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勤:(图片)】
姜蘅点开,赫然是售罄的截图。
【冯勤:我已经看到消息第一时间点进去了(点烟)】
姜蘅沉默。
姜蘅震惊。
她记得在设置时,将蜂蜜这东西设置成最多限购一斤啊?!怎么这就没了呢?
除了叶随那边,还有谁会大手笔买这个?
点开后台一看,几个订单里只有一笔是一斤购买,剩下都是半斤半斤的来,地址也都很眼熟,一个是万先生购买了一斤、另外四个是叶随家、叶随父母家,以及两个不认识的但也同样是京市的。
看时间都差不多,估摸着也跟叶随有关。
姜蘅找到她聊天框:【你们上次的喝完了?】
那么多,这才多久?
【叶随:没有呀】
【叶随:但是真的很好!我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现在对你家蜂蜜赞不绝口,他们现在每天喝一杯蜂蜜,晚上睡觉都舒坦好多,我爷爷老烟枪,说呼吸都舒服了,让我下次碰到一定要多买点,反正蜂蜜放不坏,我就顺手买了,转发到家族群,他们也都买了,我姥姥还没抢到,我妈正在哄她,说那半斤给她送过去呢】
【叶随:那个……我们是不是买多了?(泪眼汪汪jpg)】
感觉大有她说是,叶随就能哭出来的样子。
姜蘅能说什么?
当然是给富婆姐姐一个感恩的贴贴啦。
半斤半斤的买,绝对是还想着给她刷个单。
哄得叶随又得意的笑起来,要不是她还在上班,都想开视频跟她疯狂夸一下蜂蜜和蘑菇了。
蘑菇感觉都成了能替代鸡精的存在,做什么都能放一点,现在她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蘑菇肉丁炒饭,先泡一晚上,第二天切成丁,加上肉沫,打一颗鸡蛋做成炒饭,不用加太多作料,一点盐、一点酱油,偶尔加点辣椒,就超级香喷喷还好吃!
再来一份蘑菇瘦肉汤。
吃着也不会噎人。
她现在每天吃得健健康康,人看着越发精神了。
蜂蜜主要是她爸妈和更上一辈的喜欢。
老人年纪大了就各种基础疾病,大病没有,小病不断这种,身体机能下降,原本很正常的身体总会有各种不顺畅,像是机器没加润滑油,能运行,但咔擦咔擦的响。
如今喝着姜蘅家的蜂蜜、吃着姜蘅家的蘑菇,两家老人现在精气神足了不少,晚上睡觉也更踏实,吃得好睡得好,原本因各种原因消瘦的身体,最近都饱满了一些。
人看着年轻好几岁。
每天出去散步,熟悉的老头老太太都在打听他们家吃什么保健品了,效果这么好。
所以一发现有网店、还有新的蜂蜜,群里一大家子,全都上阵。
要不是她先发给了万叔叔,这会儿万叔叔还要跟她爸妈要蜂蜜呢。
尤其买完蜂蜜,看着店里还有不少蘑菇,除了他们家自己又买了一部分存着,还特意将店铺链接分享到了各自的朋友圈,支持一下老板生意,以后做大做强,蜂蜜也能有更多!
*
结束聊天的姜蘅脸上还带着笑容。
客人觉得物超所值,她觉得收入超额,双方都觉得赚了,这才是最好的交易嘛。
就是冯助理没买到。
还好她留着一斤多。
本想着分装成一百克的小瓶装散卖给摆摊的客户,现在看来,只能……再委屈他们几天了。
还有几个蜂巢她还没光顾了。
都有都有!
为此还单独给冯助理开了一个链接,让他直接购买一斤的量。
冯助理买完,又顺手将所有蘑菇都买了半斤。
眨眼又是两千七的收入。
不愧是大老板的助理,资金就是宽裕!
