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8章
    陆离拱手:弘农王妃。
    他清楚对方今日的来意,而一切也确实如他所想。
    唐姬:妾今日冒昧前来,仅有一问,望侍中如实相告。
    陆离:王妃但问无妨,若臣知晓,自不会相瞒。
    唐姬忍不住微微上前一步:侍中,我近日听闻当年大王与王后为侍中所救,此时正在袁大将军处,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陆离点头,相关情况与应对,早在回许都的路上,他就已经与曹操等人商量好了,这个时候回答起来也确实是不曾相瞒:确有此事。
    唐姬怔愣地望着他,哪怕来之前她做足了,可在听到这个答案后,眼泪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
    那并非是失而复得的喜极而泣,反而带着遭遇变故后的无所适从。
    刘辩已经离开她的生命太久了,他们分开的时间是他们在一起时间的几倍之多。
    她都已经习惯了如今平静的寡居生活,现在突然告诉她丈夫其实未死,伴随着未死一并而来的还有难以预料的血雨腥风
    她看着眼前这个造就了如今局面的男人,先帝的爱臣,她之前在家中时便听说过对方的名声。
    后来她成为刘辨之妻,也偶然窥见过几次对方与先帝的相处,可是没过多久,先帝便去了。
    曾经出入宫闱毫无禁忌的陆侍中,在侍中寺坐着冷板凳。
    当时她还为对方的情况叹惋过,没办法,这人身上的戏剧性与悲剧性同样强烈,实在是引人注目。
    但那时她作为登上皇位的胜利者刘辩的妻子,那份叹惋是居高临下的。
    谁曾想世事如此莫测,天子不再是天子,死人实际上是活人。
    而陆侍中,他还是那个被人捧着的陆伯安。
    命运厚待他,岁月也厚待于他,年轻的时候,谁没有几分姿色呢,唯独他,多年过去了,岁月不曾侵蚀他的美丽,他依旧是那个让人惊艳的独一无二。
    唐姬:多谢侍中为妾解惑。
    第148章 正统之辩
    冀州邺城。
    与曹操那边得胜而归相比,他们这边商议了半天接应袁术的相关事宜,结果最后却连对方的棺柩都没有接过来,不可谓不灰头土脸。
    虽然曾经但凡他们这边有什么不好都要专门嘲笑一番的人,如今已经深埋地下了,可失败就是失败,不会因为没有人嘲笑就变成成功。
    不过这失败倒也并非全无好处,现在袁术那边已经是救无可救的彻底完蛋了,明公,咱们可以讨论一下何太后母子的安置措施了吧。
    明公,你说句话啊,明公。
    袁绍被不止一个人催促了一下后,干脆将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好好说一说这件事情。
    之前觉得抓到陆离把柄,捡到大便宜的得意早已尽数消失,有的只剩下面对一个大麻烦的烦躁。
    他是差这么一个天子又或者大义名分的人吗,他要是想要这个,当初哪里还轮得到曹孟德。
    现在这俩人对袁绍而言就像是砸在了手里一般,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袁绍都想着干脆送到许昌去,让他们自己内部撕扯去吧。
    不是,袁绍想了想,觉得自己这个想法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行啊。
    袁绍:我想
    众谋士:不,明公你不想。
    沮授道:若要利用其人行事,总不免要证实身份,其中诸多牵扯,非我等可尽控。
    可若是利用其名,事则易矣。
    这话听着倒是有点意思,袁绍道:公与不妨细言之。
    沮授侧身对着袁绍拱手道:自春秋以来,百家相争,总不免一个辩字,凡事需辩方得以明。
    何不虚放少帝之存,实辩正统之名。
    说白了,放消息说少帝可能还活着,但是不要去跟人证明到底是真的活着还是假的活着,而是要借着少帝的名头,去辩论一下当今陛下是否可称正统。
    一口一个辩字,已经足够显示出沮授对刘辩的态度了,要知道这年头是讲究一个避尊者讳的。
    反正沮授是看清楚了,他们明公是不希望拥立出一位帝王压在自己上面的。
    既然自己这边得不到,那自然也不能让别人得到,而基于这个目的,需要对付的不就是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曹操吗。
    如果天子名不正,言如何能顺,我们得不到的大义名分,你曹操也别想用。
    这办法是真的说到袁绍心坎上了,再加上没有别的能够说服人的反对意见,袁绍这次倒是相当痛快的点了头。
    正因如此,何太后母子还活着的消息才从邺城这边传入许昌、传之天下。
    以及几乎紧随其后的关于正统名分的大讨论,也伴随着一篇匿名的《鸠鹊论》拉开了序幕。
    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是能够明显看出作者有在刻意模仿陆离的,《鸠鹊论》的站点也很明显,就差直接明说当今天子是鸠占鹊巢了。
    唐姬的到来对于陆离而言也像是一个开始,明明谈论的是刘协的正统与否,但他接收到的注目简直比刘协还多。
    干嘛,这是要干嘛?
