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八零:我在乡下当媒婆的日常 第267节
    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抽奖了,林素娥觉得自己手痒了。
    唤出系统。
    点开抽奖转盘。
    干脆利落点击按钮。
    命运的指针开始转动……
    林素娥不想被折磨,因此闭上了眼睛,开始默数:“1、2、3……100。”
    睁开眼睛。
    指针己经停了。
    定眼一看,她咧开嘴笑了:“50倍!今天幸运女神眷顾我。”
    看了眼系统背包。
    里面多了2000块钱。
    加上这40,她手里的资金一下子猛涨了一倍有余,到了3840块。
    “大发,大发!”
    “吃顿好的。"
    她立即把车拐了个弯,进了集市,大肆采购了一番。
    明日周日。
    老二和玉兰今天晚上都要回家。
    ……
    时间飞逝。
    6月1号,林素娥和赵和红去了刘秀兰家里。
    因为两人很熟了,省略了相亲的步骤。
    同时。
    两人己经认定彼此,就只剩下走礼节,也没有林素娥的发挥余地。
    这边赵和红刚认门。
    两方又定下了刘秀兰去赵和红家做客的日子,就在6月16号。
    另外两家。
    王大贵5月15号己经去了许苗家里,双方把许苗来王家认门的时间定在了6月20号。
    李凤娇和叶均青梅竹马,两家还是邻居,虽然没省略流程,但是由于李峰存在,默契的加快了进度。
    6月8日。
    叶均到李凤娇家里吃饭。
    6月12日。
    李凤娇到叶均家里吃饭。
    6月28日。
    双方父母见面吃饭,两家定亲。
    一整个月。
    林素娥忙得团团转。
    ……
    7月。
    终于空闲了下来。
    气温升高,中午接近40度,她也不怎么外出,在家里好好休息休息。
    7月7号。
    周末。
    吃完午饭,林素娥打算午睡,门被敲响。
    “谁啊?”
    赵凤兰声音响起:“妈,是我。"
    “凤兰啊~”
    林素娥一边穿鞋,一边回答:“等我一下。”
    “好。”
    把门打开。
    她纳闷:“找我啥事儿?”
    赵凤兰笑容灿烂的举起了手里的笔记本:“妈,我刚才把新故事结尾了,你帮我看一看,提提意见吧。”
    林素娥诧异:“又写了一本新的?”
    赵凤兰摸了摸脑袋:“《小说日报》的顾编辑隔一个星期给我寄信,问我新文写得怎么样了,我、我不好意思让她等急了。”
    听到这话。
    林素娥眉头一皱:“凤兰!”
    赵凤兰:“啊?”
    她脸色一正:“你有文学天赋妈为你感到骄傲,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到你的学习。”
    “你今年就要初升高,有把握吗?”
    闻言。
    赵凤兰笑容消失,愧疚地低下了头:“妈,我错了,从今天开始,我专心在学习上。”
    “妈没有怪你。”
    见此,林素娥语气软了下来,摸了摸她的脑袋:“妈希望你能有个拿得出手的文凭。”
    赵凤兰:“我知道的。”
    林素娥:“你喜欢写小说就写,只是不要因为写小说而荒废了学习。”
    赵凤兰重重点头。
    “是不是没把握?差多少。”
    赵凤兰一脸羞愧:“我偏科,语文和英语都挺好,但是数学只能考50分。”
    偏科?
    林素娥一愣,然后无奈了。
    能够写出《情书》那样的小说,对于文字和感情的敏感度超绝,这是感性的领域。
    数学代表理性,是感性的对立面。
    凤兰数学不好是理所当然的。
    但。
    学习没有借口。
    “还有一个月左右,我让你二哥给你紧急补习,争取拉一些分。”
    赵凤兰坚决点头:“好。”
    林素娥欣慰一笑。
    然后,伸出手:“给我吧。”
    赵凤兰一头雾水:“什么?”
    林素娥无奈摇头:“小说呀,不是给我看吗?”
    赵凤兰犹豫不决:“可是……”
    林素娥笑:“你写都写了,又不会影响你学习,我看了给你意见,你早些寄去报社。”
    赵春兰惊疑不定:“我能寄吗?”
    林素娥反问:“为什么不能?虽然我让你这个月专心在学习上,但也没说让你一天24小时都学习,劳逸结合,也可以有休闲的时间嘛,只要不要再写小说。”
    写小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巨大。
    人很少能两头兼顾、两头都做得很好,赵凤兰本身又不是学霸,自然不能如此贪心。
    听完林素娥的话,赵凤兰声音欢呼雀跃:“我知道了!”
    林素娥笑着摆手:“你回屋吧,本子我拿着了,看完和你说。”
    “好。”
    ……
    关上门。
    林素娥躺回了床上,斜靠在枕头上,她慢悠悠地拿起手里的笔记本。
    先是看了眼薄厚。
    比上次情书还要薄得多。
    她呢喃自语:“应该是个短篇小说。”
    慢慢翻开。
    然后,沉浸了进去。
    这果真是一个短篇故事,以一个年轻老师的视角,讲述了他父母亲的相知、相爱、相守的一生。
    “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