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志怪书 第287节
    洞中顿时沉默下来,不再有声音传出。
    就在几人等得有些不耐之时,洞中才道:“罢了罢了,凭着你刚才那句‘妖鬼也有善恶之分’,又不怕鬼的话,便进来就是,莫要生火扰我。”
    “多谢。”
    “打扰了。”
    罗僧当先拨开杂草进去。
    林觉二人则是收了纸驴,再把装着行李和天材地宝的竹筐抱进洞中。
    只见山洞刚好一人高,行走不会触碰到头却又总会下意识想弯腰的那种,深度则无法估量。因为外面光线本就暗,洞口又生满枯草,能钻进来的光也变得很少,导致山洞内几乎是漆黑一片,看不到底。
    “在下姓林名觉。”林觉对里面拱手道,“相逢即是有缘,还未请教足下高姓大名?”
    “已忘记了。”
    声音从洞穴深处传来。
    林觉也不在意,也并不去找他,只是随口又问:“足下在这里多久了?”
    “也已忘记了,只记得我来这里之时,百姓这个词指的还是贵族,人民指的是奴隶,臣指的是男奴隶,妾指的是女奴隶,士是武人,君子指的也是贵族,小人则是被贵族统治的人。”洞中声音说道。
    “如今大大不同了啊。”林觉想了想说。
    “是啊。”
    “想来足下也定是有修行的吧。”
    林觉也是觉得奇妙,在杨家村时,杨老先生还说没有见过千年的鬼,这不就见到一只了吗?
    “没有多少修行,活到现在,多靠闭门不出,躲避日月风雨。”
    “足下何不显身一见?”罗僧问道。
    “不可!”
    “为何?”
    罗僧做过捕头,做过县尉,喜爱多疑。
    便听洞中之鬼答道:“成鬼不是好事,虽然侥幸靠着一点修行没有被消磨尽,多年下来,却也不成人样了,不愿意见人。”
    “那足下为何一直待在这里?”
    “为何不能待在这里?人间纷纷扰扰,尽是追名逐利客,谁能知晓呢,阴间竟也是如此,那些人死了也不肯消停,还不如躲在洞中,求个清净。”
    “……”
    罗僧便不多说了。
    三人互相交换着目光。
    最终是由林觉开口:
    “我们本是往京城去的,都有一颗求仙之心,听说此地有位绿水仙翁,可助人成仙,这才准备前来见识。前辈既然千百年前就在这里了,便想问问前辈这件事是真是假,该往何处去找。”
    “是真是假,你去看了不就知道?”
    “听来前辈知晓此事啊。”
    却不料洞中声音陡然多了几分不耐:
    “你这道士!我还道你有几分真诚,原来竟也如此诈我的话!呜呼!如今这世道的人心,都已变成如此了吗?看来我躲在这里是正确的啊!”
    “前辈何出此言?在下所言,每一句都是真的。”
    “你既是修道之人,又会法术,人能不能如此轻而易举的成仙,你难道不清楚吗?你这么问,不就是想诈我的话吗?如此听来,你们来此,也是别有目的吧?”
    林觉听完,顿时正色。
    先是起身行了一礼,以表歉意,随即才如实说:“晚辈确想问问前辈那绿水仙翁之事,又忧心与前辈并不相熟,所以才如此试探,还请见谅。”
    “那绿水仙翁就在此地,我虽活得久,也不愿找这份麻烦,因而是不会告诉你们什么的。不过他的事情人人皆知,他在哪里也人人皆知,你们又何必问我,随便找人问问,去看看不就知晓了。”
    洞中那声音重新缓和了下来。
    林觉则是松了口气。
    还好自己和“反驳前辈”打过许多交道,知晓如何和这类人沟通。
    “那前辈可曾听过鼍龙王?”
    “知晓,但不熟悉。”黑暗中的鬼魂说道,“只是此前也曾有妖怪来我洞中借宿,是去那鼍龙王的寿宴的。”
    “鼍龙王的寿宴?”
    林觉敏锐的捉住了这一点。
    “这类妖怪头目,本就对一地妖怪没有任何约束,若不多找些由头,叫他们去自己那里走一趟,显示一下自己富裕和本领,如何服众呢?”
