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苒照例推辞了两下,然后收下来了。
接着,又帮着一块看了塑料厂准备的申请材料和样品。
塑料厂和食品厂一样,从周开诚那开会回来后,立刻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开始准备。
这会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七月底,京市那边果然传来了动静。
要求宁城这边把申请表以及工厂资料、样品等尽快寄过去审核。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为了早一点确定下来,周开诚立刻安排人亲自去了一趟京市。
把食品厂和塑料厂准备的申请资料当面送了过去。
接下来便是焦急等待消息。
八月中,京市那边终于来了反馈。
经过研究决定,宁城这边可以获得一个标准摊位。
食品厂提交过去的方便面样品、以及塑料厂提交的塑料凉鞋、塑料包装制品都审批通过。
问题是,羊交会的摊位是以企业为主体、也只能按照一个品类申请。
如果是食品厂参加,那就会被分到食品区的一个摊位。
换成塑料厂参加,那就是分到塑料制品区域。
如果两个厂的产品能分到一个大类,倒是还好说,而如今却是食品和塑料,无论如何也凑不到一块去。
展方也不允许在方便面的摊位上摆上凉鞋,更不可能在凉鞋旁边摆方便面。
这样一来,选择权就落到了周开诚这里。
手心手背都是肉,让谁去?不让谁去?
无奈之下,周开诚又带人开了一次会议,把塑料厂和食品厂的人都叫了过来。
顺便也把苏清苒两口子给请了过来。
开会商议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孙厂长和肖厂长原本听说产品审核通过了,正在开心,突然又听说只能一个厂去,都为难了起来。
两人既是朋友,也是生意伙伴。
平时私底下的关系也不错,可现在不是互相谦让的时候。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参展对他们工厂意味着什么。
“领导,谁去谁不去,你来定一下吧,你要是实在定不了,那我们就只能抓阄了。”
苏清苒觉得很抱歉,“当时在京市的时候,我应该再问的详细一点的。”
当时只想着先抓住机会,先把申请提交上去,没想到竟然是这个结果。
大家都安慰她,“这是第一次,我们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怪你。”
“没错,就算是一开始知道只能一个厂参加,我们肯定也是会一起申请的,两个厂一起申请,总比一个厂胜算要大。”
“这倒是真的,不管谁去,反正我们宁城这个机会是拿到了,剩下的就是咱们内部商量的事。”
苏清苒想了想,“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
众人都转过头看她,“你快说说看。”
“摊位咱们可以以食品厂的名义申请,主要展示商品就是目前这几款方便面。
京市只说不能在方便面旁展示凉鞋,但是又没说不能展示塑料包装。
而且方便面外面的塑料包装,本就是方便面的一部分,这个是没办法分割的。
咱们介绍方便面的同时,顺便着就能介绍包装。
另外,那些真正需要塑料包装的买家,买来也多是用来包装食品的,肯定也要来食品区逛,应该不用担心找不到买家。”
众人眼底一亮,“这话倒是不假。”
“这次展会本来就是为了展示,也不指望当场能接到多少订单,只要能和买家联系上,后续就不用愁了。”
“这样一来,塑料包装倒是不用担心了,不过这塑料凉鞋肯定就没办法了吧?”
苏清苒想了想,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入秋的时候羊城还是很热,到时候咱们可以想办法把凉鞋穿在脚上进场,也算是一种展示。
不过,展会上虽然对着装没有统一的要求,一般也都会比较正式,咱们之前的凉鞋款式要改一改。”
第431章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说着,苏清苒便拿了纸笔开始画了起来。
边画边解释,“咱们可以仿制小皮鞋的款式,把脚尖包起来,另外在这个地方加个搭扣。
颜色的话以白色、米色、棕色、黑色这些低调的颜色为主,仔细看是能看出珠光效果,但是又没那么另类夸张。”
几人都站起来围观她画的图纸。
“我看这个法子不错,你们塑料厂的款式这两年好像也没什么变化,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开一款新的模具出来,反正时间来得及。”
“时间是来得及,但是到时候咱们几个过去的都是男人,这女士的鞋怎么穿进去?”
苏清苒笑着眨了眨眼,“这次展会急需一批翻译人员,上次在京市的时候,外贸部就已经透露过消息,会从我们申大和清北选一批人过去现场协助。
这些人当中大多都是女同志,上次在京市也见过一些,到时候我试着请大家帮帮忙。
我想,只要做出来的款式好看大方,又是免费赠送的,大家应该会乐意帮这个忙的。”
肖厂长激动地站了起来,“一会回去我就商量开新款凉鞋,到时候样品出来,我马上寄到沪城给你看看。”
苏清苒爽快答应下来,又提了一点,“到时候咱们可以提前印一些彩色的小册子,或者是拍一些彩色相片洗出来带着,把咱们之前那些款式和颜色都展示一下。
到时候如果买家感兴趣,给他们看小册子就行。”
摊位上给买家看样品册子是允许的,即便展方看到了也应该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缝缝补补、总算是把三款产品都凑齐了。
几人喜出望外,都夸她这个主意好。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要不违反主办方制定的大方向,剩下的全凭各家的本事了。
毕竟,人家只是看方便面的同时看中了包装,低头又看中你脚上的鞋,你能不卖?
展方的目的也是为了搭建桥梁,让华国的商品走向世界。
开完会,周开诚立马让孙厂长和肖厂长回去准备。
除了参展的样品,还有很多涉及外贸的基本知识,比如出口政策、报价、商务谈判技巧等等,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起来。
外销不同于内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
而且彩色册子印刷,展品摆放技巧、产品外语介绍,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起来的。
趁着小苏还在宁城,还能多找她想办法拿拿主意。
苏清苒也主动答应帮忙,毕竟刚拿了那么多工资和奖金,什么都不干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顾晓蕾和林小梅得知后,也都主动提出要帮忙。
几人一直忙到了八月下旬,这才准备返沪。
回去后,顾逍的工作紧接着就出现了变动。
货运站准备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国营运输车队,正是缺人的时候。
之前介绍顾逍来货运站的老大哥就是其中一名司机。
他见顾逍底子不错,提议让他跟着一起跑车,顺便教他开大货车。
顾逍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跑车虽然辛苦,但是能学到的东西更多。
去的地方多了,眼界也会更开阔。
趁着这难得的机会,顺便把自己大货车的驾照考下来。
等以后放开个人购车,他的经验也应该积累够了,到时正好可以想办法弄一辆卡车开开。
只不过,工作变动以后,留在沪城的时间就少了。
也不能保证每个周日都会留在沪城。
苏清苒早就知道他想弄车队的打算,自然是支持的。
“反正平时也见不到,你就放心跟车出去,就算是周日不在也没关系。
你要是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我和晓蕾、小梅就留在学校里不回去了。”
现在学校管理得也没有一开始那么严格了。
加上老师对她印象也不错,平时偶尔请个假出校门也是可以的。
顾逍点了点头,想着在学校也算安全,便放心了下来。
一开始,他没什么经验,只能跟着去一些周边短途的地方。
三个月后,顾逍成功拿到了实习驾照,老师傅们便开始带着他去北上京市、南下羊城。
因为他踏实能干又肯吃苦,干活也不偷懒。
出门在外人也很灵活,身手也好,老师傅都开始抢着带他一起出车。
顾逍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
忙碌的同时,两人仍惦记着要帮老爷子找女儿的事。
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习惯性地开始打听消息,并把寻人启事贴到了人流多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前。
可惜的是,两人发出去寻人的消息一直石沉大海。
就连之前托冯教授在西南打听,以及托林向东在西北打听,也都没有任何进展。
实在令人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