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几天就看到了,但还是又夸了几句。
但明显地这后面的进度慢了许多,才会这么多天也只有一片还没绣完的叶子。
“嘿嘿嘿。”小妹被夸得眉眼弯弯,却又露出遗憾的表情。
“可是二姐说,我现在的任务是读书写字,要等我再大一些,拿针才不会手痛。”
所以她也就是有空又想起来时,就扎上几针。
而叶青凰本就是让她玩儿的,打小耳濡目染,又有动手经验,以后再正儿八经拿针时,就要容易得多。
得了夸奖的小妹,立刻就和陈杏花拿小凳坐到了一旁,等陈杏花也拿出绣绷,就一边绣、一边聊天。
说的全是过年的趣事儿,时不时传来咯咯地笑声。
叶青凰见了不由莞尔,心里也很高兴。
因为小妹还是要有年纪差距没有那么大的姐姐带着,才会更加开心的。
就像她读书时,会和铭儿最要好,是一样的道理。
年纪大的哥哥姐姐,只能带着她、照顾她,却不能更好地陪伴她。
“凰儿,你歇歇中觉吧,我和你大姑回家去坐。”不久,叶张氏便笑着下炕,叮嘱着叶青凰。
“好。”叶青凰听了连忙答应着。
她没用大绣架,因为今天进屋的人多,大绣架摆出来还是很占地方的。
“莲儿,杏花,你们说话声音也小些儿,别吵着姐姐睡觉了。”叶张氏又提醒着小姐妹。
陈叶氏听了没有作声,心里到是欣慰不已。
这家里还是要有大人张罗的。
也亏得凰儿历来能干,不然这有了身子,家里又没人操持,可真是难啊。
对陈叶氏来说,看到弟媳妇改变自然是很高兴,对叶张氏来说,这半年来人缘差到极点,已无处串门儿。
因而,今天两个妇人话一投机,就找地方话家常去了
屋里只剩下叶青凰与两个小姑娘了。
叶子皓和陈飞、陈贤、陈叶枫他们则去了书房里。
三个老兄弟就在厨房里悠闲地烤着火,吃着糕饼,说着这新档子生意。
“你们不睡觉吗?到炕上来陪我睡呗。”叶青凰放下绣绷时,便诱哄着小姐妹。
“二姐,我不困,我在这儿陪着你。”小妹扭头安慰着叶青凰。
“…”叶青凰顿时哭笑不得。
这是有了小姐姐,就把大姐姐给忘一边儿去了吗?
“对了,凰姐姐…”
陈杏花本来在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便跑过来在叶青凰耳边嘀咕起来。
“我娘说,她怕是不能去县城,她才个把月不在家,大嫂娘家不但爹娘来了,连哥嫂都来了。”
“还帮着做糕点呢,还帮着挑担,就是赚的钱,也不知道归谁了。因为说好那个钱都归他们自己,不用交公帐。”
“娘也没细问他们,但是娘不高兴家里都要变成姓王的了,她得在家里管管,不然以后难管了。”
陈杏花将娘偷偷教给她的话说给叶青凰听,因为娘不方便说,怕让别人听见。
但她有机会,就由她来转达。
没想到大姑不方便来,叶青凰有些失望。
但又一想,也不能因为她的事,就让大姑家里乱了规矩。
王氏帮娘家并没有错,她还一样会想着照顾她爹,所以能理解这份心意。
王家伴着陈家赚点钱,想法也不能说错,本是姻亲,互相搭把手不是很正常么。
叶家和赵家,不就是这样互相帮着?
