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章
    这乌云密布的天气,怎么看都不像是吉兆。
    可他才刚刚上位,酷暑剩下甚至不在大殿打扇,如何会生凶兆?
    如此凶兆文武百官该怎么想他?百姓该怎么想他?
    会不会认为他德不配位?
    会不会有歹念的贼子趁以此为借口发动政变?
    他借一个又一个政变完成身份的跨越,因此对政变格外敏感。
    一个并非长子的借口,就能被太平公主作出累牍的长篇文章,试图拉将他拉下皇太子之位,如今他初登基,余党未清理干净,很容易被不怀好意之人咬一口。
    几息之后,这一行文字变成了他们熟知的常用字。
    【大唐不是一个王朝的名称,而是一种信仰。】
    有官员小声读了出来。
    “大唐?大唐不正是我们所在的朝代吗?”
    “信仰?我们这个朝代被尊为信仰?”
    “这话像是吉兆……”
    李隆基看到这行字,心下稍安。
    这句话不像是坏话,这异象或许并非如他所想的一般。
    忽有声音自天幕传来,这声音空灵,不带分毫感情,却格外好听,恍如异界传来。
    【如果让你回到中国历史上的某个朝代,你会选择哪一个?
    我想若有此机会,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想亲眼一睹大唐盛世。】
    这话如石破天惊,一石惊起千层浪。
    百官们已经不是在如小弦般切切私语,他们在大弦嘈嘈。
    场面一时混乱起来。
    “诸位,神音说的是中国历史,我们大唐成了历史?!”
    “我大唐泱泱大国,繁荣昌盛,如何能够消亡!”
    “这么说,唐要灭了?”
    一时之间,众人哭天喊地。
    “天要亡大唐啊!”
    有的被天幕说的话吓住了:“我还有几年的活头?
    有的担心场面混乱容易生变故,更理智一些:“这天幕所言也并非为真,冷静一些!”
    “或许只是障眼法,只是江湖术士的把戏,不要上了歹人的当!”
    听闻此言,部分官员逐渐闭了嘴。
    李隆基双手负后:“安静!若是神迹,自然不会伤及无辜百姓,若是龌龊手段,朕乃真龙天子,又何惧于此?”
    浑厚有力的声音给了百官以极大的心理安慰。
    此话一出,百官皆安静了。
    是的,他们现在是站在皇帝的身后,又有何惧。
    画面闪动,天幕上的内容还在变换。
    画面之中,一人骑骏马驰骋沙场,他的身后跟着铁骑无数,振臂呼喊之间,千万人应和。
    神音娓娓道来。
    【大唐卷轴握于他手中,翻手之间,便描摹出了盛世的模样。
    十六岁,他跨骑骏马,手握长矛,于雁门关下救驾。
    十八岁,他攻克长安,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二十二岁,他一战擒两王,奠定了李唐王朝一统之大业。
    二十七岁,他登帝位,仅以六骑吓退突厥。
    二十八岁,改元贞观,开启贞观之治。】
    李隆基看着那波澜壮阔之景,听着空灵神音的赞颂,心潮澎湃。
    激昂的乐音自天上传来,配上哒哒的马蹄,万军出征之景尽现眼前。
    这便是他的曾祖,唐太宗!
    他无缘得见曾祖征战沙场的雄姿,如今借助天幕,他得以窥见其风发的意气。
    至此,李隆基完全确定,这天幕是神迹,是大吉,是对他们李家的赞颂!
    许是见到曾祖的英姿,许是画面之中大唐疆域辽阔,又或许是空灵的声音宛如神仙在侧,亦或是自天上倾泻而下的乐音激昂。
    李隆基放在衣袖的手微微颤抖。
    他目光如炬,灼灼盯着天幕,激动而又热切。
    这天幕既提到了他的曾祖唐太宗,是否还会提到其他的皇帝?
    没有一个皇帝是带着碌碌无为之心登上那至尊宝座,他正值壮年,他尚且年轻,他可以干出一番伟业。
    他现在是皇帝,他是真龙天子,他是九五至尊!
