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
    又说起田庄:“那庄子里的人都是我心腹,从慈安寺下来你就过去,在那儿装个病,这个月不要回都督府。”
    “为什么?”缨徽仰头看他。
    李崇润神色幽深,目中似有层云涌动。
    偏语调轻飘:“没什么,大哥总惦记你,在那儿不是安全嘛。”
    缨徽直觉将有事发生,或是已经发生。
    她想起李崇游的欲言又止,不禁问:“定州出事了吗?”
    李崇润抱她的手一僵,旋即笑开:“怎么突然这样问?”
    她将那日在李崇清寝阁内外的事说与他听。
    李崇润半晌未言。
    缨徽愈加不安,催促他回话。
    “幽、定、易三州自来多战乱,不是戎疆犯境,就是流寇作乱,几时消停了。”
    李崇润怕吓着她,大而化之。
    他抚上缨徽拧起的秀眉,念叨:“我这几日天天在外赈灾,灾民跟匪寇一样凶悍,时不时就要闹几场,怎么没见你这么惦记我?”
    缨徽见他神色如常,稍微舒了口气。
    心想自己可能就是多心了。
    她敷衍李崇润:“好,我惦记你,明日去了佛山我替你求一道平安符。”
    “阿姐可不兴诓我。”
    两人腻歪了半宿。
    第二日上路时缨徽没精打采的。
    到佛堂后一众女眷住进厢房。
    先斋戒沐浴,抄写佛经。
    缨徽偷懒,让白蕊替她抄。
    自己在庭院里漫步。
    山顶桃花烂漫,香瓣落满石阶。
    有鸟雀栖枝,叽叽喳喳。
    离了都督府,连空气都是香甜的。
    缨徽心情愉悦,斋饭都不是那么难忍。
    她就着酱茴豆用了两碗黄米饭。
    小憩后,领着红珠出去逛。
    在萦回的渠水边遇见了六郎李崇沣。
    李崇沣弱冠之龄,五短身材,面阔耳方。
    素日在都督府里做些杂事。
    是个极不起眼的人。
    这回女眷祈福,守卫便是由他安排。
    他远远瞧见缨徽。
    吩咐了小厮退下,笑着招呼:“妹妹得闲,要不去我那儿坐坐。”
    缨徽住进都督府时,老都督李寻舟还活着。
    他看重与静安侯的袍泽之谊。
    待旧人之女如上宾。
    家中郎君皆以姊妹相称。
    缨徽敛衽,道:“不敢拂六哥之邀,只是大娘子吩咐了抄经,我得快些回去了。”
    李崇沣脾气顶好,也不强留。
    寒暄几句放她离去。
    目送绰约身影消失在山石之后。
    李崇沣嗤笑:“家养的行货,倒会拿腔拿调。”
    白蕊能干。
    缨徽回院时经书已抄就大半。
    放在案台上晾着。
    缨徽幼时在花楼里,就有一尊碧玉文殊佛像。
    老鸨信佛,初一十五茹素。
    缨徽常偷偷去拜。
    不求大的,就是求让她吃饱饭。
    求沁玉别打她。
    后来她被找回家,做回了矜贵的绣阁侯女。
    她反倒不再信了。
    缨徽竭力止住神思。
    摇摇头,吩咐红珠:“你去瞧瞧,庙里有祈福的香囊,买一个回来。”
    红珠道:“您答应了七郎,自己去求一个吧,七郎若知道您这般敷衍他,得多伤心。”
    “你又听墙根。”
    缨徽白她一眼,“姑娘家家,也不知羞。”
    红珠脸霎得红了,跺脚:“姑娘就会欺负我。”一溜烟跑出去。
    听着主仆两嬉闹。
    白蕊自砚台文墨间抬眼,不由一叹。
    缨徽过来揽住她,将下颌搁在她肩上,“姐姐又叹气。”
    她当年走失,刚被侯府寻回来时做事小心翼翼。
    对府中仆婢都客客气气,姐姐长姐姐短的。
    她生母刘娘子就骂她:“这是侯府官邸,不是你待过的秦楼楚馆,捧着下人叫姐姐,瞧你那下贱样儿。”
    缨徽就不叫了。
    后来她被送到幽州都督府。
    去家千里,伶仃无依,身边只两个从家带来的侍女。
    她害怕极了,只得拼命笼络她们。
    关起门来,称呼热络。
    白蕊放下毫笔,道:“姑娘自小有主意,奴知您不想嫁都督,可不管如何,总得做长远计,七郎那边要趁早了断。”
    缨徽想过断。
