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393节
    “启禀李帅,末将在敌军苦拔海阵营观看数日,每当末将率骑距离吐蕃营寨附近的时候,那里人头攒动,有密密麻麻的吐蕃士兵出现在营寨前,列阵防守。给末将一种苦拔海营寨士兵数不胜数的景象。另外,末将还在苦拔海营寨发现吐蕃大相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帅旗,在苦拔海镇守的吐蕃元帅疑似为没庐·穷桑倭儿芒。”
    荔非元礼向李瑄说道:“末将想抓住一名吐蕃探马为俘虏,可吐蕃探马轻骑距离我军数里的时候,一人双马,撒腿就跑,不给我军机会。”
    李瑄听到荔非元礼的消息后眉头一皱。
    荔非元礼带回来的消息很值得思考。
    “荔非将军率多少骑去观察吐蕃苦拔海营寨。”李瑄问荔非元礼。
    “轻骑一百余。”
    荔非元礼向李瑄回答道。
    “一百余骑,所过之处吐蕃严阵以待。好似在像我们炫耀营垒之中兵强马壮一样。”
    荔非元礼的话,让李瑄更确定吐蕃苦拔海军营并不是表面上的“百里连营”,而是虚张声势。
    不过正如李泌所说,即便是吓唬人,营寨里数万兵马还是有的。
    “李帅,有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帅旗在,会不会有吐蕃赞普?”
    荔非元礼向李瑄说道。
    没庐·穷桑倭儿芒是吐蕃首席大论。御驾亲征的尺带珠丹和没庐·穷桑倭儿芒在一起很正常。
    “尺带珠丹不会将自己置身于险地。”
    李瑄摇头。
    尺带珠丹身为赞普,一定会为全局考虑。
    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帅旗亮相,目的是让唐军意识到苦拔海的吐蕃军不好惹。
    吐蕃的首席大论不惧危险,坐镇苦拔海稳定军心,只为他们赢得最后的胜利。
    李瑄又向李朱师、荔非元礼交待一番后,让他们回去休息几日,再上前线。
    “先生运筹帷幄,钦佩之至。”
    李瑄下午就回府邸,去见李泌。
    可以说李泌的推断几乎已经验证,吐蕃表面上当缩头乌龟,实际上挖一个大坑让李瑄跳。
    “我就算没有识破吐蕃的计策,将军也能用自己的方法,赢得此次大战!”
    李泌的心波澜不惊。
    最近他也有些迷茫,因为他似乎离向往的长生不死之道越来越远。
    之前他以为是自己离开仙山福地的原因,后来发现并不是。
    和李瑄接触的时候,李泌心无法平静。
    “如果将士死伤超过十万,哪怕俘杀三十万吐蕃士兵,我也是一败涂地!”
    李瑄也十分郑重地说道。
    河西、陇右军是他的班底,这些士兵极度崇拜他。
    如果这些士兵死伤惨重,会直接影响他的将来造反。
    这也是李瑄不愿意与吐蕃硬碰硬的原因之一。
    凭心而论,就算李泌不识破,李瑄也不会上当!
    “将军爱兵如子,能成为将军麾下,士卒死又何惧?”
    李泌感慨李瑄说得话。
    纵观古今,李瑄的功绩可能不如古代的军神,但是战损比绝对是第一。
    “先生,我准备在九月于青海北部发动一次青海之战,挫敌锐气,鼓舞士气。”
    “如果吐蕃的苦拔海营寨不出兵,那我的骑兵就长驱直入,攻击伏俟城古道。不过我相信吐蕃一定会有拦截,就算不是苦拔海的兵马,也有可能来自于其他方向。吐蕃亦需要首胜。”
    “这是我们试探性的一战,能试探出吐蕃的一些具体布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与吐蕃对峙下去。”
    李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李泌。
    “看来将军要亲自统领兵马。”
    李泌猜出李瑄的想法。
    “不错,表面上我只携带三千骑。实际上我会调遣超过六万骑,布置在青海北部。”
    李瑄点头。
    他虽然神勇盖世,但身为主帅,自然不会只带数千骑。
    六万骑,除了临洮军的一部分轻骑、精骑外,还有从河朔而来的五万骑兵。
    这五万骑兵,都是王忠嗣训练的精锐,其中还有一万多着明光甲的铁骑。
    “六万骑奔行起来大地震动,停留下来在山满山,在谷满谷,怕是不容易隐藏。”
    李泌向李瑄提醒。
    “我会清剿祁连山山口,从那里奔袭而过。另外,我还会派数千轻骑,驱赶吐蕃探马。不过就算是被发现,我也会攻击伏俟城古道。六万多骑与吐蕃的骑兵有一战之力。”
    在李瑄的想法中,要与吐蕃长时间对峙,需削弱吐蕃的有生力量。
    只要苦拔海吐蕃大军和赤岭吐蕃大军无法撤离,主动权就在唐军手里。
    “恕我直言,将军没必要在九月进行战斗。只要将军在,将士们就有士气,一场小的胜利,暴露河朔五万精锐骑兵,不太值得。我们的目的主要是黏住苦拔海和赤岭的吐蕃兵马,等待时机,一战定乾坤!”
