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章
    不过,郎中没有轻举妄动,直到傍晚时分,确定那些人不会去而复返,他才让自家儿子叫来了王拐子。
    “老王,你不是托我帮你找几个有残疾的孩子吗?今天刚好有一个,是个小瞎子......”
    ......
    半个月后,京城郊外无极观。
    “启禀殿下,派出去的人回来了......”
    太子赵显激动地站起身来,一双无神的眼睛朝着声音的方向“望”过去。
    “杨老神医到京城了?快宣他进来为孤诊治,快!”
    刘公公艰难地挪动着身子,挪到太子显扔过来的东西砸不到的位置。
    自从太子显患上眼疾之后,便借口为皇帝祈福躲进了无极观,随着几位太医的束手无策,原本温和的太子显变得越来越暴燥,而最近几日,太子显彻底失明了,他开始乱发脾气,每天都有人被砸得头破血流。
    刘公公咬咬牙,硬着头皮说道:“启禀殿下,杨老神医......杨谓不想进京,连夜逃走了。”
    没有东西砸过来,刘公公以头触地,四周忽然安静下来,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良久,太子显的声音才再次响起:“不可能,孟家有恩于杨谓,杨谓不会逃走的,不会......这一定是误会,可能杨老神医等不及,自行进京,和去接他的人走岔了。”
    刘公公想说:逃走的不仅是杨谓,就连收留杨谓的那户人家也不见了,大门紧闭,屋子里找不到金银细软,一看就是举家逃走了。
    想那杨谓,当年在太医院时被人陷害,若非孟大人为他求情,杨谓坟头上的草都绿了十几轮了。
    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岂会再回京城?
    可是刘公公不敢说,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咽回肚子里。
    但是很快,随着岳父孟大人的到来,太子显也不得不相信,杨谓真的失踪了!
    孟大人派出去的人传回消息,杨谓连同那户姓时的人家全都失踪了,据说时家人去外地给女儿治病了,杨谓也陪着一起去了。
    真是笑话!
    时家女儿是个瞎子,连杨谓也治不好的眼疾,天底下还有哪个大夫能治?
    什么去外地求医治病,全都是胡说八道!
    杨谓不肯进京,又担心连累救命恩人,就带着时家人一起逃走了!
    这一次,太子显没有大发雷霆,他将身体蜷缩起来,像个犯错的孩子,不停地自言自语......
    东宫封锁了太子患眼疾的消息,对外只说太子在无极观为皇帝祈福百日,可是百日之期眼看就要过去了,太医们仍然束手无策,而派出去寻找杨谓的人却再也没有传回消息。
    可是层层封锁的秘密还是不胫而走,几天之后,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同一个话题——
    太子变成瞎子了!
    这个话题从街头巷尾传到朝堂,一国储君岂能是眼盲之人?
    文武百官分成两派,一派恳请皇帝废掉太子显,改立其他皇子;另一派则认为当务之急应昭告天下遍寻名医,医治太子,而非另立储君。
    两派各执一词,各抒己见,令本就龙体欠安的宣庆帝头疼不已。
    ......
    无极观中,太子显心情沉郁,不顾尚在道观中,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次日被发现在睡梦中死去,太医确诊其是酒醉引发心疾而亡。
    太子妃孟氏、选侍芦氏、孙氏自缢殉节,纷乱之中,年仅三岁的皇孙赵渊落水夭折。
    宣庆帝惊闻噩耗,一病不起。
    ......
    宣庆十五年秋,宣庆帝立二皇子赵予为储君,先太子赵显的三个子女,除去夭折的赵渊以外,余下的两个女儿被接入宫中抚养。
    同年,宣庆帝命人在离京城二百里的翠屏山修建道观,名曰长寿宫。
    ......
    宣庆十六年夏,长寿宫建成。
    一个月后,宣庆帝传位于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
    不久之后,太上皇离宫,前往长寿宫,修仙去了。
    次年,新帝改年号永嘉,史称永嘉帝。
    永嘉帝追崇已故皇长兄赵显为孝康皇帝,孟氏为孝康皇后,赵显的两个女儿皆封为公主。
    永嘉帝之举,朝野上下盛赞有加。
    第2章 二小姐回来了
    十年后,梁王府。
    “二小姐回来了!”
    小丫鬟飞奔着进来报信,梁王妃聂氏闻言便要起身,妹妹聂琼华一把按住她:“她回来了,难道还要你这个当娘的亲自迎接吗?”