但让大姑说要管,再想到王家娘那副样子,叶青凰便有些明白,为何大姑会说出,家里都要变成姓王的了。
“那好吧,你回头悄悄告诉你娘,就说不用担心我们这边,县城的饼子生意,还有子玉夫婿去开铺,我们能卖的有限,得到时看看行情如何。”
“若是不行,就还卖桂花糕、玉米糕,总也能赚些钱,青喜和子晨也能帮下手,忙得过来。”
叶青凰便道。
现在只剩下赵家那边的消息了。
晚上回屋睡觉时,陈杏花就将叶青凰的意思告诉了娘,陈叶氏听了惊讶,忽又一想便有些了然。
因为下午在二弟家,张氏告诉她了周家要开糕点铺的事儿。
第二天吃了中饭,陈家人离开,叶青枫将自己早起做出来的红豆饼和水晶酥饼都装了不少,给大姑带回家去。
都是他练手做出来的,只不过手艺越来越好,已经很有卖相了。
而且今天他也要搭陈家的便车回镇上去,也给自己各装了一篮子,让李家人也吃吃,看自己的手艺可达到了开铺的水准。
陈叶氏拉着叶青凰的手,几次欲言又止。
叶青凰见了便笑道:“大姑不必担心,我等月份大了会回家来待产,家里还有婆婆呢。”
听她这么说,陈叶氏就放心了,便笑着点点头,忽又压低了声音。
“那生意你们先做着,忙不过来时再给我带信儿,我暂时不去,是家里忙不开,还有那么久,说不定就忙过来了。”
陈叶氏要操持家里的事儿,不便给确信儿,又怕耽搁叶青凰这边,现在也确实抽不开身,自然就不好答应了。
但还有近半年呢,以后的事儿只能以后再说了。
第462章 他们留了下来
叶青凰听了便笑了笑,反过来安慰了大姑几句,让她看在陈阳的面儿上,不要气着了。
陈家的事她一个晚辈自然不好置喙,但是王氏失了分寸,或者面临的就是李氏与李家这样的选择。
她也不想看到大姑和王氏因为利益而闹得婆媳不和。
当然,她在知道王家也掺了一脚之后,就知道至少在他们镇上,贤表哥这挑担生意,不会是独家了。
实情到底如何,是只有王家参与了,还是也有桃花表姐的事儿?
杏花没有说太多,大约也只是娘怎么教就怎么转达了。
但能让大姑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显然不是轻松的场面。
叶青凰自然不敢再提让大姑去县城的事儿。
今天没有出太阳,与昨天的晴朗相比,自是阴沉了许多,北风微起,怕要变天。
这也是大姑不敢多住的原因,怕下雪更加难回。
因而早早吃了中饭,就赶紧回家去。
陈阳裹着了新斗篷,把帽子上钉着的上下四根系带轻轻一系,就将小脸都裹住了,轻轻一拉就能拉开,方便得很。
陈阳被陈叶氏抱着坐到了驴车上,,还在朝着没有上车的二叔和小姑哇呜个不停。
陈杏花却挥了挥手,朝陈阳笑喊着:“阳儿要乖哦!”
陈飞将棉被搬上驴车给娘和嫂子她们搭好,便退开了。一家人离开了,他们却留了下来,因为今天初九了,再过两天就要去县城开工。
有了陈杏花回来,叶青凰做事又轻松了许多。
然而傍晚时,天空突然落起雪来,雪花片片,密集而迅速地从天而降,仿佛天上有人扔着一团团松软的棉絮。
“今年春雪来得有些晚,希望不会有倒春寒。”
叶青凰从厨房里走出来,站在屋檐下看着天色,不由低叹。
正月十二时年开,到这里年就过完了,要干活的也都要忙起来。
农人要准备春耕,做工的、买卖人也要开始干活,开铺的清闲了这么久,也要开门营业了。
就是私塾,到了正月十二也要迎接新一批启蒙生,过了十五就正式开塾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就从十二开始了。
若遇倒春寒天气,他们在县城里也会过得辛苦一点,烧火盆子也算了,陈飞去挑担也会很冷的。
这与冬天的冷,又有些不同。
潮湿、阴冷、湿漉漉的寒冷,还有可能下冻雨,路面滑,出行更不易。
“别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叶子皓同陈飞挑水回来,就看到屋檐下一脸忧愁在望天的人,于是了然地安慰了她一句。
虽不知她在担心什么,但肯定与天气有关。
叶青凰便笑了笑,不再说什么。
他们本是能吃苦的农家人,何时又怕过吃苦呢。
到是她如今竟是多愁善感了许多,这可不好。
她希望她的孩子将来是个乐天派,积极向上、善良正直、聪明大气。
于是叶青凰转身进了厨房,将刚才的烦恼便抛在了脑后。
然而在天黑前,赵家兄妹却来了,让大家都很惊讶。
“爷爷说,看这天色要下雪,怕我们在家耽搁,就让我们赶紧收拾了过来。”
赵沐扬便解释原委。
原来赵树生今天下午在村子里串门儿时,见这天色越来越不好,连忙赶回家,就让正在家里的他们几个,赶紧收拾了包袱回叶家村。
虽是春雪,但谁也不能保证这雪下多久、下多厚,他们都知道,叶青枫和叶青柏他们不会在家呆太久,到时姑父家肯定没人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