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穿越当县令 第67节
    马典吏下意识看向纪大人,他肯定有办法!
    纪楚确实有些想法,他道:“先不提秋税的事,做好各村人数的统计。”
    “孤寡残疾军眷等等,全都登记在册。”
    没错,纪楚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清点沾桥县的人口,户数,田地,账目。
    趁着上任官员死了没多久,赶紧核实本地人口,清理本地账目,以及本地实际的田地。
    只有知道本地的实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纪楚道:“去查,查清楚沾桥县一城两镇十五村,到底有多少户数,多少人口,多少田地。”
    马典吏拱手:“是,属下听命。”
    “乔书吏配合马典吏,务必账实相符,本官会一一查问。”
    桥老吏同时领命。
    一批批人派出去,纪楚身边就剩纪振在。
    纪振对自己四叔钦佩不已,打着手语夸他四叔。
    纪楚好笑道:“你也别闲着,帮忙做做文书工作。”
    沾桥县衙门人手不足,识字的人也不多。
    纪振识字,懂公文,帮着处理这些文书再合适不过。
    纪振立刻点头,他十七岁跟着四叔来曲夏州做随从,两年过去,人也变得活泼。
    说起来,做县令随从这种好事,本不应轮到一个哑巴。
    但全家商议过后,还是让他同来,就是为了给他谋个前程。
    纪振却觉得,前程不前程的倒是其次。
    跟着四叔做事,总有种不同的感觉。
    他可是眼看着安丘县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相信,沾桥县会同样如此。
    纪楚带着人在衙门清查账目。
    从这些年的烂账,再到抄家之后充公的份额。
    以及库房剩余的银钱物资。
    各项收支算下来,以及把该赔偿的赔偿到位,那死了的王县令留下沾桥县一个烂摊子。
    留下最有用的东西,大概就是强征劳役们盖的一百多间精舍房屋。
    想来盖着房屋也不是为了住,就是为了贪墨钱财,所以库房银子所剩无几,总共算下来,还不到五千两银子。
    一个好好的上县,成了如此模样。
    如果说库房的银钱让纪楚无语。
    那账面上的户数,人口,田地,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当年安丘县人口户数没问题,虚田多报了十五万亩,让当地百姓交七成田税,压得人喘不过气。
    沾桥县的情况更为离谱,百姓交九成田税的地方,情况自然更恶劣。
    之前说过平临国建国初期定下的县级标准。
    七千到一万户,田税十万石到十五万之间,为上县。
    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很多中县,甚至下县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只看沾桥县账面上的数字,确实也在行列之内。
    按照账面来看,沾桥县应该有一万七千户,人口共计八万五千六百九十一人。
    各种田地加起来,在八十九万亩。
    看这个数字,纪楚都已经气笑了,熟悉政务的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一共才八万五千多人。
    田地就有八十九万亩?
    无论男女老少,人均十亩地?
    这不是开玩笑吗。
    一岁的奶娃娃都能下地犁十亩地?
    单看数据就这样离谱,实际情况只会更吓人。
    毕竟按照账面上的田地来看,一年要交的田税,差不多五十八万石,也就是近七千万斤的粮食。
    这再均摊到百姓头上,实在可怕。
    只看这个账面,
    由此也能看出来,死人王县令等人,圈钱有多丧心病狂。
    说句不好听的,一边是盘盘剥削,一边是恶贼环伺。
    当地百姓没有造反,已经是万幸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造反也是分分钟的事。
    只能说,幸好这些年还算丰收,给当地百姓留了一线生机。
    否则这边关小县,肯定会起事的。
    纪楚把这些账面数字整理好,只等马典吏,桥老吏他们把实际情况送过来。
    这期间纪楚也没闲着,骑着马去十几个村子转转,随机调查各地情况,确定统计的数据没有问题。
    之前各村的整修水渠,修整田地,这些活已经陆陆续续停了。
    既因官府没有银子,也因九月份要准备种冬小麦,播种不能耽搁。
    无论贫家富家,不约而同地做同一件事。
    原本混乱的沾桥县也因为耕种渐渐安定下来。
    但巡查当中,另一个问题引起他的注意。
    那就是沾桥县农户家的房子,十屋九破,根本扛不住冬日严寒。
    破就算了,其中一部分人家的房子,只是茅草跟黄泥砌成,根本没有梁柱支撑。
    大风一吹,大雪一压,绝对会塌。
    平临国极大,各地气候各有不同。
    之前安丘县的情况,大家都是知晓的。
    但倘若不说出来,很多人并不理解冬日抗寒保暖的重要性。
    在这种十月开始降霜,寒气直往骨子钻的冷意的地方,随着寒意越深,手脚耳朵面颊就会发烫发痒。
    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没过几日,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就会冻伤溃烂。
    好在是冬天,没有感染的风险,但这些地方伤口结痂,反复冻伤,直到皮肤坏死,手脚坏死。
    因冻伤致残疾的,因天气太冷冻死在雪窝的,天一亮去摸床铺,人冰冰凉的,比比皆是。
    不说冻伤的,再说雪太大压塌房屋,以及掉在河面冰窟窿,以及踩到雪窝子里冻僵摔死的。
    甚至因为天寒地冻,没有饮水,柴火不够,做不成饭的。
    这在暖和地方的人,根本没办法想象。
    冻死了并非形容词,而是真实的表达。
    用古人话形容,那就是雪漫天凉然冰冷,更摇天撼地狂风。
    肚中饥,身上寒,住着半边天,端得心中冷。
    沾桥县的地理位置,比安丘县还要更往西北一些的,冷意自然更重。
    现在九月上旬,距离真正入冬不到两个月了。
    纪楚让大家统计的时候,多了份各户房屋情况。
    还好依靠纪县令在沾桥县的名声,本地一城两镇十五村的情况,很快统计出来。
    跟账面上的情况,自然不相符。
    账上所谓的一万七千户,八万五千多人。
    实际上本地只有九千六百七十一户,人口更少,三万九千六百九十一人。
    而真正的田地则仅有十八万亩。
    账上离谱的八十九万亩,都把纪楚看笑了。
    其中大部分田地,还在县里大户们手中。
    百姓们真正拥有的农田在极少数。
    多数人是大户们的佃户。
    纪楚翻看卷宗的时候,面容逐渐凝重。
    沾桥县百姓背负的实在太多太重,让人胆战心惊。
    衙门上下噤若寒蝉,眼看着纪大人脸色越来越难看。
    所以这事要怎么办?
    马典吏知道纪大人之前的处理方法,是靠着全县上下,以及纪县令殚思竭虑才勉强补上。
    就算到了今年,那虚账还差两三万亩,估计今年年底才能彻底平了。
    换做情况更恶劣的沾桥县,想平这里的账,那只会更麻烦。
    马典吏深吸口气,他已经能感受到接下来的为难。
    不过没关系,能陪着纪大人做事,也另有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