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章
    叶轩道:“我知道。就是……这笔墨钱现在好像也用不着了……我家沈先生很多笔墨,都给我用。”
    杜氏瞪眼:“你咋这么实心眼的?夫子给你,你就用?不懂拒绝吗?”
    叶轩:“呃……拒绝不了。这些笔墨……他像垃圾一样堆在库房里的……”
    叶轩觉得,杜氏根本就无法理解那种情景。
    沈知晏送他那套名笔墨,他舍不得用,便用自己在书铺买的。
    沈知晏看着便说:“这玩意……竟还特意花钱买?端午,我是不是有很多不用的?”
    然后端午从库房里搬出二十多箱笔墨和纸:
    “老爷是个读书人,别人总喜欢给老爷送笔墨。老爷不喜欢,用不习惯,扔了又糟蹋别人的心意。叶公子若觉得适合,都取来用吧!”也好给仓库减减压,清清库存。
    叶轩拿着这一箱箱笔墨,痛并快乐着。
    这些全都是他以前看都不敢看的精贵玩意,现在竟然全都像垃圾一样被沈知晏堆在库房里,堆满了灰,有一箱纸还被虫给蛀了。
    杜氏见叶轩在沉思,便推他:“轩儿?人家说给,你就要?你也太老实不客气了。”
    叶采苹笑道:“大嫂,你别紧张。沈夫子这人……他说给轩儿用,那是真的给他用。他就不是个会说客气话的。”
    杜氏一怔:“是这样吗?听着挺好相处的。”
    叶采苹:“说好相处,也不是太好相处。”
    “小妹倒是了解他。”
    叶采苹:“唔……不太了解。”
    她连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嗯?
    叶采苹想着就有点懵了,是呀,轩儿都拜这么久的师了,连两个女儿都送了进去。她竟然只知道对方姓沈,连叫什么都不知道!
    她……什么时候变得心这么大的?
    叶采苹摸了摸额头。
    第187章 挣大钱了
    下午,叶二全到叶采苹家还牛车时,得知叶采苹和杜氏都给孩子们发了零花钱。
    回到家,当即也给了银花500文钱。
    韦氏瞅着又要唠,叶二全便道:“500文钱也不过是咱们半天收入,这还不能给?”
    韦氏道:“我又没这样说……就是,她一个十二岁的女娃,拿这么多钱,就怕丢了或是被人偷了去。”
    叶二全道:“行了,便是丢了,也是她自己的事。这个钱给她买些笔墨,总不好老让小妹买吧?”
    银花小声道:“爹,我不用买笔墨,沈夫子让人搬了一箱到我们讲堂,随我们用。”
    韦氏瞪大双眼:“不用束脩就算了,竟然还免费用笔墨?他钱多得没处花呀?”
    银花小声道:“我不晓得。”
    韦氏只听说过沈夫子家挺大挺有钱的,但笔墨多贵呀,竟然免费给人用?这是傻子吗?
    “多到用不完,那你拿两套回来给你哥哥用,也好省点笔墨钱。”
    银花一噎:“锦儿和欢儿也只带了一套回来自用,都是用完再拿的。”
    叶二全横了韦氏一眼。
    韦氏抿唇:“我就开个玩笑。当家的,你不是在盖茅房嘛,现在怎样?”
    “材料已经到了,明天就可以动工。”
    前天,他们送货这行当就请了个人,叫刘大力,挺老实勤快的的,工钱30文一天。
    杜氏还提议,学叶采苹的做法,干满一个月,要是做得好,再给100文奖银,凑够1两一个月。
    韦氏也不好说什么。
    请了人,不管是大全还是二全,都轻松了不少,也不用她和杜氏两个妇人一起送货了。
    但韦氏总觉得亏亏的,也不知这盖茅房一个月能挣多少,能不能回了请人这个本钱。
    ……
    翌日,叶二全的材料到了后,带着三全和铁牛,到百味楼动工。
    第一单生意,大家都小心翼翼的,谨慎又谨慎,第一个盖得有些慢。盖了足足五天,才弄好。
    第二个和第三个已经很顺手了,又盖了三天,便都盖好了。
    林掌柜试用之后,很是满意,给了工钱。
    叶二全三人拿着手里的24两银,只觉得沉甸甸的,晕呼呼地回到村子。
    三人没回家,第一时间便来到了叶采苹家。
    叶采苹正在书房看账,看到三人站在自己面前,不由一怔:“二哥,你们来这干什么?”
    “百味楼的茅房盖好了,这个……收工钱了。”说着,叶二全便把钱放到书桌上。
    叶采苹听着便笑了:“我又不是你东家,你们收到钱,自己分了便是,不用拿给我。”
    “啊……这、这可是24两!”叶二全有些结巴。
    “嗯。”叶采苹点头,“二哥你占60股,三哥和铁牛你们分别占20股。那二哥你便是14两4钱,三哥和铁牛分别是4两8钱。”
    说着,还好心地把钱分成三份。
    “喏,拿回去就行了。下次自己晓得怎么分了吧?”叶采苹说着,努了努嘴。
    叶二全整个人懵了:“我得了14两4钱?我才干了几天来着?”
    叶三全说:“咱们不过是干了8天活,就赚了这么多?”
    “嗯。”叶采苹说,“8两一个茅房。至于那些材料成本,你们一会自己算算,再按着占股多少,把材料钱给二哥。”
    材料钱是叶二全先垫上的。
    叶二全:“材料也不过一两一钱。”
    “那你们减了成本再分一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