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说说笑笑一会。
又转而问其他几个人是怎么过的暑假。
谢胜男摸了摸腰间的肉,“吃完睡、睡完吃,和你们相比,我太颓废了!”
柳红霞也微笑着说起自己暑假的经历。
“图书馆要趁着暑假闭馆来个大整理,我就留下来做了兼职,一直到前两天才结束。”
几人听了她讲述的暑期校园生活,才知道很多学生暑假都没有回家。
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车费。
另一方面,好不容易有机会在学校里安静的学习,大家都很珍惜。
苏清苒和顾晓蕾听后十分惭愧。
虽说这个暑假她们也没闲着,但是看书的时间并不多。
看样子,正式开学后是要加把劲好好赶一赶了!
开学一个月后,苏景山在第四食品厂的工作也告了一个段落。
最基本的那部分核心技术已经完成了改造,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的处理。
由其余的技术员盯着完成就行。
而且宁大那边的校长也一直在催着他回去,不得不走。
离开前,苏清苒和顾逍趁着周末给他准备了不少的东西,顺便带他在城里好好地逛了一逛。
也不算是白来一趟。
出发前,食品厂更是主动准备了不少自家厂生产的产品,让他带回去尝尝。
在这里住了一天了,食品厂的技术员都很钦佩他。
也喜欢和他一块共事。
现在突然要分开,还有些舍不得。
走之前特地在食堂为他办了一个小型的欢送仪式。
苏景山不太习惯这么热闹、被这么多人关注的场面,显得有些拘谨。
“过段时间,等改造的生产线重新投入使用的时候,我还要再来一趟的。”
苏景山离开后,顾逍也明显清闲了不少。
这段时间,苏清苒在学校,平时出不来。
所以外面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在张罗。
除了货运站的工作,还要经常跑食品厂去看看岳父,关心照料他的生活。
现在岳父回去了,他也要开始忙着安装之前带回来的那些家具零件。
一块块木板在他手里重新变成了新家具。
看得老爷子也是目瞪口呆,不服不行。
二楼的旧家具全部被换了下来,暂时安置在了阁楼。
安装完家具,他又开始忙着处理从羊城带回来的那些水果。
出手前,他先是去了解了一下这边的行情。
虽说现在货运站还没有专门运输冷藏食品的专线,但是火车上早就已经有冷藏车厢了。
所以,沪城已经有了这几样水果的身影,只是价格极高。
不过,现在已经是十月,荔枝和龙眼已经下市。
贸然出手必定会引起别人怀疑。
所以,他把出手的重点放在了香蕉上,价格定在一块钱一斤。
即便这么高的价格,也压根不愁卖。
大半学期过去,第四食品厂的生产线终于全部改造安装完毕。
正式重新启用之前,苏景山又来了一趟。
这一次,也不例外地从家里带了许多东西过来,都是母亲和大嫂提前准备的。
除了给小两口的那份,还有一份是准备带去兴城的。
上一次,时间太紧张,苏景山没来得及去兴城看望阿公阿婆。
这一次,他打算在沪城忙完之后,先去一趟兴城,再转回宁城。
沪城第四食品厂的方便面生产线升级得很成功。
不光效率大大提高,做出来的面饼质量也比从前好了不少。
江厂长很满意,当即安排自家厂的技术人员跟着一块去宁城,协助他们组建新的产品线。
动工之前,周开诚和孙厂长已经拿到了上面拨的资金。
而且还联合了马叔所在的机械厂,以及宁大工学院,准备一起共同联合完成这次的项目。
第409章 去港城
在宁城众人都忙着建方便面生产线的时候,苏清苒也没闲着。
她先是把自己改进的粉料包配方传给了孙厂长,随后又开始试验酱料包。
第一个试验的口味是红烧牛肉。
先用牛油煸炒出香味,再加入牛肉粒、八角桂皮等香辛料、以及豆瓣酱等调味料翻炒,最后再加入牛骨清汤慢慢熬煮。
尝试调整了几次,经老爷子、顾逍、顾晓蕾和林小梅的一致评选,才最终敲定下来配方。
配方和步骤定下来后,孙厂长那边还要带着负责调味的师傅复刻,并研究如何转换成大批量的生产。
毕竟,自家厨房做出来的和工厂流水线生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按照约定,配方也同时给了沪城第四食品厂一份。