    李泌建议李瑄放弃进行青海之战的打算。
    因为他觉得没必要试探!
    还有就是,河朔骑兵刚到,肯定有一部份不适合这里,需要调养一两个月。
    如陇右的临洮军,特意在海拔高的九曲南部训练。
    有的人头晕脑胀,卧床不起,一两个月才适应。
    高原反应,只要有几个月适应时间,是可以克服的,有身体好的人,几天时间就没事了。
    “先生说得对!我想逐步削弱一些吐蕃的有生力量,减轻决战时的压力。现在想想,确实有些多余。吐蕃三十万大军,灭掉一两万,不会伤筋动骨。又会暴露我军的五万精骑骑兵。”
    李瑄平缓心情,敢于承认错误。
    之前他想逐步蚕食,现看来兵马太多,一动不如一静。
    他麾下突然多出五万骑,还有可能把吐蕃赞普吓跑。
    “吐蕃赞普应该在大非川隐藏着。一有不对,他会立刻顺着大非川古道逃回雪域高原。将军想擒杀吐蕃赞普难如登天。”
    李泌猜测吐蕃赞普的位置。
    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地图上看着离九曲很近,实际上有山川阻隔,他们需要打败青海南的吐蕃大军,才能从正道进入大非川。
    尺带珠丹当了几十年赞普,必是很爱惜自己。
    李瑄在李泌的房屋中,又把地图掏出来。
    这段时间他随身携带地图,每天都要观看十几遍。
    试图寻战灵感和战机。
    李泌不打扰李瑄,他在旁边静静地看书。
    半个时辰后……
    “我觉得还是要发动青海之战,去攻击伏俟城古道!”
    李瑄严肃地向李泌说道。
    “不过要等到吐蕃粮草告急,耐不住性子的时候。”
    还不待李泌回话,李瑄又说道。
    他不是刚愎自用,而是把青海之战与决战联系在一起。
    可能是十一月、十二月,也可能是来年春天。
    “将军有何想法?”
    李泌知道李瑄这么做必有理由。
    “大非川之战,将再次重现!”
    “到时候,我会明目张胆地率领数万骑进攻伏俟城古道。然后率领能适应高原的临洮军,伏俟城古道南下深入,经茶卡、都兰到香日德,插入柏海的道路,进入多玛地区。最后沿着大非川古道直上,到达大非川的后方。吐蕃即便知道我军绕后,也很难大举围剿。因为我们二十大军,一直黏着他们。”
    “那种情况下,吐蕃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我军在大非川决一死战。否则三十万大军出现溃退之像,韩信再世也无计可施。”
    李瑄准备用一个更胆大的穿插战术,从伏俟城古道,南下千里,通过柏海道路穿插到大非川古道上,北上千里。
    能执行这次计划的,只有临洮军。
    九曲的其他兵马虽然在海拔一千多丈训练,但马匹不足是硬伤。
    这么一来一回的大迂回穿插,总不能用两条腿跑吧……
    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儿浑瑊
    “将军是否亲自率领士兵深入吐蕃腹地,从柏海迂回?”
    李泌向李瑄询问道。
    虽然这样的迂回,十分有风险。但大唐入吐蕃的两条道路,经过多次修缮,足以使数万骑快速行军。
    吐蕃的数十万大军、百万牛羊、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都是从两条古道上通过。
    “我身为主帅,在这样的大战中不能离开青海、大非川。我会亲自带骑为临洮军骑兵扫清进入伏俟城古道的障碍。之后,我率主力骑兵从青海西部与九曲大军一起夹击大非领、大非川。而深入敌后迂回的骑兵,由王难得统帅,南霁云为副,段秀实作为随军。”
    李瑄摇了摇头,大战开启,他要坐镇青海、大非川一带。
    西面、东面、北面,他总要在一方位。
    “如果谋略齐全,将是四面夹击之势。我军在吐蕃的军中,又有苏毗王作为内应。此战,必载入青史,漠北之战、平突厥之战亦不能比!”
    李泌赞叹李瑄的坚毅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