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6章
    望晴低眉顺眼地替太子换茶,视线不经意看到小几上那只压着书的修长大手。
    她的心突突直跳,并非她对太子有何非分之想,而是出于一种本能地畏惧。
    尤其在目光触及到对方衣袍上的那两条龙纹时,望晴更是忍不住心慌。
    但她的脑子里却不合时宜地冒出一个念头:同样是奴婢出身,她是不是也可以……
    念头刚起,望晴的手一抖。
    茶盏在小几上发出重重的一声响。
    “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望晴脸一白,“扑通”就跪下了。
    海顺听到动静进来。
    骆峋:“退下。”
    海顺配合地斥道:“还不快出去!”
    望晴根本不敢有耽搁,忙不迭端起换下来的茶盏毕恭毕敬地退出去。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一到外面,听到动静的喜雨很小声问。
    望晴红着眼睛。
    “我、我不小心把茶盏搁重了,很大声……”
    喜雨闻言吓得不轻,从她手里接过茶盏把人拉到一旁,“要去领罚?”
    望晴心有余悸地摇摇头。
    “殿下只让我退下,海公公也没说什么。”
    喜雨呼出一口气。
    “那就是没事,下回可不能这么冒失了。”
    望晴刚要点头,就听喜雨的声音在继续:“得亏主儿得宠,要不然至少要打手心。”
    两刻多钟后。
    太子和宋昭训收拾完毕上了榻,望晴和喜雨、银竹进屋来清理浴间。
    隔着一道小门,卧房的说话声隐隐传来。
    “肿得如此厉害。”
    太子的声音,听着似是有些许不悦。
    宋昭训声音轻柔:“最近就是容易肿,稍微站得久了或是坐久了小腿便胀得慌。
    一按一个窝,脚也肿,先前的鞋暂不能穿,广储司和周嬷嬷她们做了几双大的。”
    “太医如何说?”
    “莫院判说是孕期常见的湿浊下注,气血壅滞。
    妾是脾虚肿,莫院判开了食疗,赤小豆鲫鱼汤外加白术茯苓散,让先吃着。”
    卧房沉默了片刻。
    宋昭训不知说了句什么。
    随即太子清冷的嗓音才响起:“孤近日忙,要你自己辛苦些了,有什么需要……”
    “就差人去找海公公,您的话妾身会背啦。”
    太子似乎短促地低笑了一声。
    收拾完从浴间出来,经过床尾往外走时。
    望晴的余光透过纱帐,看到了床榻之上面朝里侧躺着拥在一起的一双人。
    真是,同人不同命。
    望晴暗暗自嘲一笑,走了出去。
    “不久前在书房你说要从你的那三个二等宫女里,提两个贴身侍候的出来。”
    帐子里,骆峋忽地出声。
    槛儿侧了侧头,“对,您要帮妾身掌掌眼吗?”
    骆峋:“掌眼谈不上,意见仅供参考,你洗漱之时去书房换茶的人稍显冒失。”
    槛儿想起来。
    今晚进屋奉茶的人,该是轮到望晴了。
    腊月二十四。
    各地官府封印,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放假,一直放到过完元宵再开印。
    元隆帝也在这日按钦天监看的吉时进行了封玺仪式,不过皇帝的封玺可不是真就放假什么都不管了。
    尤其元隆帝勤政。
    每年封玺期间该批的奏章照样批,只不过非必要时候,元隆帝一般不会强求大臣们在春节期间与他一同勤勉。
    太子就不行了。
    他得和自己的皇帝老子一样勤勉。
    譬如听进京朝贺的外地官员汇报各地民情,之后接受元隆帝的考校什么的。
    便不细述,总归忙就是了。
    每年的小年过后是皇室宗亲宴请的时候,各大王府郡王府不论立场如何。
    每年这时候都要做样子。
    今天去这家吃席,明天去那家吃席。
    太子是储君,不出宫赴宴。
    但东宫宴请必不可少,宴请时间是钦天监看的吉日,经元隆帝批准了的。
    腊月二十七,午膳那一顿。
    赴宴的人除了在外开府的皇子公主及其家眷,便是辈分高的宗亲及家眷,以及宫里尚且年幼的皇子公主。
    另三师三少必须要请,即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其家中女眷也会受邀。
