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池锦这才注意他的助理,高挑纤细,模特身材,看起来非常精干专业,一颦一笑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和自己这个小菜鸟很不一样。
    另一个助理是林总编的助理,池锦和她打过几次照面。让江叙欢给自己开小灶时,她没听说林总编会派助理来协助,看来她也是安插来的一个眼线。
    陈以声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那眼神专业、冷静,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甚至在掠过池锦时,也没有丝毫的停顿,如同看待任何一个初次见面的下属。
    “开始吧。”他的声音比在《面孔》时更低沉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按照杂志顺序,《童年》和《秋日来信》的责编先后进行了汇报。陈以声听得认真,偶尔会打断提出一两个尖锐但切中要害的问题,语气平淡却让人不敢怠慢,像他一贯那样。
    中场休息,陈以声接了个紧急电话,和助理一起出去了,已然是完全投入新角色的状态。
    《童年》的编辑是秋招时认识的讨厌的男编辑,他看向池锦:“池酒仙,陈大王还真是名不虚传的严苛啊。”
    “听媛媛说过,是挺吓人。”《秋日来信》的编辑道,“真犀利啊。我们杂志社过得真是好日子。”
    “那可不,你看陈大王刚一升,池锦也升了责编,是不是陈大王没少打压你?”
    “子虚乌有。”池锦起身接了杯水。
    “什么样的汇报比较讨他的喜欢呀?和你取取经呗,池酒仙。”
    池锦没搭这个茬:“出彩的汇报,谁都喜欢。”
    下半场开始,轮到《面孔》了。
    池锦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她能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包括那道最让她如芒在背的视线。
    她稳住心神,开始清晰流畅地阐述《面孔》下月的工作重点和版面规划,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整个过程,她尽量让自己的目光落在投影幕布上,或是看向其他几位编辑,避免与主位方向有任何交汇。
    汇报完毕,她微微颔首:“以上就是《面孔》杂志下月的主要工作安排。”
    会议室内短暂安静了一下。
    刚才的汇报中,陈以声的目光落在演示屏上,偶尔低头记录,自始至终没有看向池锦,好像只是在评估一份完全陌生的工作报告。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需要多强的定力才能维持面无表情。
    他清晰地记得两年前她刚入职时,在部门会议上发言还会略带紧张地捏着衣角。而此刻,她站在这里,面对集团管理层,言辞流畅,思维缜密,对业务的熟悉和掌控程度远超他的预期。
    她确实不再需要他的任何庇护或指引。
    陈以声喝了口水,将不合适的情绪一起咽了下去道:“发言的时候不光要看其他编辑,也要看主位,这是尊重。”
    她抬眼,不得不迎上他的目光,抬头露出一个职业微笑:“好的,陈主编。”
    她连忙改口:“陈总编。”
    陈以声并未在意称呼上的疏忽,只是问:“我有三个问题。第一,关于《面孔》纸媒与新媒体端的流量互引方案,预期转化率提升的具体依据是什么?”
    陈以声语气公事公办,甚至比质问其他责编时更显冷硬。
    这个问题在她的意料之中,池锦从容答道:“流量互引的依据是基于我们过去三个月测试的数据模型,预期转化率提升15%是基于保守估算。这些在附录第一页有具体说明。”
    “第二。上一期人物特稿的深度受到好评,但这种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和批量生产的可能?”