    陆离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算陌生,当年先帝死后,灵前选择储君人选的时候,他没有少接受来自他人的注目礼。
    只不过那个时候好歹还有宦官与外戚帮忙分担,而且他们承受的其实更多。
    这次没有人跟着分担主要火力了不说,大家也不是只看看了,他们直接下场cue起来了。
    《鸠鹊论》开了一个头之后,又陆续有几篇论点不一的匿名文章传了出来。
    根据陆离从后世见识到了的一些舆论手段,他实名怀疑这些匿名文章都是从袁绍那边发出来的。
    辩论这种事情,大都要分个站队问题的,往大里看,是正反两方,但是在无组织以及有人浑水摸鱼的情况下,发展着发展着,正反双方内部就会自动衍生出各种细节或者具体论点不同的小团体,然后就是一阵混乱的撕逼。
    陆离在这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他就差被人拿着话筒怼到嘴边上问问:陆侍中,你怎么看?
    虽然这事跟他关系真的挺密切的,被缠上也不能说声无辜。
    可陆离偏心自己啊,他只觉得这事自己真的太难了。
    还我怎么看呢,我坐着看行不行,我不看行不行?
    作为被集火的存在,陆离很想保持沉默,但是在舆论中保持沉默,就相当于将话语权拱手让人,这跟直接投降有什么区别。
    陆离提笔想要写点什么,却半句话都写不出来。
    这种辩论局,他总不能写篇文章端水吧。
    但是要站队的话,他当年都没站过队,现在站的哪门子的队啊。
    陆离现在就很想去邺城问上一句:袁本初,到底谁教你这么玩舆论的?
    天子那边只需要坐看大儒与大臣为他辩经就行了,但陆离这边需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
    虽然不知道他现在发言到底是能够代表先帝、代表曹操,还是单纯代表自己,反正大家就是想要让他发言,因为他这些都能代表。
    这可是涉及正统问题,陆侍中,先帝在九泉之下看着呢,你不唠上两句,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这可是涉及正统问题,大鸿胪,你家司空现在奉天子以讨不臣,你不唠上两句,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这可是涉及正统问题,陆伯安,你作为东汉名士,你不唠上两句,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知道的人都清楚,真要是先帝在这里,指定不会为难他的侍中,曹操也不会逼着陆离发言站队。
    至于陆离自己,他清楚自己是真的只想当渣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可就像是孔融曾经对祢衡说的那般,人活在世上,总不免要受到束缚,哪里就能全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呢。
    有些抓马的陆离干脆去找曹操:离如今一筹莫展,盼孟德兄相救一二。
    谋士请主公帮忙出主意,谁看了不说句倒反天罡。
    作为被人求助的那个,曹操不觉得陆离这是倒反天罡,他只看到了对方愿意将他的话语权交给自己支配。
    这是什么?
    这是曹操pk先帝子嗣,曹操赢。
    曹操半点推脱的意思都没有,他就差直接将这事大包大揽过来,说上句:交给我,你放心,绝对没问题!
    陆离这种行为,差不多可以等同于将名声都一并交付给曹操了。
    但凡对方为了自己这边有利,让他发表什么站队刘协的文章,这名声
    对于这种情况最不感到意外的,并非是善察人心的郭嘉,反而是如今正统名分深受质疑的刘协。
    作为当年听说陆侍中与自己父皇那一番百姓苦从何来谈话的存在,在刘协看来,陆离是一个一旦选定了某个人,前途、名声甚至是性命都可以尽数托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