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952节
    若是再给他几十年时间,说不定真能入道。
    “陈兄,这是……”
    见他捧着竹简,闭上眼睛,神色间满是感慨,一旁众人不由面面相觑。
    谁也不敢出声打搅。
    最终还是鹧鸪哨,开口轻声询问了一句。
    “道兄看过就明白了。”
    陈玉楼吐了口气,将竹简递了过去。
    见状,鹧鸪哨哪敢犹疑,小心翼翼接过,一字一句通读下去。
    越看他便越是心惊。
    一位大前辈的修行感悟,可不是寻常就能见得到的,放到道家宗门里,至少也是秘法古经之类,非真传内门弟子不得参阅。
    最为重要的是。
    前辈简直是学究天人。
    将正一与全真,二者合二为一。
    明明是件听上去都不太可能的事,但在他手中却差点成为现实。
    要知道,天下万法同宗同源,他虽是隐仙或者楼观派的隔代传人,但从修行方式上,其实同样算是全真食炁一道。
    所以,这样一份参悟,对他修行绝对是大有裨益。
    这也是为何两人会表现出如此震惊的缘故。
    呼——
    不知多久过后。
    鹧鸪哨这才从失神中醒悟过来。
    一双眸子里,神光流转,显然是有所感悟。
    见状,周围几人也是愈发惊奇。
    那竹简中上下拢共也就几百个字,难不成是天书,否则怎么会修为最高的两人皆是产生如此情绪?
    杨方好几次想要开口。
    借过来看上一眼。
    但见鹧鸪哨心神沉定,难以自拔,也只能将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如今终于等到机会,“杨魁首,这竹简里究竟写了啥?”
    看他一脸好奇期待的样子。
    已经回过神来的鹧鸪哨,不由摇头一笑。
    “杨方兄弟尽可参阅。”
    他又不是外人。
    另外,他们之间也没有尊卑有序、上下有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既然想看,拿去就是。
    “好,多谢魁首。”
    杨方笑呵呵的接过,捧在手中,老洋人、拐子以及花灵、红姑娘还有袁洪几人也是纷纷凑了上去。
    借着洞壁上那盏铜灯火光。
    沉心静气,默默读了起来。
    见到这一幕,老九叔不由皱了皱眉,放下刚抽出的烟筒,也踮起脚尖,抬头往竹简上看了过去。
    只是。
    竹简上所书涉及道家修行,又是食炁、导引,又是符箓、丹鼎。
    本就识字不多的他。
    看的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好不容易认出几个字,连到一起,根本不解其意,偏偏拐子他们一帮小子,眼下就跟被勾了魂似的,眼神一动不动,心神完全浸入其中。
    急的他连连挠头。
    又尝试了几次。
    最终,老九叔还是选择放弃,默默走到了一旁,再次抽出烟杆,抬起后脚跟,在鞋底上轻轻敲了几下。
    熟稔的拿出烟袋,捻了一团烟丝。
    凑近铜灯前点燃。
    “滋——”
    烟丝迅速燃烧。
    他则是提起烟杆,用力深吸了一口。
    烟雾在胸口下缭绕,刺出一阵强烈的灼烧感,那张苦闷烦躁的脸,却是一下舒展开来,好一会,才舒坦的吐了口青烟。
    什么正一,全真,食炁、呼吸的。
    他也琢磨不明白。
    还不如就当没看到,人生短短几十年,不懂就不懂,非要去刨根揭底干嘛,那不是给自己平添烦恼?
    再说了,少掌柜已经登了岛,他留在这边的日子已经是一双手数的清楚。
    等回了庄子。
    整天被人盯着,烟不能抽酒不能喝,那日子想想都觉得痛苦。
    靠在石壁上,脑海里胡思乱想。
    手上的动作却是一点不慢,转眼间,一团烟丝就被抽了个干净,脸上的郁闷也随之散尽。
    “来了!”
    正琢磨着是不是再捻个半团烟抽时。
    一道平静里带着惊喜的声音忽然传来。
    老九叔再没抽烟的心思,反手握着烟斗,下意识抬头望了过去。
    只见少掌柜已经翻开了那一卷册子。
    青色书册受潮严重,甚至都长出了一层黑色霉菌,字迹也被水气晕染成一片片的墨团,看上去模糊的厉害。
    但……
    书册打开的一刹那,陈玉楼眼神瞬间亮起。
    其中文字竟是异常清晰。
    上下拢共百十字左右。
    右上第一行为‘礼部为度牒事检会到’,随后则是明文写有数行律令,如私自簪剃者杖八十,当罪寺观住持,同罪并还。
    中间一行小字,则是记有道人名号,身份来历。
    ‘今填钦字三百二十七号度牒给付道士李存名。’
    “年十七岁,系文登山人士,崇祯七年三月九日。”
    “仁济道院出家,投礼顾巉为师授全真道遇仙派,于本院入籍。”
    仁济道院、李存名!
    拜师全真遇仙派顾巉。
    看到这几个字,陈玉楼忍不住长舒了口气,这分明就是一份入籍度牒,也就是那位前辈出家时朝廷所发的身份证明。
    印象中,此人在道门并不出名。
    至少他从未听过。
    但寂寂无名的一个道人,竟然能够将全真与正一两道合一,这份功力简直可以说是学究天人。
    也就是时不我待。
    道祖没有庇佑。
    否则……
    飞升录上就将多出一段。
    “明末,天下大乱,有道人李存名,隐居洞庭大泽君山岛上三十年,性命合一、吞箓凝丹,斩湖中恶龙,举天飞升!”
    只可惜。
    差之毫厘,便是飞升成仙和枯坐化骨的区别。
    “李存名……”
    见他面露思索和感慨之色。
    旁边几人,忍不住凑上前来,目光飞快扫过度牒上的文字。
    “原来是明朝的道人。”
    “还真是遇仙派传人,按掌柜的所说,马钰真人生于金元时代,洞内那位前辈,差不多得是六七代的门人了吧。”
    “我觉得都不止,道人出家,代代相传,又不是家族传承,可能十年二十年就有一代门人。”
    “……”
    一众人低声探讨着。
    声音不大。
    倒是神色比起之前明显已经轻松了不少。
    以后说不定就是邻居,知道名号,也好为他立个墓碑木牌,隔三差五还能上柱香,不至于连香火都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