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287节
    就是花灵所制。
    以往只知她深通药理,每到一处,就会采摘灵药。
    修行青木功后。
    他对世间草木灵药也算精通。
    此刻,细细感受了下,一时间竟然都无法分辨出其中蕴藏了哪些药物。
    可想而知,搬山中人在药道上的造诣究竟深到了何等地步。
    “陈兄,可以下墓了。”
    等到黑雾尽散,确认无误后,鹧鸪哨这才松了口气。
    收起镜伞轻声说道。
    语气不疾不徐,却透着一股无比的自信。
    闻言,陈玉楼下意识以神识感应了下,星门内外果然为之一清,再无黑雾溢散。
    见此情形,他心中愈发好奇。
    “道兄这是?”
    “清气散。”
    鹧鸪哨淡淡一笑。
    虽然名字与太阴散相似。
    但此物却并非从墓中寻得,而是搬山前辈为了倒斗自行烧制。
    甚至一开始,也不是为了对付乌窖。
    而是棺中古尸。
    他们这一脉,世代寻找雮尘珠,最早是先知以性命代价推演出一点。
    但真正知晓雮尘珠被人作为玉琀,吞入口中这件事,还是两宋时代,搬山前辈从黄河古墓中找到一块石碑,从碑文中得知。
    只是,古尸在棺中腐化,一身尸气剧毒。
    历代搬山道人就有不少中招,落了个凄惨无比的下场。
    为了撬口寻珠,而不受尸气侵袭。
    这才糅合数种灵药,研制出了清气散。
    只不过,千百年下来,在一代代搬山道人手中,清气散的作用也被不断放大。
    老洋人水壶从不离身。
    却从不用来饮水。
    就是用来应对探路时的突发情况。
    “原来如此……”
    听到他一番简单叙述,陈玉楼这才恍然大悟。
    果然,古往今来,历经二十三朝,能够从泥沙一般茫茫多的倒斗门派中脱颖而出者,无一是平平之辈。
    这等秘法,在搬山一派内竟然籍籍无名。
    可想底蕴之深。
    “探路!”
    没有在此物上过多纠结。
    陈玉楼扫了眼身外几个卸岭力士。
    几人立刻举起草盾,提着灯盏迅速穿过星门,门后是条崖壁上穿凿而出的石道,和他们从葫芦口暗道下到殉葬坑的那条路有几分相似。
    不过当他们举着灯火凝神看去时。
    身下黑暗中竟是传回无数璀璨金光,明灭不定。
    “等等,那是什么?”
    “我下去看看。”
    此间黑雾深重,他们手里的风灯太过微暗,根本不足以照破全貌。
    只能隐隐察觉到,身下似乎是座洞窟。
    但再往前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一个马脸男人,将草盾就地一放,冲几人平静道。
    随即反手提着风灯,右手握着盒子炮,沿着石道飞快盘绕下去。
    只是……
    等他落地,走近那些闪烁的光芒时,这才发现那些竟然全是金器。
    碎金、金饼,还有纯金打造的松鹤云雾、群象麋鹿,随意堆积在地上,身前的岩壁上还被人凿出了无数的洞龛。
    里面则是摆放着玉环、玉璧以及绿松石一类。
    “天爷,发财了。”
    一瞬间他眼睛都看直了。
    虽然早就料到献王玄宫内堆金积玉,但眼前所见,还是有些超乎了他的预料之外。
    明器之多。
    让他恍然有种进了皇家府库的感觉。
    “快,去通知总把头,就说底下是献王的陪葬坑,他娘的全是明器。”
    “快去!”
    重重咽了下口水。
    男人再不迟疑,冲着头顶上几个弟兄喊道。
    “明器……”
    顶上几人哪敢犹豫。
    立刻返回门外,将消息传给了陈玉楼。
    “陪葬坑?”
    陈玉楼眉头一挑。
    献王玄宫是秦汉时代典型的回字形墓葬格局,从外到里,明器坑、三生桥、陪葬坑,最深处才是他的主墓室。
    看来自己算的不错。
    从凌云宫,果然有一条墓道直通地下。
    “走,去看看。”
    陈玉楼一挥手。
    早就等不及的一行人,哪里还会犹豫,当即鱼贯而入。
    等身处崖壁之上。
    俯身举目望去,地下洞窟中已经亮起了一盏盏的灯火,稍稍驱散了些黑暗。
    身下一共三座相连的溶洞。
    与瓶山那种环环相扣略有不同,此处溶洞彼此相连,形成一个回环。
    他们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套洞之上。
    此刻,借着底下摇曳的火光,陈玉楼果然看到,洞中堆积如山的明器。
    金银玉石,还有青铜古器。
    其中一口洞内,则是遍地白骨。
    等一行人沿着石道下去,走近一看,才发现那些并非人骨,而是马、鹿,以及各种飞禽走兽的尸骨。
    葬马坑的崖壁上,同样被凿出了不少陇龛。
    不过其中放的却不是玉帛,而是兵刃。
    空槽钺、凸刃斧以及长戈短刀。
    老洋人见猎心喜,上前试了试,只可惜玄宫不比会仙殿,两千年下来受地气侵蚀,那些刀兵早已经腐朽不堪。
    几乎一碰就碎。
    “别乱动,小心有销器。”
    鹧鸪哨扫了他一眼,叮嘱道。
    老洋人讪讪一笑,握紧腰间苗刀,也不在意。
    “道兄,走,往前看看。”
    陪葬坑虽然金银无数,但并不被几人放在眼里。
    对他们而言,开棺求财只是第一步。
    更何况,鹧鸪哨心里还在惦念着镇陵谱上记载之物,哪有心思摸金取玉。
    “好。”
    几个伙计在前方开路。
    老洋人则是撑着镜伞,手握苗刀在一旁护阵。
    穿过溶洞间的甬道,前方一下豁然开朗。
    不过雾气也愈发深重。
    只能隐隐看见幢幢人影矗立,还有车马之物。
    一行人立刻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