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兵听到老里正这么骂他们,从腰间抽出马鞭,欲给老里正一个教训。
马鞭高高扬起,就要落下。
“咻……”
就在这时,李瑄出现。
他看到这一幕,怒发冲冠,毫不犹豫地从箭囊中取出一支箭矢,弯弓便射。
“啊……”
只听一道惨叫声,那皋兰州骑兵的手腕,被羽箭击穿,血液滑流。
他手中的马鞭,也不受控制的落在地上。
这么大的动静,将其他皋兰州骑兵惊动。
“住手!”
李瑄带着骑兵气势汹汹地来到牧场。
罗兴持枪,阿史那扶汶持矛,紧跟在李瑄左右。
“去截住他们!”
皋兰州骑兵大多数由胡人组成,他们不是善茬,就准备骑马取兵器。
李瑄让麾下抢先一步,将他们截住,不让他们到马圈。
“你们想死吗?我丰安军八千步弩,稍后便至。谁敢取兵器,一律射杀!”
李瑄见皋兰州骑兵还想反抗,他举起弓怒吼一声。
很早李瑄就知道,唐代“募兵制”而来的士兵,不论胡汉,追求的是功勋与钱财。
真正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少之又少。
他们只听自己将军的命令,不考虑后果。
所以会有安史之乱这种浩劫。
有些兵痞是没有底线的,行事与强盗无异。
李瑄这句话后,才将皋兰州骑兵震住。
主要是他们信以为真,丰安军八千步弩如果赶来,他们这些失去战马的骑兵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阁下伤残我士卒,犯军中大罪,我必禀告王帅。”
皋兰州骑将怒气冲冲地走过来,向李瑄质问。
“我刚击寇边敌人而归,以为敌人又至。可惜我箭术不行,本来我想射杀他。”
李瑄骑在马上,沉声说道。
丰安骑兵则忍俊不禁,他们的将军,可是能飞马射缨的人。
“你……可笑……我们的盔甲,还证明不了我们是唐军吗?”
皋兰州骑将气急败坏。
“在我眼里,人的举止比人的外表更容易分辨。唐军不会去劫掠自己的百姓。武周时期,宰相张光辅在豫州纵兵劫掠,杀降冒功。他的结局,你们难道不知道吗?这才过去多久?我现在就如狄仁杰一样,心中有一恨,恨不得手持尚方斩马剑,将你们的脑袋全部砍下来。”
李瑄刚开始的声音还算温和,但他越说越激烈,最后嘶吼犹如惊雷,眼神如虎狼一样,让皋兰州骑将,身体颤抖,不敢与李瑄对视。
连李瑄麾下的士兵,都噤若寒蝉。
此时,丰安骑兵对李瑄敬畏有加。
空气凝结。
无人敢答,唯有牛羊牲畜,“惊魂未定”的叫声。
那些牧民感激地看着李瑄。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
身上带血铠甲,峥嵘中显得仁厚。
老里正认出李瑄,就是他请命率领军队,救回牧民。
一时,泣不成声。
“你们隶属于谁?”
终于,李瑄又继续开口,盯着皋兰州骑将。
“属下名浑悬,是皋兰州都督府下属骑兵……”
骑将害怕李瑄,只能将怨恨埋藏在心底,等回去后,再告知都督。
“浑释之就是这样教你们的吗?”
李瑄立刻想到一个人。
皋兰州虽然号称‘州’,但实际上并非“州郡”级的行政单位,它还是归灵武郡管辖。
九姓铁勒之一浑部投靠大唐后,被安置在皋兰州,浑部首领世代为皋兰州都督。
皋兰州都督府有三千轻骑,不在朔方军之列。
却受朔方节度使管辖。
浑释之可能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他的儿子浑瑊可是大名鼎鼎。
一个十一岁从军,十二岁就能立下跳荡之功的猛人。十五六岁开始南征北战,不下几年,就勇冠三军。
现在浑瑊应该才八九岁。
“我们不辞辛劳来支援你们,你们不该这样……”
浑悬心中更是不服。
出一次兵容易吗?他们可是连夜紧急出兵,最终连一点报酬都没有。
“国家大事,不是你们的私欲。如果好好说道,此行所获战马,分你们一批又有何?你们敢抢大唐百姓牛羊,看来你们浑部是不把自己当唐民。你们回去问问浑释之,是不是如此?记住,我是丰安军副使,李瑄。”
李瑄用很重的语气,向浑悬说道。
铁勒浑部投靠大唐多年,大唐将肥沃的牧场交给他们,对他们不薄。
这是灵魂拷问,让浑悬冷汗直流。
“给他们一些干粮,载他们过黄河。至于马匹,先留在丰安军。”
在浑悬心惊胆战的时候,李瑄向阿史那扶汶吩咐。
第37章 拒绝赠送
如果是别人,肯定会劝李瑄三思而行。
但阿史那扶汶不会。
他早就看皋兰州骑兵不顺眼。
李瑄的决定令皋兰州骑兵炸锅。
马匹是骑兵的命根子,失去战马,他们没脸回皋兰州,这是对他们的侮辱。
“皋兰州都督府不隶属丰安军,将军却扣押我们的战马,古往今来,哪有这样的例子?”
浑悬不敢回去,他硬着头皮向李瑄说道。
“你们失去战马,最多脸上无光,朝廷依旧会供养你们。牧民们失去牲畜,何以生存?”
李瑄反唇相讥:“你们不配骑在马上。”
浑悬听到李瑄的话,捏紧拳头。
要不是形势比人强,浑悬绝对像勇士一样,与李瑄决斗。
“我会禀告都督,节度使的公堂上见吧!”
浑悬无可奈何,只能愤而离去。
“希望你如实禀告。”
看着浑悬的背影,李瑄一字一顿地向他提醒。
皋兰州都督府的一千士兵,从十里外的官渡过河。
由阿史那扶汶率骑监督。
“将军您的仁义,更胜地方的父母官!请受草民们一拜。”
另一边,老里正带着牧民们向李瑄拜道。
“长者折煞我了。边军守卫边民,这是责无旁贷的事情,牧民的死难,已使我们蒙羞。”
李瑄不敢当,连忙将老里正扶起。
“为感激将军将草民们从虎口救出,我们这些牧民一起慰劳五百头羊于丰安军,请将军笑纳。”
他们一家出几头羊,不伤什么。
有数十匹马,都驮着唐军的尸体。他们看在眼里。
“多谢长者和乡亲们的好意,羊是牧民们的心血,一家一户也不过数十,军人保家卫国,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我不会收的,你不要再说了。”
李瑄当场拒绝老里正,并言辞说道。
他知道边军将士的秉性,拿着军饷不说,每一次出战,都会让周边牧民准备“牛羊”享用。
如果牧民心甘情愿还好说。但很多事情,总会由好发展到坏。
皋兰州骑兵明抢,不就是习以为常,以为不会被惩罚吗?
严明军纪,是李瑄治军的目标之一。
“这……”
老里正不解,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瑄会这么干脆利落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