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234节
    只可惜,树缝实在太过狭窄,就算打着风灯也看不太清。
    “不行,看不清,都让开点给树砍了。”
    这话一起,顿时引来无数回应。
    当即就有人拿出斧子,一个个眼神灼灼,哪有半点疲惫的样子。
    “红姑,去让其他弟兄先把营地搭起来。”
    见一帮人干劲十足。
    陈玉楼自然不会阻拦,只是朝一旁的红姑娘轻声吩咐道。
    这株古树来头极大。
    树洞绛血玉棺中所葬,便是建造献王墓的滇国大祭司。
    此人虽然生在蛮夷小国,但见识惊人,尤其在风水上造诣,自先秦后,纵观上下两千年,至少也能排进前十。
    要知道,水龙晕在风水中极为有名。
    被葬经视为最为神秘穴眼。
    属于上古风水中的仙穴。
    意思就是葬在这种风水穴中的都是仙人。
    以至于后世地师,认为水龙晕只是古人杜撰,世间根本不存在这种风水宝穴。
    毕竟,紧随其后的天隐穴、天藏穴以及骑龙穴,都是难得一见。
    更何况水龙晕。
    但此人,竟然真的能够找到这等仙穴,并将献王葬入其中,以求尸解成仙。
    光是这等手段,就已经是神乎其神。
    越是深究风水之术,陈玉楼便越发觉得此道之高深莫测。
    寻常人一辈子都难究其一二。
    当然,开棺不仅仅是为了长长见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那块椒图负碑,以及龙虎杖。
    前者刻有真陵谱。
    后者则是打开献王登仙之门的钥匙。
    比起这两件宝物,那张大祭司的黄金面具以及绛血玉棺都落了下成。
    “是,掌柜的。”
    红姑娘并无迟疑,当即领命离去。
    这一片因为被榕树树冠遮蔽,形成一大块空地,甚至都不用怎么收拾,将堆积的断枝简单收拾下,就是座天然的营地。
    一行伙计分工明确。
    伐树、扎营,还有人去生火准备做饭。
    “陈兄,我对风水之术虽然不甚了解,但也知道一点,古人下葬向来讲究依山靠水、负阳抱阴,虽然有讲究大封大树者,但树为阴物,夺取气运。”
    “还从未见过有人葬于树内,这岂不是……乱了套?”
    在他静静思索时。
    鹧鸪哨忽然开口问道。
    看他眉头紧皱,一脸不解的样子,想来已经琢磨了许久,却始终得不到答案。
    要是寻常墓葬也就算了。
    偏偏献王墓连龙脉地势都能更改。
    修墓之人在风水上的造诣之深绝对深不可测。
    为何会犯下这种错误?
    闻言,陈玉楼不禁摇头一笑。
    他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不过,鹧鸪哨唯独没算到的一点。
    这座树棺并非陪葬陵,而是那位大祭司以自身为陵眼,平衡整个风水局。
    而且……
    此处也并非献王墓外。
    而是山神庙。
    自古修庙处必然是星峰磊落、明山大殿,占尽风水。
    但如此一来,就等于将原本更改的地势再度破坏。
    所以,为了调和地势风水,才会有了这么一座树棺。
    鹧鸪哨只是听人说起,但并不通深意,所以才会一知半解。
    此刻,陈玉楼也没过多解释,而是将人皮地图打开,指了指地图上的葫芦图案。
    “这葫芦指的应该是座山神庙。”
    “两者遥相呼应,风水自然还能保持平衡。”
    听到这话,鹧鸪哨心头不禁一动。
    就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将脑海里的思绪一一理清。
    “所以,陈兄的意思,这树棺是有意为之?”
    “不错。”
    陈玉楼赞赏的点点头。
    说实话,鹧鸪哨在风水术上绝对是有天赋的。
    不然,按照原著中的时间线,如今他应该去了无苦寺,拜入了了尘长老门下。
    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学成了摸金校尉一门的本事。
    之后又远赴漠北之外。
    寻找西夏黑水城。
    如今他也只是稍微点了一下,鹧鸪哨就能立刻明悟,从中也能窥见一斑。
    “这风水之说,还真是千变万化,令人难以揣测。”
    并未察觉到他神色间的异样。
    鹧鸪哨自言自语的感慨道。
    两人说话间。
    天色已经愈发暗淡下来。
    天地间寂静一片,除了风声,连虫鸣鸟叫的动静都没有,静的连一根针落在地上都清晰可闻的地步。
    沿着古树四周。
    一座座帐篷已经拔地而起。
    篝火也在熊熊燃起。
    倒是驱散了几分寒意。
    这地方昼夜温差极大。
    闲下来的一行人围在火堆外取暖说话,摇曳的火光中,一帮人不时朝身后的古树处看上几眼,脸上写满了期待。
    “开了!”
    “破开了!”
    终于。
    一道咔嚓的响动声中。
    负责伐树的伙计欢呼不断。
    “走,道兄,过去看看。”
    陈玉楼哪里还会犹豫,招呼了鹧鸪哨一声。
    两人一前一后。
    从营地中信步穿过。
    等他们抵近时,树冠下已经挤满了人影,手里提着火把或者风灯,将周围照的灯火通明,
    众人自觉地让开一条路。
    两人走到洞口。
    凝神看去。
    只见古树树壁上已经被破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借着火光,两人分明看到,树洞空间比想象的还要大出许多,足足能够容纳十多人。
    不过……
    此刻两人目光却一下就被洞底那具玉棺吸引。
    即便早有预料,陈玉楼还是被绛血玉棺的形式为之惊叹。
    棺椁差不多有两三米长,半人高。
    通透如玉,光润无比,呈现出半透明状。
    棺壁外有一层薄如蝉翼的乳白色,但越往里,玉棺色泽就变得越深,犹如被绛血浸透了一般。
    尤其是被光火一照。
    棺身上折射出的色泽通透鲜艳,泛着令人沉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