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姨,我的意思是带一两个过来做个样品展示就行,不……不用那么多。”
吴姨的大气给夫妻俩都吓呆了。
本来还想问问今年能不能留一些种子给他们,现在害怕朴实的吴姨会直接把地里的苗挖过来。
……
10分钟自由活动时间已经到了,叔叔阿姨们纷纷往林晴岚他们这个方向集合。
叔叔阿姨们在参观大棚的过程中,好奇摘的一两个黄瓜、番茄也都吃完了,在回忆清香的蔬菜。
既然是户外课,当然要有讲解的环节。
小赵和小景老师带着叔叔阿姨们一块田一块田地讲解。
“这一片种的都是生菜,我们仔细来看这些生菜的品种有什么不一样?”
“离我们最近的宽叶大植株的生菜叫罗马生菜,大家可以凑近观察一下,小心脚下,注意安全。”
叔叔阿姨们蹲在田边好奇的观察。
李阿姨小心翼翼地拨弄着菜叶,“好像跟咱们平时见的生菜长得不一样。”
“就是,老师刚才说它叫什么?”赵叔跟着附和。
“罗马生菜,你上课多少听点。”
“什么马?”
“罗马生菜,你再听不清我让儿子给你配助听器。”李阿姨忍无可忍,一把揪住赵叔的耳朵。
后面跟着的林晴岚突然想起赵叔和李阿姨的儿子说过,尽量别让老两口上同一门课。
他怕他们俩打架,同时叫他去学校见老师。
现在看来这种担心不是没有必要。
但是老两口都相中了种植课,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儿子只好顶着压力给他俩都报了。
“我们继续说罗马生菜,这个品种的生菜味道比较清爽,适合凉拌。”
“再往前走,这些是大家最熟悉的,我们见的最多的散叶生菜,长得像扇子。”
“它的叶片除了有绿色的,还有红色和紫色的。”
“吃法比较多样,夹在鸡蛋灌饼里面,或者是用来包烤肉,直接生吃也可以。”
老师在上面讲课,当然会有不老实的学生在下面说小话。
比如知名“不安分学生”王大爷。
上户外课没有桌子,他没办法睡觉。
他就跟旁边的大爷说小话。
“你饿吗?”
大爷显然是注意到了老师还在看他们,有些不想回答,闭着嘴从喉咙里发出应答声。
得到回应的王大爷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上的不是种植课吗?老师干嘛一直在说怎么吃?我好饿啊。”
“林校长说我们吃完中午饭回去,也不知道中午饭里面会有什么菜。”
“你怎么不理我?”
大爷从王大爷手里扯出自己的袖子,往前看了看,又往后看了看。
前面老师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们,后面林晴岚正举着手机拍照。
他疯狂朝王大爷使眼色,试图让他看见“前有狼后有虎”。
王大爷如果能看懂别人的眼神,就不会把物理班的于老师气到抓狂了。
此时此刻,抬头的王大爷和林晴岚的手机对了个正着。
“王叔,好好听课。”林晴岚压低声音,指了指老师。
王叔突然想起来自己进棚子之前夸下海口,会好好上种植课,然后接管小王的菜园。
他还让林晴岚给他拍一个视频,发给他儿子小王,证明他学习非常认真。
翘首以盼的儿子和摸鱼的他,王大爷尴尬在原地,僵硬地转过身。
小赵欣慰地点头:“我们继续来说球型的生菜。”
“这个长得像花苞的,学名叫做奶油莴苣,也可以叫它奶油生菜。”
赵叔指着奶油生菜给李阿姨看,“确实挺像朵花的,明天去超市买一个送你。”
李阿姨嫌弃地白了他一眼:“买一个回来炒俩菜。”
认真学习的吴姨蹲在地上奋笔疾书,试图记住老师说的话。
旁边的阿姨朝她晃了晃手机:“直接用手机录音,回去想听几遍听几遍。”
“这主意好呀!”吴阿姨拿出手机录音,本子拿来扇风。
从生菜讲到菠菜再到西兰花,早上的课程结束了。
叔叔阿姨们来到村民家中吃农家饭。
小赵他们村里这几年有年轻人先行开办了采摘园,也发展出几家农家乐。
但是,大多老一辈的人还是指望大棚的传统销路。
大家都在比较哪一种经营方法更好。
农家乐里大圆桌摆了三桌,主人家热情地端上来洗干净的蔬果。
“先吃着,等会儿就上菜了。”
叔叔阿姨们坐下,边吃桌上的蔬果边讨论今天早上讲的课。
“照老师讲的方法,阳台种菜也可以,我今天就回去试试。”
“方法是知道了,但是我从小养啥死啥,几十年了,除了孩子别的都没养活,有点害怕。”
“怕啥,肯定是方法没用对,你要是有什么问题直接给我打视频,视频会打吧?”