粉包和酱料包是解决了。
现在最让人头大的还是蔬菜包。
孙厂长亲自跑了两家生产脱水蔬菜的工厂,都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
原本都打算放弃了,结果沪城这边又传来了好消息。
原来,江厂长亲自尝过苏清苒提供的粉包和酱料包后,彻底相信她之前的话并不是吹牛。
顺带着连这姑娘之前提出的蔬菜包,也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非弄到手不可。
在和孙厂长同样碰了几次壁之后,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带着自己的技术团队去机械厂弄了一套脱水干燥设备出来。
这套设备最主要的核心就是热烘箱。
虽然干燥出来的蔬菜粒,比不上专业做真空干燥蔬菜的出口工厂,但是已经算是有模有样。
味道和颜色都不差。
苏清苒亲自跑去看了,哐哐夸了一顿后,顺便为孙厂长争取了脱水蔬菜的购买权。
同样的,孙厂长也把他们改良后的外包装分享给了江厂长。
包装的材料是委托肖副厂长所在的塑料厂生产的。
由纸和塑料覆膜成形,包装外面还印刷上煮好的方便面图案,色彩鲜艳、内容丰富。
口味和包装的问题解决后。
剩下的就是把炸方便面的油料从普通油换成价格更低的棕榈油。
不过,现在国内使用棕榈油的并不常见,大部分都是进口的。
众人辗转打听,最后还是在农科所工作的林玉珍给指了一条路。
说是南岛那边有农业技术员研究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油棕。
并且当地农庄已经试种了好几年,即将有大批量的油棕进入采摘期。
对方也正在发愁油棕后续的效益问题。
双方一拍即合,准备合作炼油,从方便面开始投入使用。
1979年的元旦,沪城第四食品厂改良后的方便面正式上市。
上市前,江厂长特地请苏清苒和顾逍去工厂参观。
走的时候还送了两箱方便面,让两人带回去,常吃常给意见。
顺便又给宁城的周开诚、孙厂长以及苏景山都寄了过去。
孙厂长尝了沪城的方便面后,羡慕又着急。
当天就给苏清苒打了个电话。
“小苏,你说沪城改良的方便面都已经上市开始卖了,我们的生产线到现在还没有完工,到时候等我们生产出来,还能有市场吗?”
苏清苒知道孙厂长这段时间压力非常大。
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焦虑多想。
当即便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放心吧,孙厂长,我打算趁着寒假有空,再研究下其他的口味。
等咱们生产线出来正式投产,应该就差不多了,到时候咱们同时推出新口味。”
马厂长听得心花怒放。
心中暗想,小苏这是故意给他们留了一手啊。
不愧是宁城的人,虽然人在沪城,但是心还是系着父老乡亲的。
“太好了,小苏,我回头和领导商量下,年底的时候给你和小顾发奖金!”
元旦过后,沪城的天气也陡然冷了下来。
苏清苒把母亲和大嫂之前织的毛衣和手套围巾都拿了出来。
还买了毛线,趁着晚上有空的时候给老爷子也织了一套。
半年过去了,登出去的寻人启事一直没有消息,港城那边也迟迟没有回信。
就在苏清苒和顾逍准备去打个电话问问时,黄大哥的信终于到了。
原来,时间过去得太久,港城的邵家人已经搬了几次家。
黄志强和对面的接头人费了不少的功夫,才辗转和对方联系上。
这才终于把对面邵家人的信转寄了过来。
老爷子一个人沉默的看完家里人的来信,把自己关在屋里坐了大半天。
一直到天黑准备吃晚饭,这才从屋里走了出来。
一开口,就给三人当头一棒。
“我准备走了。”
三人惊得筷子都掉了下来,“爷叔,你要去哪?”
“去港城。”
“......”
“我母亲近来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人已是风烛残年,即将油尽灯枯,现在再不去,恐怕这辈子就见不到最后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