    可长夜孤寂,与李崇润温存之后又舍不得。
    孤枕时她就会多思。
    晚风拂叶,好像能听见那些花花草草在呜咽。
    压在心头,恸极欲摧。
    只有被李崇润抱着,她才能睡个好觉。
    她有种预感,如今不过是饮鸩止渴。
    掘了一条极为危险的路,走到尽头还不知是何光景。
    缨徽恹恹不语。
    白蕊还欲再劝,红珠却回来了。
    她怀里抱一只小匣子,乐滋滋奔向缨徽:“姑娘,这是七郎派人悄悄送进来的,说是送给姑娘解闷。”
    髹漆楠木箱,里头整齐码着百十来条小金鱼。
    赤金暗光,鱼眼睛还镶一对祖母绿。
    与李崇润相好后,他送了缨徽许多东西。
    清赏古物,簪钗绫罗。
    缨徽早就见惯了。
    让白蕊和红珠各抓一把做私房,便指挥她们封进箱里。
    刚忙活完,陈大娘子遣人来请缨徽。
    三月山寺,劲风微凉,廊庑下垂荔窸窣。
    侍女接过缨徽的披风,将人迎了进去。
    案桌上遗几只瓷瓯。
    残茶冷却,像是刚宴过客。
    陈大娘子穿大袖濮院绸襦裙。
    封襟一枝百叶缃梅。
    一应钗饰除去,只簪华盛,雅致清丽。
    她说:“明日起便是大法事,女眷要在佛堂诵经,妹妹身子弱,午膳后悄悄回去歇息吧。”
    缨徽是不信她能转性儿。
    但一时又捉摸不出她打的什么主意。
    又想,自己如今若还有什么值得算计。
    无外乎就是要给都督做妾。
    若陈大娘子真有本事,把这事算计黄了才好。
    她乖巧应下。
    陈大娘子显然高兴。
    倚靠凭几,慢吟吟道:“妹妹以后是自家人,我也就不见外了。世道纷乱,佛山这边也不太平,妹妹只管在厢房歇息,可不要乱跑。”
    陈大娘子一双细目,弯起笑看她,促狭又带着几分轻慢。
    缨徽很不喜欢这种目光。
    她自小受过太多,说不出的厌恶。
    应下后借口身子不适,匆匆告退。
    陈大娘子像是拿捏住了什么,一种高高在上睥睨万千的姿态。
    也不与她计较,大度地叫嬷嬷送她出去。
    缨徽就不喜欢跟这种人来往。
    要不就足够聪明,手段使得叫她一点都看不出来。
    要不就别整天妖儿鬼儿
    的。
    明明脑子跟她差不多,非觉自己高人一等。
    她怕再与陈大娘子有交集,连续几日都安生躲在厢房里。
    过了十五,法事落幕,女眷陆陆续续下山。
    离开那日,缨徽将要上马车,隐约听有人喊“妹妹”。
    回头一看,竟是许娘子。
    与在都督房里的富丽闲妆不同。
    今日的许娘子装扮素净。
    一袭玉色软缎襦裙,外罩珍珠披风,云髻银簪。
    好一个清丽佳人。
    闷了几日,缨徽正巧想找人说话。
    邀她同乘,许娘子爽快地上来。
    马车途经村落。
    缨徽撩开车帷,见道旁有衣衫褴褛的老人孩子在乞讨。
    面色枯槁,形若干柴。
    她让红珠拿些碎银和糕饼去分。
    许娘子叹息:“定州打了几场恶战,死伤无数,遗民失所,好些逃到幽州来了,真是造孽。”
    又是定州。
    缨徽心头一跳,问:“那定州刺史都不管吗?”
    许娘子哂笑:“当官的各个求自保,哪管百姓死活。”
    她是花娘出身。
    见惯了官吏鱼肉乡里、吃拿卡要的丑陋面孔。
    不自觉流出鄙夷。
    “刺史不是这样的人。”缨徽呢喃。
    许娘子没听清:“妹妹说什么?”
    缨徽摇摇头,岔开话题:“姐姐的珠钗倒是别致。”
    许娘子鬓边一支珠钗。
    虽以银镶嵌,但珠子光泽幽亮,呈紫。
    五颗嵌做花的五瓣,别致又华贵。
    许娘子摸了摸珠钗,笑说:“前些日子檀侯派人来幽州,都督让我陪了他几夜,那位将军倒是大方,送了一套头面,我瞧着珠钗不俗,便戴了出来。”
    她见缨徽瞠目看她,无甚在意道:“幽州民风粗犷,尤其武将家里,哪拘得礼教?若到大宴,宴请的都是贵客,都督高兴,院里的许多妾室都要出来陪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