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越当县令 第116节
    好像也没错?
    各家热热闹闹筹备,看来是真的被吓怕了。
    希望过个热闹的中秋节,能把这事给冲淡些。
    于是从八月初六开始,陆陆续续有戏班子搭建,再有说书的,刷戏法的,皆去了通拜村郊外。
    安丘沾桥两地百姓,手头没农活的,多半会去凑个热闹。
    听着那边的锣鼓声,纪楚也觉得不错。
    等到中秋当晚,当地还有走月亮的习俗。
    多是家人携伴出游,在月光下走到鸡鸣才会。
    那日郊外的锣鼓也响了整晚。
    两地百姓自然都过来凑热闹,大晚上的反而成群结队的,十分有趣。
    也有人去供财神,看天象,希望年年如此岁岁今朝。
    如此热闹的庆祝结束,马上迎来油菜收获季。
    今年收获,连州城都过来询问,大概是他们油菜的税收极多,所以户司多问几句?
    没办法,谁让现在安丘县的油菜已经成了规模。
    整个曲夏州都在效仿。
    尤其是安丘县还掌握油菜定价,不问是不可能的。
    户司那边自然不是白问,主事还把外地州府的油菜籽价,以及成品油的价格给到纪楚,让他估算出本地价格后,再给到州城。
    不出意外的话,整个曲夏州的油菜价格,同样效仿安丘县。
    谁让这里已经形成规模了。
    这些就罢了,反正都是正常公务。
    最后户司主事那句话,倒是意味深长。
    反正大概意思是。
    你辛辛苦苦经营三年,终于让安丘县有定价权,只怕你走了之后,谁来管呢。
    话没有那样直白,但意思是这个意思。
    李师爷都看笑了,何况纪楚啊。
    这分明是在暗示纪楚争取去州城户司。
    毕竟他去了那,才能继续照拂安丘县的油菜交易。
    如今虽然才八月下旬,户司主事暗示的文书就已经来了。
    那宋教谕说得还真没错,州城许多人都先让纪楚过去任职。
    李师爷还好,反正不管纪大人去哪,他都能跟去。
    可谢主簿他们便不同了。
    早在年中时就有过忧虑,现在事情到眼前,谢主簿明显更加沉默。
    他总不能说不想让纪大人走吧。
    可他也说不出恭喜纪大人离开的话。
    难,太难了。
    纪楚有了外地的资料,确实可以给油菜定价了。
    首先是各地的优劣。
    本地油菜的优势便是,种子好,种的时间长,所以油菜籽更为饱满,而且种植集中,便于收购。
    坏处是产量有些大,很容易被压价,而且到底还是偏了些,路费比其他州府要多。
    其他地方优劣自然反着来。
    他们的油菜籽便于运输,更好购买,而且也不愁买家。
    今年油菜的价格,基本在三十五到四十二不等。
    看来曲夏州大面积种植油菜,还是有影响的。
    大家的油菜价格都在降低。
    纪楚算了又算,最后定在三十七文一斤,比去年前年少了三文钱。
    农作物随行就市,不能一成不变。
    这个价格算是补了些运费的劣处,同样不把价格压得过低,让其他州府种油菜的百姓难做。
    送到州城之后,曲夏州各地有油菜基本也在这个上下,相差不超过三四文。
    价格说给本地农户听后,大家基本也没意见。
    绿豆,麦子这种农作物,每年价格都不一样的,去年能维持原价,还是纪楚故意要给外地货商立规矩。
    如今大家都老实了,自然要按市场价来。
    还是跟去年一样,油菜籽没有收获,不少货商就坐在县城酒楼里,只等着买最好的油菜籽。
    但比之去年,少了不少投机倒把的人。
    去年那些人想要坑害本地农户,个个可都是赔着钱回去的。
    纪楚可不会惯着他们。
    州城的两家最大的磨油作坊,这次买完就走,绝对不耽误时间。
    因为他们知道,安丘县放出的价格肯定合理啊。
    油菜籽市场乱象解决后,各方都能松口气。
    可今年来的货商里,还有人对另一件东西感兴趣。
    “你们的棉花种得如何了,真的好用吗。”
    可惜这个问题问到普通百姓,大家嘴上说好,却也拿不出实物,所以货商们只是问问。
    算了,就不信安丘县不卖棉花,等棉花摘了再说吧。
    不过货商们估计,棉花应该卖不上价格。
    都说“富不穿贵不穿,棉花没人穿”,这话在外面都传遍了。
    若不是都讲棉花实在保暖的很,他们也不会问的。
    听到这话的纪楚是极为满意的,外面怎么连顺口溜都有了。
    富贵的人不穿是吧?
    爱穿不穿,谁管你们。
    但现在都九月份,蔡先生的弹花机还没做出来吗。
    都大半年了啊。
    他这边剿匪都剿完了,油菜的事忙完,就该棉花了啊。
    纪楚在九月份直接寄出两封信件。
    而这信件在半路上就被蔡先生收到了。
    蔡先生欲言又止,同徒弟们道:“这就是你俩说的,好脾气的纪县令?”
    班凯班贤不敢作声,心道,您都自己去安丘县了,还说纪大人不好吗。
    纪县令若真不好,您老人家也不会亲自跑一趟吧。
    想到师父的性格,只要能造出最好的器具,别说两地相隔十日的路程,就算一百日,他会来的。
    再以师父远见,肯定看出棉花的好处,为了这样好的东西,他也甘愿来的。
    不过这跟纪县令人很好不冲突啊。
    否则师父怎么还会接到另一个重托。
    那就是咸安府的官员,一定要师父带封信给纪大人。
    为何?
    自然是请纪县令去咸安府做官!
    估计曲夏州的人都没想到,他们咸安府挖人书信抢先一步!
    第46章
    蔡先生等人行色匆匆, 他本人也没什么架子,带着徒弟跟半成品弹花机便上路了。
    即使在路上,他还在想怎么改进。
    他手上那点试验用的棉花, 早就变得稀碎,不能再用了。
    把机器搬到棉花产区, 更方便做事。
    蔡一繁目的明确, 都没在曲夏州州城停留,直接一路去往沾桥县。
    因为他听说, 那边的白婆婆对棉花很了解,估计那边产量更高。
    所以纪楚在安丘县听说蔡先生带着两个徒弟到了的时候, 人都傻了。
    谁?!
    班凯班贤还能理解,蔡一繁蔡先生?
    没记错他今年也五十七了吧。
    一路舟车劳顿,也够辛苦的。
    纪楚不敢迟疑,立刻赶去沾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