    梁王妃一想也是,重又半靠在迎枕上。
    片刻之后,大郡主赵云暖和已经换上斩衰孝服的赵时晴一起走了进来。
    几天前,梁王酒后暴毙,那个时候,赵时晴还在白鹤山。
    她自六岁便被慕容琳琅带到白鹤山,白鹤山虽然也在梁地境内,但赵时晴只有逢年过节才回王府,也因此连父王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
    看到赵时晴,梁王妃的眼圈红了:“你怎么才回来,你父王白疼你了......”
    “母妃,是我不孝,我回来晚了......”赵时晴哽咽着说不下去。
    一旁的聂琼华冷笑一声:“人都死了,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赵时晴看她一眼,语气淡淡:“嘴碎会长口疮。”
    聂琼华大怒:“你说什么?”
    这一次,赵时晴连个眼角子也没给她:“耳朵不好就去看大夫。”
    “你......”聂琼华正要怼回去,梁王妃轻咳一声,聂琼华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冲着赵时晴翻了个白眼,别过脸去,不去看她。
    梁王妃叹了口气,对赵时晴说道:“既然回来了,今晚就由你去给王爷守灵吧,也不枉他疼你一场。”
    赵时晴应道:“是。”
    见她态度乖巧,梁王妃的心情终于好了一点:“去吧,你们都退下吧......”
    出了梁王妃住的遂宁宫,赵云暖握住赵时晴的手:“不要在意,父王走得太突然,母妃难以接受,她不是只对你这样的,对我和阿暄亦是如此。至于二姨,她一向如此,不必和她一般见识。”
    话虽如此,可是梁王府的人全都知道,梁王妃对二小姐赵时晴一直都是不冷不热,毕竟,二小姐很少回来,论亲厚,自是不如养在身边的儿女,再说,二小姐也不是梁王妃亲生的。
    赵时晴问道:“大哥何时回来?”
    赵云暖说道:“左长史写了折子,已经派人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陛下若是还顾念伦理纲常,就会放大哥回来。”
    梁王世子赵廷晗和大郡主赵云暖是龙凤胎,赵廷晗自五岁起便在京城为质,至今已有十四载,赵时晴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这位大哥。
    到了晚上,赵云暖和二哥赵廷暄都要陪着小妹一起守灵,赵时晴知道他们已经守了几晚,便婉言谢绝,独自带着丫鬟凌波去了灵堂。
    望着父王的灵柩,赵时晴泪如雨下。
    她不怪梁王妃对她冷淡,毕竟她只是养女。
    梁王妃的小女儿,五岁时被拍花的拐走,王府派出亲卫军四处寻找,声势浩大,那拐子这才知道,原来这小女娃竟然是王府小郡主,一旦被抓,怕是要被凌迟处死。
    拐子知道带着孩子目标太大,当即便将孩子扔入枯井之中,自己逃走了。
    梁王带着亲卫军寻着线索找来时,看到的只有躺在枯井中的小小尸体。
    接下来的几天,梁王四处搜捕那名拐子,顺便抓了一批拐子。
    其中一名拐子交待,前几天他在城外,从同行手里接手一名瞎眼女童,他把女童卖给城中一个专做采生折割生意的乞丐。
    所谓采生折割,就是把拐来的孩子弄成残废出去乞讨,以此蒙骗好心人。
    无论是朝廷还是梁地,采生折割都是死罪,因此,这些恶人便盯上了那些本就残疾的可怜孩子。
    听说城中竟然有人专做这种生意,梁王大怒,亲自带人抓捕了那名恶丐,解救了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拐子说的那名盲眼女童。
    女童眼盲,肋骨也断了几根,身上更有多处擦伤,如同一只破布娃娃四分五裂。
    梁王见她与自己那死去的小女儿有几分相似,便动了恻隐之心。
    他将女童带回王府,聂氏只看了一眼,便拂袖离去。
    这女童便是赵时晴,她不记得自己姓甚名谁,家在何处,大夫说她被拐子喂食了迷药,她年纪小,没有变傻已是万幸。
    值得庆幸的是,进府不久,她的眼睛便重现光明,梁王大喜过望,给她取名赵时晴,晴字有云开雾散之意,而这个“时”字,则是源于赵时晴被救回时,那身破烂衣裳上,有一个绣在里面的小小“时”字。
    赵是国姓,而梁王不但让她姓赵,更将她的名字报到了宗人府,她虽然没有郡主封号,却是过了明路的宗室女。
    一年后,梁王在府中招待恩人慕容祥和他的女儿慕容琳琅,慕容琳琅一眼看中赵时晴,执意要收她为徒,于是赵时晴便跟随慕容琳琅去了白鹤山,府中每个月都会派人送东西过去,就连白鹤山也记在她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