“会,在学校别的没学会,手机没少学着玩。”
第74章 在学校吃饱了
中午,农家乐里准备了烙饼。
圆圆的饼子在柴火的炙烤下变得焦黄,从中间撕开扑面而来的是面香和油香,外皮酥脆,面饼软中带韧。
用来卷菜吃再合适不过了。
除了饼,还有蒸的窝窝头和米饭。
院里的瓦罐里炖着鸡汤,诱人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增。
鸡汤里除了自家养的山鸡,还有晒干的菌菇和枸杞,营养又滋补。
桌上陆陆续续摆了几道菜,为了照顾叔叔阿姨们的身体和口味,没有很辣的菜。
翠绿芦笋和滑嫩的鸡蛋在盘子里码放整齐,芦笋滑蛋解腻又清爽。
芹菜特地改了花刀,像一片片绽开的花瓣,用来凉拌十分可口。
酱烧排骨连芝麻上都沾了酱汁,为了它也愿意多吃米饭。
王叔本来还在念叨中午没办法吃吴大厨做的菜了,现在早把食堂抛到九霄云外了。
“吴师傅,今天我吃得挺好,就先不念叨你了,明天再当食堂的忠实拥护者。”
“师傅,再加一碗米饭!”
……
吃过饭,叔叔阿姨在房间小憩一会,太阳没那么大了。
一人带了一个小菜篮,去大棚里摘菜。
叔叔阿姨们很守规矩。
摘到篮子里的绝不浪费,他们知道种植户们不容易,只放满自己小篮子,就不再多拿。
把篮子里的菜放进准备好的布袋里,他们准备踏上回学校的路。
大棚的主人家追出来,硬要给他们多塞点菜。
回了学校已经是下午快放学了。
第一件事就是去蹭烹饪班的燃气和厨具,炒两个菜。
钟姨看了看他们带回来的菜,直呼新鲜。
有些叔叔阿姨炒了一半才想起来,家里还有儿孙等着他们回去吃晚饭。
取舍了一下,给家里打电话:“不用做我的饭了,我在学校吃过了。”
“什么?你问我在学校吃的啥?自己摘回来的菜,回学校炒了吃。”
“你要是想吃的话从家里带个碗,我给你留点儿。”
还有的叔叔阿姨一开始就打算好了菜回家再做,此时正美滋滋地蹭饭吃。
他们之间已经非常熟悉了,拿着小碗互相分菜。
等叔叔阿姨们吃开心了,他们才端上盘子去门口找翘首以盼的子女,还不忘叮嘱他们把盘子送回学校。
……
赵叔和李阿姨的儿子小赵,此刻正等着老两口给他带的大餐。
一见自己爸妈出来热情地迎接。
“你们热不热?累不累?爸妈,我太开心,你们上学还想着我。”
“大餐呢,我没记得给你们报过烹饪课。”
赵叔郑重其事地把怀里的布包塞给小赵,“菜在这里,大餐……等着你回家做。”
“儿子,爸妈替你尝过了,这些菜做出来的老好吃了,你好好发挥,别让我们失望。”李阿姨接话。
小赵一下子就委屈了:“合着你俩是吃饱了才回来,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儿子?”
李阿姨看着200斤的儿子哭得像个孩子,有点儿心疼,但不多。
“我们当然惦记着你,所以在学校吃了个半饱,剩下的一半等着吃你亲手做的菜。”
“你可是我亲儿子,我们不惦记你,还能惦记谁?你看这些菜就是我们跑了那么远特意给你带的。”
赵叔和李阿姨哄着小赵回了家,把他塞进厨房。
他们洗了点儿小番茄,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还不忘朝厨房喊:“儿子,饭好了没有?我上了一天学回来都饿了。”
小赵麻溜地洗菜做饭,苦水往肚子里咽,“妈,我错了。”
“我小时候不应该一放学就吆喝自己饿了。”
小赵准备炒个黄瓜鸡蛋。
他把黄瓜削皮,自己偷吃了几片,低声感慨:“脆脆的,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