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章
    等了两日雪霁天晴,崔谨收整好师父留下的东西,命人将山门处的匾额取走。
    其余香炉、塑像、神位等一概不动,留与后来人。
    因中途曾遣人递信,宋王府也没有翻天。
    小桑一见崔谨就拉住她的手哇哇大哭,“小姐呜呜呜,你怎么独自出门,都不带我,以后不许这样了!”
    崔谨戳戳小桑气鼓鼓的脸颊,“那你和小寻速去准备,稍后我们就出门。”
    “又要出门?”一直立于门外的元清快步进来,凝神望着她。
    崔谨轻轻颔首,向他行礼,“妾身已将天一观的道童带下山,想将她们安排到庄子上。”
    “这些事交由下人去办就好,何须你亲劳心神?”
    “闲居无聊,正好找些事做。”
    元清见崔谨同他客气疏远,既无法接受,又有些无能为力,自讨没趣杵在一旁良久,才回书房去了。
    崔谨安置好小道童们,顺手又救了几个险被溺毙的女婴。
    这个生来就不欢迎她们的人间,处处冷眼炎凉,好似并没什么好,也没几分值得留恋的。
    但崔谨心想,好与不好,该她们自己经历过一番后自行评断。
    小桑人走到何处,花种到何处。
    只可惜寒冬腊月万物凋枯,没多少花给她摆弄。
    于是带着几个道童,整日弄梅花,又给其他花作保养,免得给冻死了来年不开花。
    崔谨喜爱田园生活,她亲自教女童们念书,庄户人家的孩子也会爬在门窗好奇张望。
    于是索性办了个不大的女学,将这些孩子都收拢进来,只要是女孩儿,方圆内想识字的都可来旁听。
    她一人教不过来,又专门延请了几位女先生。
    晃眼过去小半月,父亲给的那张房契崔谨翻来覆去不知看过多少遍,最后又默默收回箱奁底。
    陇山道粮仓失火......崔谨在心中咀嚼那几字。
    陇山道是通往西境的要道,粮仓失火不仅关乎民生,更与军事有关。
    此事极有可能是人为纵火。
    与番戎有摩擦已经年余,朝廷主战主和声音不一。
    主和者如太子,因惧怕晋王及其党羽再取战功,功勋太过危及自身储君地位,从而力主求和。
    晋王世子元秉奉旨出使巡边,已是朝廷想用兵的信号,保不齐就会开战。
    所以太子不惜自毁长城火烧辎重,就是要拖延用兵时机,或者以粮草不足倒逼朝廷取消用兵。
    如此说得过去,可主战者呢?
    一直被太子和朝中主和派压制,他们为达目的干脆纵火烧粮,使番戎更加蠢蠢欲动,激化边情,也使朝廷在局势迫切下彻底开战。
    为此事者,可能是晋王,甚至......爹爹。
    番戎好像也有可能,两国屡有摩擦,又有元秉持节前往边关,起战事的可能大。
    先破坏后备,就算对方城中不生乱,也会削减其实力,战时自然会占上风。
    冬日天干物燥,粮仓防火有疏,出了岔子意外失火也说不定。
    “......”
    事情错综复杂,好像谁都有动机,崔谨一时无法更进一步分析。
    她叫来临舟,“爹爹最近在忙什么,你知道吗?”
    粮仓失火是大事,也算军机,崔谨没有直接问,而临舟是崔授心腹,应当知晓他的行踪。
    果然临舟回答道:“大人近日不在京中,亲往陇山道去了。”
    仗还没打,自家粮仓先烧起来了,定会动摇军心、民心,崔授为了不影响后面开战,自然要妥善应对。
    一边急发公文从洛阳含嘉仓调粮,一边前去稳人心、查实情。
    崔谨听罢遣走临舟,坐在窗前望着案上瓶中插的梅枝怔忡出神。
    他常年忙得脚不沾地,公务繁忙是职责所在,崔谨常觉他辛苦,今日心中忽生另外的念头:若他醉心其中呢?
    他向来掌控欲极强,对她是,对权力亦是。
    这般醉心权力的人,却要求他抛下权位,去做个恬淡自适的山野之人,云游四海,无异于天方夜谭。
    崔谨突然觉得周遭有些冷,不知是心冷还是身冷,她起身关上窗户,心神更加恍惚。
    又过了几日,天气愈冷。
    窗明几净,崔谨对雪烹茶,书看倦了,便无聊数起窗前的梅瓣来。
    临舟闪身出现,未等崔谨开口询问,急道:“小姐,大人在回程时遇刺。”
    “什么?”崔谨闻言忙起身,裙摆带翻茶盏,飞速奔了出去。
    小寻和小桑提着狐氅跑在后头,大喊让人备车。
    崔谨嫌马车慢,夺过马鞭,到马厩寻了匹快马,却三蹬五蹬骑不上去,急得眼泛泪花。
    临舟蹲在地上让她踩背,崔谨拍马向前几步错开他,自己咬牙踩蹬,使尽力气跳上马背,扯住缰绳问道:
    “爹爹现在何处?到家了么?”
    “在。”
    崔谨挥鞭疾驰,全程泪水洒落身后。
    崔府。
    堂中挤满了人,崔夫人和崔谊崔谈聚在榻前垂泪,几个太医围在一起摇头叹气。
    崔谨拖着两条发软的腿,不知如何挪到榻前的。
    只见他面容苍白,双目紧闭,身上全是血,胸前插着一枝利箭。
    崔谨眼前一黑,就在即将跌倒时,被人从身后扶住。
    是元清。
    她拂开元清,颤声问太医们:“家父伤势如何?”
    为首的许太医向她和元清行了一礼,面色沉重,“险,险哪。”
    “这箭倒未及要害,不过,崔相胸前另有一处伤痕,貌似是刀伤。”
    “此伤处理得倒是妥善,但是没有静养,并未痊愈,箭好巧不巧又迭在这旧伤处,且旧伤位置靠近心脏,若贸然取箭,恐怕会有危险。”
    那一刀是崔谨捅的。
    崔谨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那一刀可能会令他丧命,一瞬间如坠冰窟。
    那分明是小伤,他当时分明还抱着她说话,说以后就是她的男妾,要求她每逢休沐回家陪他。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太医又从旁相问:“王妃,夫人,这箭......要取么?”
    崔谨脸上不见活气,而崔夫人也一时不能决断。
    最后是皇帝在含光殿下旨,命许太医取箭。
    一个时辰后,满头大汗的许太医将倒钩的断箭扔入水盆。
    众人长吁一口气,崔谈急忙问道:“箭头取出来了,父亲是不是无恙了?”
    崔谨空洞的眼神也有了点光辉,移向太医。
    “崔相失血过多,是否天佑我朝,还须看他能否从昏迷之中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