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志怪书 第114节
    “如此甚好。”
    三师兄如是说着,却是一点也不留恋,起身拿起行囊就往外走。
    驴子上岸,行囊也上岸。
    三人一狐站在岸边,远眺离去的船。
    书生还有一程要走,便站在船头,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与他们送别。
    三师兄笑着回头回了一礼,便再也没有回过头了,转而看向岸边一些挑担的商贩,还有那群只比他们提前一点靠岸的道人。
    说来也巧,竟是熟人。
    是齐云山的道长们。
    第90章 道人争仙
    “妙临道兄?林觉道友,清瑶道友!”
    当先认出他们的是青玄道长,青玄道长本来已经晕船晕得厉害,走路都走不稳了,见到他们,竟也来了些精神,立马行礼:
    “道友慈悲!”
    齐云山是符箓派四大名山之一,行事当然讲究,一见青玄道长行礼,身后众多道人,不管年纪大与小,都朝他们行礼,其中不乏发须皆白的。
    那名姓江的女子也在其中。
    “道友慈悲。”
    三人也回一礼,又朝其余人回礼。
    “青玄道兄,江道友。”林觉说道,“你们也走的水路?居然刚好在这里遇见你们。”
    “有缘。”江凝道长点头。
    “是啊,真是有缘!”青玄道长要更热情许多,说着不禁面露难受之色,“就是这水路起伏不定,像是坐摇摇椅,太让人难受了。”
    “那也没有我们难受,我们路上还遇到了水妖。”林觉对这道人观感不错,也有几分熟悉。
    “水妖?结果如何?”
    “把它重伤赶走了。”
    “没伤着就好。”青玄道长松了口气,“三位道友直去鸣啁山吗?”
    “是啊。”
    “同行!同行!”
    林觉听了只看向三师兄。
    “自然是好。”
    三师兄答应得爽快。
    相比起浮丘观只来了三人,玄天观总共来了二十多人,并且其中有一半都是蓄满胡须的老道人,其中还有玄天观的观主,灵清真人。
    毕竟这是符箓派的斋醮,主要是供奉神灵,符箓派才是主要邀请对象,浮丘观这种灵法派的道观只是顺道来凑个热闹罢了。
    大多数玄天观的道人手中都提着长剑或木剑,背着行囊乐器,只有少数几名老者拿的是拂尘,仙风道骨,令人意外的是,那名长得很白、叫做江凝的女道人也拿着拂尘,看来地位确实不低。
    一路走过,三师兄和青玄道长聊天,林觉则重点看向最前方的那位灵清真人。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真人。
    不过是符箓派的真人。
    符箓派与灵法派不同,如今的符箓派是大道,成“真人”要容易很多,加上他们的修行方式不同,符箓派的真人便几乎等同于补名额了——四大名山的观主几乎都是真人,只要功德圆满,死后自然便能成仙。
    在灵法派真人隐世不出、丹鼎派金丹难成的现在,他们几乎是天下间仅有的真人。世人说起世间真人,大多也都是说他们。
    不过他们在生前是没有多少奇异之处的。
    至于死后……
    成仙更易,含金量自然下降。
    起码这些符箓派的真人升仙之后,除了开山立教的祖师,或者对百姓贡献极大、功德极高的几位,其余既不常在寻常庙里看见他们的神像,也不常在民间听说他们的名讳,说明只是能够升仙,但在天上地位也有限。而世间流传的一些古代真人的传说,其实大多都是灵法派的真人,因为灵法派的真人真的可以除大妖、灭邪神,哪怕天上神君当面,也有从容对谈的底气。
    此时前方这位灵清真人听说德行修为很高,起码看着鹤发童颜,红光满面,脚步生风,自有一身仙气。
    不知死后可能成仙?成仙可能长生?