    “不知那鼍龙王的寿宴是什么时候?”
    “我已不分寒暑,哪里记得日月?只知是上半年,那次距离现在,算算也有九个春夏秋冬了。”
    “原来如此。”
    此时外面已下起了雨。
    雨珠如帘,挂满洞外天地。
    林觉靠墙盘坐洞中,神情从容,继续与他闲聊,权当珍惜这些偶遇。
    此时不问姓名,也不让他显身。
    就是纯粹闲聊解闷,在这荒山路旁的雨天,拾些缘分的趣味。
    听他讲上古之事,上古人心,方才知“人心不古”这个词确有意思。又听他讲人间追名逐利,死也不消停,让人有些唏嘘。再讲这洞中寒暑各有困扰还有成鬼后的烦忧,亦是长了不少见识,颇为有趣。
    直到雨停,这才与他道别离开。
    便如路旁茶摊相逢一位趣人,江湖之大,一别就再也不会相见。
    第213章 也要去看看
    客栈大堂,灯光昏黄。
    伙计正在上菜。
    一盘羊皮花丝,一盆奶汤锅子鱼,一盆带把肘子,热气腾腾。
    外面的雨虽然停了,可雨气寒气却越发浓郁,像是一场雨就由秋入了冬似的。客栈大堂则与外面的寒夜形成鲜明对比。
    通往二楼的木质楼梯传来脚步声。
    两名道人一人带了一只狐狸,一人带了一只猫儿,还有一名武人,都从楼上下来。
    “三位,菜齐了。”
    伙计笑着对他们招呼了句。
    “再烧一个羊肉汤,给我筛两碗酒,这天有些冷了,暖暖身子。”罗僧说道。
    “好嘞!”
    三人便都在桌旁坐下来。
    刚才过来走了一截湿石路。
    好在这靠近县城的一段路都是铺了碎石子的好路,雨水渗完之后,倒也好走。
    这里果然如同罗僧所说,县城外还有许多商户人家,不管旅店客栈还是酒家商铺,都样样不缺。
    如今几人怀里也有钱了,便找了一家还不错的客栈,不仅要了三间上房,还让店家准备了一顿好饭。
    此时坐下一吃,当即满足不已。
    说是修道之人不在乎钱财,说是钱财乃身外之物,可这荷包稍稍充裕一些,旅途之中住个好店,淋了雨后吃顿好饭,这感觉还真不一样。
    尤其这钱不偷不抢,得来安心,用得也安心。
    “酒来了!汤要等会儿!”
    伙计端着两碗酒上来,放在桌上,笑嘻嘻说:“咱家的酒可是自酿的,别家都不准酿酒,都是从咱们这儿进的!咱这酒也有力气,喝下一碗保管好汉的身体立马就暖和起来,一整夜都不冷。”
    “这天气变得也太快了。”
    罗僧端起其中一碗酒,一边说着一边对林觉指另一碗酒。
    “可不是嘛!前些天出太阳,还有几分秋老虎的意思呢,这几天一场雨,又像寒冬一样!”伙计应道。
    “过几天还要回暖,再过几天,再下几天的雨,就彻底入冬了。”林觉也是一边说着,一边对罗僧说,“在下不胜酒力,夜里还要打坐,就不喝了。”
    “哎哟!道长会看天象不成?”伙计惊道。
    “略通一点。”
    “那小人可得看看之后几天的天气是不是如道长所说。”伙计说道。
    “天气常有变化,没有定数。有了定数也抵不住变化,不敢说一定准,但大致是这样。”林觉说着又看向他,“年年大多不都这样吗?”
    “这倒也是。”
    此时后厨的汤还没烧好,伙计无事可做,便乐得在这里和他们闲聊。
    罗僧正好趁此问道:
    “我们初来此地,不过在路上听说此地有个绿水仙翁,能接引人上天去做神仙,是真的假的?”
    “哎哟……”
    伙计一听这话,就不出声了。
    明显他没有青岩县那间客栈的伙计善谈爱讲。
    “咣!咕噜噜……”
    几个铜板从武人手中飞起,落在旁边空桌上,排成一队转圈。
    灯光下武人面容沧桑,神情沉定:
    “那人说这件事在芳花县人尽皆知,难道独独你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