    他的眼神深邃,没有任何波澜,就像在看一个完全陌生的汇报者,等待着一个合格的答案。
    “目前这是一个未知数,在探索的路上,总要激进一些。我们也有充分的紧急预案,及时止损。”
    “第三。”他顿了顿,终于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池锦,“关于下半月刊‘文娱面孔’的封面人选,我注意到你们初步意向是启用一位流量艺人。这是《面孔》首次尝试此方向,请阐述具体理由及风险评估。”
    “关于‘文娱面孔’首次考虑签约流量艺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综合研判。“她的声音依旧冷静,听不出任何个人情绪,”第一,市场数据支撑。这是我们团队整理的近半年文娱板块流量趋势图,数据显示,传统作家、艺术家访谈的打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兼具口碑与热度的新生代艺人内容,其拉新效率高出平均水准三倍以上,且能有效触达我们一直希望拓展的youngerdemographics。”
    “第二,风险控制。我们并非盲目追逐流量。候选名单上的三位艺人,均经过严格的背调,确保无重大舆情风险。同时,我们规划的访谈角度将侧重于其专业领域的探索与成长,而非八卦私生活,以确保内容调性与《面孔》‘深度’、‘人文’的定位相符,避免品牌形象受损。这是我们的访谈提纲草案及风险应对预案。”
    池锦关闭幻灯片,打开另外一个文档。
    他看着,手指偶尔在桌面的平板电脑上记录一下,未置可否。
    “第三,商业价值。该决策已与广告部进行过初步沟通,目标艺人的代言品牌与我们的广告客户重合度较高,预计能带来可观的联动商业收益。”她总结道,目光平静地回视陈以声,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此次尝试是在坚守内容品质基础上的必要市场突破,风险可控,预期收益显著。”
    她的回答条理
    清晰,数据扎实,策略周全,完全超越了单纯执行层的思维,展现出了成熟的商业洞察和战略规划能力。
    会议室内有片刻安静。
    真切地、甚至有些震动地,感受到了她这两年来脱胎换骨般的成长。
    他沉默了几秒,最终只是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回笔记本上,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数据很详细,希望执行层面也能做到同样严谨。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谢谢陈总编。”池锦微微颔首,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sunday》和《秋日来信》的编辑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同是责任编辑,池锦工龄最短,资历最浅,却能如此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池锦默默将上传的幻灯片和文档拖入回收站,微微鞠躬下台。
    “下一位。”他开口,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池锦微微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口某处空落落的。她回到座位,《sunday》的责编已经开始发言。
    整个会议过程中,他再也没有看过她一眼。
    会议结束,众人收拾东西陆续离开。陈以声正与两位助理低声交谈着什么。
    池锦落在最后。当她经过他身边时,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了一下。他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她,侧着脸,专注地听着助理的话。
    她垂下眼,快步走了出去,走廊外的阳光有些刺眼。
    她和他之间,那堵无形的墙,似乎比在《面孔》编辑部时筑得更高、更厚了。从此以后,他是需要仰视的管理层领导,而她,只是一个需要汇报工作的下级杂志责编。
    连陌生人都不如。
    第50章 .为她挡酒
    集团新推出的《卫星》杂志,定位精准对标快速变现的文娱市场,专攻流量明星与热门ip,旨在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并实现商业回报最大化。
    招商晚宴设在一家高级酒店的包厢内,氛围与《面孔》的严谨文化截然不同,灯光璀璨,酒杯交错,空气中弥漫着香水、酒液和纸醉金迷的气息。
    主位上坐着的正是一人身兼二职的《卫星》主编姜虎,此刻正满面红光,声音洪亮地劝着酒,仿佛酒精是打通一切关系的万能钥匙。他身旁是《卫星》的副主编,一位妆容精致、眼神活络的女子,正巧笑倩兮地附和着姜虎,不时向各位领导投去谄媚的目光,活跃气氛。
    本该出席的《卫星》另一位温和的女性主编,但今晚,坐在那个位置的却是陈以声。他神色淡漠地坐在那里,指尖无意识地轻点着桌面,与周遭的热闹有些格格不入。
    他是临时主动要求来的,原因无他——他在经过行政部时,恰好听到姜虎大大咧咧地打电话,以“林总编很重视这次招商”为由,点名要让《面孔》的池锦过来“撑撑场面,她酒量好”。听到池锦的名字和“陪酒”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几乎没作他想,便找了借口替下了原本的分管领导。
    姜虎自然高兴地应下,这下池锦又有了不得不来的理由,而陈以声作为定海神针,他的出席想必也能给招商加分不少。
    林总编的助理,池锦一直叫她林助,安静地坐在稍远的位置,微笑着观察全场,显然是林总编放在这里的“眼睛”。
    而被莫名叫来的池锦,则坐在上菜口的位置,显得有些突兀和无奈。她对《卫星》这个新项目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是搞文娱、赚快钱的,主打流量明星。她不明白姜虎为什么非要叫她来,只能归结于是自己上次喝酒喝多了失态,让他抓住了这么一个酒量好的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