    第2章 (视频) 李隆基给了救时宰相一个背刺
    神音还在继续。
    【一句“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狄,朕独爱如一”,包容之心昭告天下,引万国来朝,上下一心,凝聚力空前高涨。
    开放、包容、进取的大唐气象由此奠基。】
    天幕画面之上多了一些漂浮的文字,自右侧出,又自左侧消失。
    【鸵鸟拉粑粑:什么千古一帝的评比,我话就放在这,李世民他根本不需要。】
    【拱白菜的猪:李世民站在那里,就是千秋帝范,他就是标准答案。】
    【美丽大脸花:他没虚度任何一天,五十年的人生,每时每刻都是光芒万丈。】
    【可可狐:实实在在的六边形战士,本来是长寿版的霍去病,谁知道他做了皇帝。】
    【嘚瑟先生:太宗皇帝的综合能力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大概无人能及,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画面之上突然出现的漂浮着的文字引众人注意。
    “这飘出来的是什么?”
    “看这语气,有些像不同人的评价。”
    “我们大唐的繁盛不是被一个神仙看到,是被众多神仙看到?”
    “我刚刚数了数,飘过去五句话。”
    “如此说来,那便是五个神仙!”
    “我大唐何其有幸,引如此多的神仙前来观看。”
    “可这神仙的名字着实怪异……闻所未闻。”
    “寰宇之大,我们毕竟是普通凡人,我们凡人能瞻仰仙人名讳已是三生有幸。”
    没有人会不喜欢夸赞,哪怕这夸赞并不针对于百官个人,但这足以让他们激动不已。
    大唐因繁盛引来了神迹!
    神迹赞颂太宗,这理所应当,唐太宗他功绩累叠,当得任何称赞。
    他们无名无颂,但是他们的帝王彪炳千秋万代。
    史册会记载太宗的丰功伟绩,会记载唐之盛世。
    而他们,是大唐人!
    他们不是突厥,不是蛮夷,不是高句丽,他们生于大唐,长与大唐,他们生来便在这片万国来朝的土地。
    一时之间,宣政殿门前沸腾起来。
    每个人身上的洋溢着浓浓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这是天神见我朝造福百姓,造福人间而降临的神迹啊!”
    “我时常叹息自己命途多舛,殊不知生在大唐,便是我一生之幸。”
    “我若是早生百年,或有机会一睹曾经盛景。”
    “曾经是盛景,你焉知如今并非盛景?”
    百官都在感叹太宗的丰功伟绩,缅怀开国皇帝,遗憾不能一睹先皇风采。
    而李隆基只注意到了天幕说的两个字:奠基。
    是的,奠基。
    一座高大房屋,既然有了基石,那便一定有人砌墙,一定有人将这基石,变成高楼琼宇!
    究竟是谁完整的将盛唐这座楼宇铸就而成?
    天幕在他上位初年出现,是否是在暗示着什么?
    李隆基心里隐约形成了某种想法,这个想法让他呼吸急促,让他既激动不已。
    他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在面上显露分毫。
    天幕接下来的话仿佛是为了应征李隆基的猜想。
    【唐之盛以贞观为始,那描摹盛唐的画笔,传到了一人之手,他铺开绘制一半的卷轴,将最浓烈的颜色倾洒其中。
    他手执唐画卷的尾端,至此,整个大唐盛世尽现世人面前。】
    天幕之下的李隆基握拳。
    果然如他所料,在唐太宗之后,一定有人将唐之盛世推向了顶峰!
    整个大唐盛世尽显世人眼前?
    那便是继唐太宗之后,出现了一个文武双全,能力出众,可堪比太宗的皇帝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既然大唐能引得天神亲自降神迹,那便说明唐并非如之间几世而亡的朝代。
    李皇室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李隆基咬紧了牙关,他看着天幕,既期待着天幕接下来的话,又有隐隐的害怕。
    他怕这带领大唐走向顶峰的皇帝不是他,他怕自己究其一生不过碌碌无为,他怕天幕说出了更为优秀的李家子孙后代,取代他的位置。
    他才刚登上那个位置不到一年,板凳还没坐热。
    在此时候将他拉下皇位,他不能接受,也不会允许。
    想到此,李隆基的拳头握紧了。
    他开始在脑海中筛选着这京城之中有哪些心怀不轨的亲王,有哪些能力出众的儿子。
    天幕接下来的话将李隆基的飘远的思绪重新拉了回来,并且让他如擂鼓的心脏直接冲到的嗓子眼。
    【以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始,直至开元盛世,大唐的繁盛达到顶峰。】
    听到这句话,李隆基呆住了。
    开元盛世,繁盛顶峰。
    开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