    东宫各个地方七天前收到消息,早早便筹备了起来。
    以前东宫没女眷时,每年年底的宴请是裴皇后派冯嬷嬷来主持筹备。
    几位宗亲王妃负责待客。
    后来曹良媛等人入宫,便是冯嬷嬷和曹良媛一起筹备,由宗亲王妃待客。
    之后有了太子妃,筹办宴席和待客的事自然而然全权交由太子妃操持。
    很累,但这是一种身份权位的象征。
    宴席上与宗亲王妃们和东宫属官女眷们往来,于巩固自身的位置也有利,所以郑明芷做起来也是甘之如饴。
    前几年曹良媛多次出席宫宴和东宫的宴席,如今她被禁足自是不能了。
    槛儿也不能。
    如果是不足七月,这种基本只有皇室女眷的家宴她倒是能短时间露露面。
    问题是她如今差几天八个月的身孕。
    哪怕日里再怎么防着把胎儿养得过大,她现在的肚子也已经算大的了,像似怀抱着一个圆滚滚的大寒瓜。
    所以到了这日槛儿只管待在自己院子里,也没让小福子出去打探什么消息。
    人多嘴杂的。
    即便来东宫赴宴的人经过了重重检查,但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见缝插针。
    谁知道会不会撞见什么牛鬼蛇神,别到时候消息没打探到反被人套了。
    不过槛儿无心过问前面的事,倒是有人记得她,此二人正式宣王妃母女。
    郑明芷送来的粗使杂役小太监,槛儿安排了四个守院门,其中一个叫小财子的跑来说宣王妃母女来了时。
    槛儿很是错愕。
    毕竟按规矩,亲王正妃主动来东宫侍妾的住处是很不合礼数的行径,她自认和宣王妃还没熟到这等地步。
    但人既然来了肯定是要招待的,槛儿下了炕在跳珠的搀扶下迎出去。
    就见宣王妃牵着瑜姐儿步入院中,身后跟着郑明芷身边的大宫女霜月。
    按礼的确该跟。
    “恭请王妃万福。”
    槛儿依规矩向宣王妃行礼道。
    宣王妃远远瞧着她的肚子便想免礼的,但有太子妃的人在场,她一介王妃不好表现得对一个侍妾过于亲近。
    于是宣王妃受了全礼。
    二人简单寒暄两句,槛儿将人领到东次间,霜月亦步亦趋地跟进来。
    第144章 除夕大吉!“小宝宝是个小弟弟!”
    “说起来,自打陛下的万寿节过后你我便没再见了,晃眼都五个多月了。”
    在炕上落座,宣王妃笑着道。
    跟着看了眼槛儿的肚子。
    “你这肚子瞧着不小,不像未满八个月的,倒像是有八个来月了,莫非是双胎?”
    槛儿接过跳珠端来的茶搁到宣王妃面前,柔声笑道:“太医诊过的,是单胎。
    娘娘先前说殿下体格大,没准儿孩子在胎里便会随了殿下,让娘娘说中了。”
    宣王妃了然地点点头,喝了一口茶。
    “生产不易,即便你身子骨在女子间不算纤细,该经历的也还是要经历。
    不过你也不要过于忧虑,怀孩子、生孩子最忌讳心态不好,宫里生产事宜备得齐全,你就想你是有福之人。
    咱尽可能往好的地方想,人要懂得避谶,我当初生瑜姐儿便是这么想的。”
    宣王妃对有孕之事有经验,于是接下来二人的话题都是和孕期有关的。
    也说不了别的,有人盯着。
    宣王妃就问槛儿腰酸不酸,腿肿不肿,脚可会抽筋,夜里起几次等等。
    槛儿如实答了,只不过措辞比较谨慎委婉,也免得让人觉得她在抱怨。
    其实腰酸腿肿倒能忍,也没长纹。
    就是晚上时不时抽筋和总想小便的那种感觉,有时候真会让槛儿焦躁。
    哪怕她很期待孩子生出来,哪怕太子待她很好,但半夜被折腾来折腾去的。
    槛儿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烦。
    会想着赶紧生,赶紧出来吧。
    出来她就解脱了。
    有时候槛儿还会把太子给埋怨上,怨他没事生那么大块头做什么,怨他天天忙。
    甚至偶尔会很莫名地伤春悲秋。
    想自己两辈子都是给人做妾的,想自己这一辈子又要守着这一方天地。
    当然这些念头槛儿都只在心里想,也只能在心里想,而因为只能,往往更烦。
    但槛儿也清楚,这些念头是有孕致使的。
    所以她时常宽慰自己,意识到有这些情绪时她就想别的事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