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孵出来早的,都已经在家养了一个多星期了。
这几天,大队集体搭建的简易鸡舍已经妥了,养鸡的荒地也圈了出来。
大队长想了想,反正现在天已经暖和,不太会有倒春寒。
便干脆地拍了板。
“明天一早,大家把鸡崽都送到鸡舍来,不过有一点。
这次养鸡的事大家也清楚,咱们是为了还债才试养一批来看看,能不能养成还不知道呢!
所以这价格没办法按照外面的来,鸡崽就按照一毛钱一只,大家要是没意见就送来。”
众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没按照鸡蛋的价格给他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大队长,你放心吧,我们明早就把鸡崽送来。”
第二天一早。
家家户户吃过早饭,便都赶着收拾鸡崽往鸡舍走。
苏清苒也拿了个竹筐出来,在底层铺了厚厚一层稻草,这才把鸡棚里孵出来的十几只小鸡崽放了进去。
她家那只抱窝的老母鸡体型大,屁股下的羽毛又密又厚。
一次孵了十五只小鸡崽出来,除了放在明面上的两只,剩下的全部被她带了过去。
虽然这些鸡崽在家没养几天,但是个个精神抖擞。
鸡舍外的几个婶子见了,都夸她养得好。
村民陆陆续续到齐,一个接一个地排队交鸡崽领钱。
直到这时,众人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怕一百只凑不够,家家户户都超额孵了。
数到最后,竟然足足有近两百只鸡崽。
比预想的足足多了一倍。
不过,昨天刚从城里领了钱回来,大队长这会正是斗志昂扬的时候。
“没问题,一百只是养,两百只也是一样养。”
收完鸡崽,大队的集体鸡舍也算是正式成立。
只不过,眼下鸡崽还比较小,刚开始需要有人精细照料。
大队长安排了之前丢鸡的曲大娘和另外一个婶子过来。
至于吃的,就暂时先用磨细了的麦麸子和玉米粉,拌上刚长出来鹅儿食嫩芽。
过段时间,鸡崽儿们长大了,到时候再放出来自己觅食。
对于两百只这个数量,苏清苒也倍感意外吃惊。
原本她还想着找机会帮忙替换一波鸡崽,这下看来是不够了。
只能换个办法,给小鸡崽儿偷偷喂点灵泉水。
反正目前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不养死就行。
......
到了三月底,气温明显又有回升,就连村里最怕冷的老人也脱去了棉衣。
风吹在脸上暖意融融,还夹杂着淡淡的野花和青草香气。
青山如故,唯独成了果园的那一片山坡上换了新貌。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几周前嫁接的梨树和桃树枝条上,花骨朵累累满枝,正欲迎风绽放。
就连和植物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林玉珍也吃了一惊。
要知道,嫁接的枝条光是愈合就需要两到三周。
即便愈合良好,大部分也不具备立马开花的条件。
一般至少会往后推迟一段时间,甚至,当年无法开花。
周教授得知情况后,立马急匆匆地带人赶了过来。
一行人到了地方,甚至来不及进村,直接蹿进了果园里。
看到果园的情形,大家伙也都惊叹不已。
足足逛了一圈下来,这才慢慢接受这个现实。
周教授扶了扶眼镜框,用抑制不住激动的口吻向身边几个年轻技术员解释。
“虽然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不代表不可能,现在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当初林教授的坚持没有错。”
正是因为当时的小心,所以花芽才能得以良好地保存了下来,没有损伤。
再加上嫁接对齐良好,才能这么短的时间内从母体汲取足够的养分。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后来林教授养护得好。
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到别的原因了!
对于大家的赞叹,林玉珍受之有愧。
虽说她是尽心了,但是也不至于这么夸张。
可想来想去,她也找不到别的理由能够解释。
只能归功于这里的风水好,就像是向阳山的名字一样,这里的山坡背风向阳,的确是块风水宝地。
眼看一群资深技术员们讨论了半天也讨论不出来个所以然,甚至渐渐转到了风水上。
一旁的苏清苒嘴角快要压不住了。
她只不过是每次陪母亲过来的时候,偷偷往水里加了点灵泉水而已。
见农科所的同志这么激动,大队长和村民们都摩拳擦掌,甚至已经做好了果园丰收的准备。
“周教授,按照现在的情况,要是这些果树今年都爆花,是不是代表着今年就能结果了?”
周教授沉思片刻,仍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几乎不可能!就算是当年能结果,结出来的品相也不会好,数量也多不到哪里去。
你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咱们种果树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我相信明年一定会丰收的。”
听周教授这么说,众人皆是失望不已。
犹如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刚才那些幻想全破灭了。
第155章 留下来培育大豆
苏清苒见众人个个垂头丧气,暗暗思忖,看来以后还是要经常过来看看。
周教授只说几乎不可能,又没说绝对不可能。
既然开花已经超出了预期,那结果再超一次也不是不行。
不是她没耐心,实在是大队里着急等着买拖拉机,只能靠今年这批果子了。
之前果苗进山的时候,她悄悄将折下来没用的小树枝全部扦插进了空间。
如今那些果树都已经长成了一人多高,也已经陆续挂上了果子。
虽然还没成熟,但是那些果子的品相一看就很不错。
要是果园的果子能有这么好,那就绝对不愁卖了。
从果园出来后,周教授直接让几个技术员先回城去忙,自己仍旧留了下来,跟着林教授一块回了村。
如今嫁接工作已经算是圆满完成,且十分成功。
后续只要进行正常的果园管理即可,不再需要林教授去养护。
所以林玉珍的去向问题就到了关键的转折点。
苏清苒也很纠结。
一方面,她希望母亲能够留下来陪着她们,好好调理身体。
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母亲能够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像从前一样生活。
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母亲的意愿。
周教授也是这个意思。
刚到顾家,他便迫不及待地追问起林玉珍的打算。
林玉珍老早考虑好了,“周教授,我不打算回城了。”
周教授早已有这个心理准备,不过还是继续追问了原因。
“是不是因为房子的问题?虽然你们家之前的房子暂时要不回来,但若是你愿意回城,农科所那边可以帮忙解决住房问题。”
林玉珍摇了摇头,“和房子没关系。
经历过这些事,我现在已经别无他求,只想陪在家人身边。”
说完,林玉珍又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如果农科所需要我做什么,我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做。
如果不行,我也可以不享受退休待遇,直接办理退休,总之不会再给组织添麻烦。”
周教授见她铁了心要留下,便把自己的另一重打算说了出来。
“林教授,现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如果你要是退休了,那才是我们国家的损失,其实来之前,我就已经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你不想回城,那就继续留在这里参与我们的新项目,也是一样的!”
林玉珍眼底闪过一丝意外,“据我所知,果园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农科所在这里合作的项目。”
周教授点了点头,随手从包里拿出厚厚一摞资料。
“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林教授你应该知道,我之前带领的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小组,一直在做杂交大豆的三系培育,但始终没什么进展。
所以我希望,你留在这里的同时,能够继续帮帮我们,这里是我专程带来的资料,你先看下。”
林玉珍犹豫了一瞬,最终还是接了过来。
既然他相信自己,愿意把这么重要的资料带过来给自己看,那就说明他真的考虑清楚了。
林玉珍沉默地翻看着资料,一开始还十分地认真,到了最后越翻越快。
最终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地合上了。
刚才周教授说没什么进展,她还以为是谦虚随便说说。
没想到是真的!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三系杂交大豆本来就是一条还没人成功过的路。
难度就在于,大豆是自交作物,依靠自身就能完成闭花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