跟所有客人沟通结束,姜蘅也开始查看订单了。
发现虽然大家都觉得干蘑菇很贵,但实际订购量真不少。
县城这边,因为有新鲜蘑菇长期提供,没什么人买,主要订单还是海市和京市大头。
海市主要是宋茗同事,姜蘅将链接发过去,没一会儿,陆陆续续就有订单,好些地址都是之前没买过的,可能是特意尝鲜的,京市那边也一样,最初眼熟的几个地址过后,就是一连串陌生地址,但下单都不手软,还大多挑贵的买。
杨幸那边群里虽然也吐槽了价格,但从一开始他们知道的价格就是翻了八倍的,所以还能接受,居然仍旧有六个人下单,只能说应该是杨幸维护得好。
姜蘅能准确知道,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等了许久,特意每个人都发了五十元优惠券,只要购买就能使用。
优惠券领取的人有十八个,实际购买的只有六个。
扣掉优惠券,姜蘅收入是九百多。
网店交易服务费是0.6%,这个收费可以忽略不计,但相对而言原本说好的给杨幸10%的幸苦费,就有些低了,因此姜蘅想着到时候交易成功,直接发个五百的红包过去。
而且这个优惠券长期有效,后续要是这个群的人还愿意购买,依旧是10%的辛苦费。
最后算一下总售卖额,除去四斤蜂蜜,干蘑菇最多的是鸡枞菌,一共卖出去了8斤,其中只有两斤是火把鸡枞,六斤骨朵鸡枞,打九折后总收入一万三千;牛肝菌卖出去十二斤,收入一万五、乌枞菇十斤,一部分打折、一部分没打折,收入七千五;枞树菇卖出七斤,收入四千四百;茶树菇销量第二,卖出十五斤,收入八千一;最多的是林地蘑菇,卖出二十三斤,收入九千。
也就是短短时间,姜蘅在这个网上总共收入了五万七!!!
万万没想到,真正大头是网上!
姜蘅看着平台自动算出的总金额,深吸一口气。
哪怕这其中会有一小部分人回过神来,觉得太贵了选择退货,她也能收入好几万。
果然宋茗说的对,网上流量很大!
咦?!
姜蘅目光一顿,在一众京市、海市的地址里,精准的找出一个不同的地址。
来自广省的。
这又是哪位好心客人帮忙安利的?
*
广省某写字楼。
在网上看一个新博主和女朋友的吃播看得馋了的丁乔,没忍住打开购物app,开始搜索主播提到的蘑菇。
好像叫什么乌枞菇。
还真没听过,但主播发的视频里压根没有链接,说是在他们本地一个年轻老板的摊位上买的,不是广告,那就是真好吃。
于是她出手了。
正好搜完就找到不少店铺售卖这种蘑菇,她犹豫着买哪家时,指尖一滑,发现一家跟主播同一个地区的新店,很朴素、很简陋,但价格贵贵的,跟主播说的一样,贵的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心——这么贵,肯定味道很好吧?
馋意上头,丁乔点进去,一咬牙选择购买半斤。
四百块,这要是不好吃,她一定打差评!!!
买完,手机一丢,丁乔继续工作,随即忘记了自己馋鬼上身花四百买了半斤蘑菇的事。
——
趁着午休时,姜蘅打电话叫来了镇上快递点的人过来取快递。
一听一百多单,老板声音都温柔了许多:“好好好,一点我们就能到!”
一点不到,快递点的老板就开着一辆小卡过来。
姜蘅的客厅开着空调,短暂成了打包点,周芸、陈阿英、沈丽都来帮忙,发货中途,有两个退单的,姜蘅很快同意退款,一个小时左右,剩下所有订单发货成功。
只等对面确认收货,她就能收到钱了。
快递点老板看着他们院子的规模、外面热火朝天安装的防盗网,热情道:“下次有快递还找我们家呀,数量多了,还能继续打折。”
姜蘅:“一定一定。”
老板心满意足走了。
全都是特快加急,就算打折了,收入也不少。
快递的事弄完了,姜蘅开上她的履带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又继续去开垦土地了。
她承包的范围里,90%的土地都是荒废了好几年的,杂草枝繁叶茂,土壤硬邦邦,因此第一遍耕完,要等几天、被绞断的杂草成了土壤的养肥后再耕第二遍,才能开始种植。
正常来说,最好耕三遍,确保土壤松软、大部分杂草都死透了。
但姜蘅情况不同,每次耕地时,她都会偷偷吸取杂草的生机,担心被人看见,没办法让它一夜枯死,几天时间斩草除根彻底变成滋养土壤的肥料,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耕地机,效率加快的同时,代表着她可以尽可能在这个夏天将这一片开发出来。
最先她开垦的是中心靠近水源、更加肥沃的土地。
开到差不多二十多亩时就停下,又开始绕到最边缘开垦。
这里她没打算种植蔬果,耕得更加轻松,先深耕一遍、明天再浅耕一遍,让人撒上波斯菊的种子就可以了。
姜蘅想养点蜜蜂,这样能自己产蜜,首要的就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