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4章
    叶二全听着这话,总算有些宽慰,憨笑着点头:“是呐,我也觉得名字改得好。以前都是被名字给耽误了。我想过了,许是康康就是有些慢,咱们再等等。”
    叶老太道:“也是。是咱们太急了些。一年后,若......到时可以到京城看看。”
    “行。”
    逗了一会儿娃,叶二全便抱着孩子离开了。
    胡秀秀也扶着肚子站起来:“奶,我也回去了。”
    “小心点,走路让小玉扶着。”
    胡秀秀点头,犹豫了一下才笑道:“这孩子怀着时跟珠珠一样,总爱吃辣辣的,但不闹人。”
    叶老太叹道:“男娃女娃都一样,只要健康就好了。”
    直到有了叶康来,叶老太才知道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多么难能可贵。
    胡秀秀松了口气:“那我回去了。”
    说着便扶着丫鬟的手离开了。
    ......
    这天早上,韦小娟坐着牛车去小镇。
    叶八斤赶着车,因这回只有韦小娟一人,便道:“去小镇呀?这么近,走路也行呀,哈哈!”
    韦小娟白他一眼:“又不是不给你钱。”
    叶八斤噎住了,以前他觉得叶二全好好,咋他家一个两个全都这么硌人?
    很快便到了镇上,韦小娟下了车,在街上走了会,直到看不到叶八斤了,这才走到一处医馆。
    韦小娟见到大夫,一坐下,便低声道:“我娃儿已经一岁半了,我想再带一个,可不知为啥,总是带不上。”
    医馆的大夫点头,给她号了脉,挑眉:“你生产时身子亏空严重。”
    韦小娟皱眉:“不可能!我生得可顺利了!给我接生的还是京城来的稳婆呢。”
    大夫摇头:“生得顺利,不代表身子不亏。唉,生完你没好好保养。”
    “咋没保养了?哼,当我是那起子穷鬼吗?我家有的是钱,我坐月子时红糖鸡蛋吃得都想吐了。还每天两碗汤呢!”
    大夫皱眉:“你们这叫瞎补。没钱就算了,既然你家有钱,生完为啥不找个大夫看看?”
    “看了呀!我生之前就有大夫给我号脉,生完也号。那还是京城来的大夫,老厉害了。”说着,她脸上带着点得意,“大夫还给我开了药,我吃了足足半个月。”
    大夫挑着眉:“但你这身子......还是挺亏的。”
    韦小娟脸色不好:“你是说给我开药的大夫不好吗?算了,我现在只想问你,我现在怎样才能再怀上。”
    大夫摇头:“比较难。”
    “不难我找你干什么?”
    大夫点头:“那我给你开药,先喝一个月。一天一剂,一剂两百文。”
    “咋这么贵?”
    “要不呢?调身体还嫌贵?当然,便宜的也有,但你又不是没钱,身体是自己的,想喝啥档次的你自己决定吧。”
    韦小娟咬咬牙,确实,亏谁也不能亏自己,只好给了六两银子,提着药走了。
    自她生娃后,叶二全看在娃份上,每月都会给韦小娟五两银子,平时带娃上街,可以给孩子买点零嘴或是衣物。
    回到家,韦氏见她提着药包回来,便瞪眼:“好好的,咋买药了?”
    韦小娟道:“我小时候摔着,腿时不时会痛,吃点药不行吗?”
    她身体难孕之事,可不能让婆家知道。
    韦氏只觉得韦小娟败家,不过是一点点脚疼而已,竟然买这么多药吃。
    可恨的是,她抠不到韦小娟的钱。
    韦小娟今晚便开始煎药。
    可吃了足足半个月,回去复诊时,还是没效果。
    韦小娟很生气,只得又换了一家,继续吃药。
    时间匆匆,很快又过了半年。
    4月19,胡秀秀再次生产。
    秀秀娘一听到消息,立刻从椅子上滚了出来,急匆匆地往外走。
    路过的村民道:“秀秀娘去哪了?”
    秀秀娘得意地说:“我大外孙马上就要出世了。”
    村民笑道:“指不定是个丫头。”
    秀秀娘气死了:“滚,胡说八道。秀秀像我,这次一定是个大胖小子。”
    很快,秀秀娘便赶到了叶大全家。
    叶家所有人都聚在院子里,房里传来胡秀秀的痛叫声。
    杜氏紧张地坐在椅子上,秀秀娘上前道:“亲家别急,第二胎比第一胎快多了。这次保准是个大金孙。”
    杜氏笑了笑道:“男娃女娃都行。”
    秀秀娘:“那咋行?必须是男娃呀!”
    韦氏抱着小康康,嗤笑一声,你就装吧!第一个丫头片子已经丢尽脸面了,还想要第二个?
    也不是谁都像她这么好命,立刻就抱上了大金孙的!
    她又找算命的看过了,说秀秀这次也是个女娃。
    啧啧啧,真是一串串丫头片子!
    不多时,里面突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哇哇啼哭声。
    叶勇惊喜道:“生了生了!秀秀!秀秀!”
    不一会儿,王稳婆打开门,抱着个小被包出来。
    叶勇已经一个箭步冲了进去。
    王稳婆笑着道:“恭喜恭喜,是位千金。”
    “你说啥?怎么可能!”秀秀娘惊叫道,“第一个已经是女娃了,第二个怎么可能还是?一定是搞错了!”
    韦氏和叶鹏夫妇心里一阵窃喜。
    王稳婆白了她一眼,把娃儿交给杜氏:“瞧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