺一旦击退李瑄,人人都有封侯拜将的机会。
    但下方的士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那些老兵更是嗤之以鼻,李帅统帅他们多年,他们不想殊死搏斗。
    “我听说李帅不是反叛,是不得已出兵铲除杨国忠,乌帅是依靠杨国忠得到高位。”
    当天晚上,军营之中一直有这种消息流传。
    许多士卒坚信李帅不是叛乱,是为铲除杨国忠,所以乌怀愿才固守凉州城阻挡。
    建康、墨离、玉门等军也不是背叛,而是加入讨伐杨国忠的队伍。
    安禄山叛乱因杨国忠而起,铲除杨国忠后,才能全力去平叛安禄山。
    也有士卒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跟随李瑄建功立业。
    哪怕乌怀恩连日犒赏,也不能收买他们的心。
    威望这东西,不是用几斤肉,一匹布去衡量的!
    李帅与吐蕃大战的时候,乌怀恩只是河西众多军使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谋略不如刘之儒,稳重不如张守瑜,练兵不如李朱师,勇猛不如荔非守瑜,更别说还有武状元出身的李广琛。
    士卒越想越气,凭什么乌怀恩带着他们送死呢!
    新兵虽多,但既得利益者却不多。
    他们虽未跟随李瑄驰骋,但很多人是因为李瑄名声而从军,那时李瑄虽是宰相,然名义上还挂着河西、陇右节度大使。
    天将军的名号,使他们敬畏。
    再加上军中的传说,让他们觉得天将军战无不胜。
    在种种因素下,凉州城内矛盾重重,并没有乌怀恩想象中的顺利。
    一月八日,马璘、来瑱率领轻骑,到达凉州城外围。
    在严格的军纪下,所过乡里,秋毫无犯。
    百姓知道这是天将军的仁义之师,要入长安铲除杨国忠,平叛安禄山。
    还不忘怒骂凉州城不开城门欢迎天将军!
    天将军改良农具,创新水车,令人挖掘赤水,沟通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