    林觉不由如此想着。
    像是察觉到身后的目光,灵清真人回过头来,看他一眼,笑意和善。
    林觉立马点头回应。
    看来也是有些奇异之处的。
    是了,像是这等真人,在符箓派地位很高,而符箓派又是神灵的代行者,应当是有一些护法神灵日夜跟随守护的。
    这样也好,路途顺利许多。
    一路讲一讲此前黟县除妖之事,讲一讲三人半路遇到的水妖,就到了鸣啁山。
    这也是一座竹山,让林觉看着颇有几分亲切,山上竹林中挂了许多五色布带,山不算很高,可以看到山顶的宫观建筑、许多新建的竹屋,还有一片区域被五色布所覆盖,应是斋醮的主要区域。
    有许多道人在山下迎接。
    见到齐云山的道人一来,一群道人便走了过来,连忙朝灵清真人行礼,互相问候。
    浮丘观三人的道袍和玄天观颜色略有差异,也有一名道童前来迎接,知晓他们来自黟山浮丘观,便也恭敬的请他们上山去。
    “妙临道友,林道友,清瑶道友,我们和烟霞观的道友住在一起,若是闲来无事,可来找我们饮茶,挑斋醮间隙来就是。”青玄道长笑着说。
    “暂且别过。”
    “别过。”
    一行人拱手道别。
    “请跟我来。”
    烟霞观的小道童伸手说道。
    上山是一条青石板路,比黟山浮丘峰的上山路要好走很多,山算不得高,上下都有新建的竹屋,又有不知多少年的亭舍。
    路上已经可见很多人了。
    有的是道人打扮,有的看着像是江湖中的奇人异士,有的则像是信道的达官贵人。
    道童一路将他们带到一间竹屋前。
    “来的人实在太多,住宿不便,很多香客善信都得住在山下,烦请几位道友暂且在这里挤一挤。如果有事,我们会来这里请道友。”小道童很客气的对他们说道,看向他们时,眼中还有几分好奇,“每天早晨和晚上我们会送饭来。”
    “多谢。”
    “事情很多,暂且告退。”
    “慢走啊小道友。”
    在这场斋醮之中,符箓派和灵法派在责任义务、忙闲之上有着巨大的差别,玄天观和浮丘观自然不住在一处。
    玄天观的道人是最重要的客人,住在顶上烟霞观中,要和烟霞观的道人同吃同住,一同斋醮供神,出工出力。浮丘观的道人则是不然,能在靠近山上的位置有一间竹屋,已经算是很受重视了。
    “这场斋醮共有焚香、开坛、请水、扬幡、宣榜、荡秽……记不得了,反正请圣送圣的,一些流程。”三师兄一边说道,一边走进竹屋之中。
    “那我们做什么呢?”
    “应当和去年齐云山一样,荡秽的时候把我们请过去,主办的真人会给我们说一说天下之势、民生艰苦,请我们帮忙降妖除魔之类的话。然后送圣之后又会把我们请过去,具体讲讲除妖之事。”三师兄叹息一声,“唉,反正都是我的事情,你们随便乱逛就是,就当是场别样的庙会。”
    “那就好那就好……”
    灵法派都是些清闲道人,连天天敬神的事情都做不来,哪喜欢做这些麻烦事。
    推给师兄自然最好了。
    林觉仰头仔细打量竹屋。
    门口挂着木牌,有天干地支的编号。虽然只是一间竹屋,不过也不算小。进门之处摆了一张桌案,几个蒲团,左右各有一个空间,置有床榻,又有很简单的蓝色布帘子以作遮挡。
    如今天不冷,有床薄被。
    “就搞一个大醮,建这么多竹屋,不知道是说浪费财力人力,还是给山下的匠人农人施舍了工钱。”三师兄摇着头说,“我与师弟住左边,小师妹你睡右边就是,凑合一下。”
    “哦!”
    小师妹答应得乖巧,同时很勤奋的搬着驴师兄背后的竹筐进来。
    “东西咱们得看管好。别看这是鸣啁山的大醮,但很多江湖浑人都是并不畏怯道人的。总有手脚不干净的。”三师兄说道,“等下你们两个可以先出去随便逛逛,明天咱们再出去,看看能不能换点什么,或者找到什么感兴趣的好玩的东西。”
    “知道了。”
    确实很多江湖人都不怕道人。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天下间绝大多数道人都是符箓派的道人,本身很少修灵法、练法术,倒是可能练些剑术,神灵又很少管人与人之间的事,这类道人自然是斗不过江湖人的。另一方面,灵法派如今不盛,很多灵法派的道人本领也很低微,也难以与专练杀人技的武人抗衡。
    何况武人也有以武入道的说法。
    “哎呀,喝一口……”
    三师兄已经在床榻上躺下了。
    “师妹,我想出去走走。”林觉对小师妹问道,“你去吗?”
    “去!”
    小师妹向来师兄去哪她去哪,自是没有任何犹豫。
    “记得带银钱。”三师兄躺着叮嘱他们,“记得认路,莫要忘了怎么回来。”
    “知道了。”
    小师妹拿了她的长剑。
    林觉想了一想,觉得带朴刀太过于张扬和江湖气,于是也带了一柄铁剑。
    两人看着都很面嫩,穿着道袍,一人提一柄长剑,加上身后跟的一只狐狸,倒也颇有几分缥缈之气了。
    “扶摇啊,记路的事就交给你了,别让我们迷了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