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103节
    可以说,江米夏全家人此时都属于一个颇为忙碌的状态。
    待这热浪翻滚,外头蝉鸣噪耳时,江家村里,来了几辆马车。
    每一辆马车皆是宽敞华丽,尤其是为首的那一辆,不但尺寸够大,马车上刷得亮亮的桐油,上头更是挂着坠了圆润珍珠的流苏装饰。
    第158章 诰命夫人
    这样装饰复杂且华贵的马车,江家村的村民从未见过,难免好奇。
    但他们心里头却也知晓能乘坐这样马车的人,已是不能用有钱富裕来形容,而是真正位高权重,便有些担忧会因为围观而带来祸端,将好奇心皆是收了起来,更是招呼在外头乱跑闲逛的孩子们回家去,莫要冲撞了贵人。
    到家后,关上了院子门,再隔着院墙偷偷的冒个头,好看一看这样的贵人来江家村,究竟是要做什么。
    眼瞧着这马车走走停停地,最后在江有成家下了车,一位被奴仆簇拥着的妇人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孩童进了他家院子,江家村的人顿时面面相觑。
    这江有成家,是又有什么好运气,把这贵人都吸引来了?
    就在众村民在那面面相觑时,江正信急匆匆赶了过来,瞧见那些扒着墙头瞧的人后,急忙呵斥,“都赶紧回家去,这可是有诰命在身的夫人呢,别在这儿瞎看不看的,惹了祸端。”
    众人闻言,忙将脑袋都缩了回去,但还是议论一二。
    “诰命夫人?那是啥?”
    “我在戏文里头听过,说是京城高官里头的夫人,才有诰命呢。”
    “啧,那得比咱们县令夫人地位还要高一些吧。”
    “那肯定,高的多呢,这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
    “哎,你们说,这诰命夫人这么厉害,那人家平日里得吃什么,穿什么啊。”
    “还还用说,肯定天天鸡鸭鱼肉管够,随便挑呗,我估摸着啊,那吃饭的碗都得是银碗呢。”
    “好家伙,这得上辈子做了啥好事,这辈子才能托生成人家这身份。”
    “别说,我看咱们村子里头往后弄不好得出一个。”
    “谁啊?”
    “别问,到时候等着看就行……”
    外头村民在那议论,江米夏一家看到眼前这位身着华服的夫人时,皆是面面相觑,直到看清那夫人怀中抱着的孩童时,江米夏和宋景韫这才反应过来。
    “这是在黎阳县城险些被拐子拐走的那个小郎君?”
    “正是小儿。”曹夫人罗氏笑着点头,接着将怀中的曹瑾卓放在地上,撩了身上的衣裳便跪在了地上。
    “使不得,使不得。”
    江米夏和刘氏慌忙去拦。
    刚刚江正信急匆匆而来,江米夏一家知晓,来人乃是京城吏部侍郎曹大人的妻儿,来头极大,曹夫人更是有诰命在身,身份尊贵无比。
    这样的人,给他们这样的农户平民下跪……
    “娘子和郎君是小儿的救命恩人,我身为生母,得跪拜谢恩才对,于情理而言是合情合理,挑不出半分错处的。”
    罗氏道,“今日我也不是什么曹夫人,不是什么诰命夫人,实打实就是一个孩童的母亲,母亲来谢恩人,还有什么不妥吗?”
    见罗氏执意如此,且其脸上一直漾着的笑容也十分柔和亲切,江米夏和刘氏这才没再拦着,但等其磕了头后,忙搀扶着罗氏起身,迎到堂屋落座。
    江有成和宋景韫去泡了茶水过来。
    “西边茶园自己做的茶叶,虽比不得名贵茶叶,但茶叶却做的颇为精细,这是冬日里采摘的冬茶,滋味清冽,夫人试一试。”
    江米夏笑道。
    罗氏尝了尝,忍不住点头,“滋味的确十分特别。”
    “上次犬子之事,本该早早来道谢,只是听唐县丞和林县令说娘子和郎君是路过,且宋郎君还要去参加府试,便不敢过多打扰,刚好当时也是家中小妹要出嫁送亲,便只得先回了母家,待家中事情全都处理妥当,便急忙赶来,当面道谢。”
    罗氏抬手,已是有一众小厮、丫鬟等捧了东西过来。
    “一些心意,都是寻常之物,还望江娘子,宋郎君,叔叔婶子莫要推辞。”罗氏道,“除此以外,知道宋郎君得了府城案首,也算恭贺一二。”
    “我母家也算的上是书香门第,家中藏书众多,此次从母家带来了一些,也望宋郎君能够用的上,若是觉得开卷有益,往后我再让人送一些过来。”
    “外子无才,在京城谋了个官职,倘若往后宋郎君在科举之事上略有麻烦,可送信到京城,我与外子一定略尽绵薄之力……”
    “夫人实在是客气了。”
    江米夏和宋景韫对视一番,答道,“当时也是察觉有异,不愿让悲剧发生,算的上是举手之劳罢了。”
    只不过碰巧救下来的,是曹家的小少爷。
    “但夫人厚爱,却之不恭,家中做些小生意,算不得大富大贵,衣食上却也无缺,虽知道夫人深情厚谊,但完全受之也实在心中有愧,既然夫人方才说了,外子读书科举,这些书我们便收下来,旁的我们当真不能再收了。”
    这罗氏送来的那些东西,粗粗瞟上一眼,便知道各个都不是俗物,每一样都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可见对于这份恩情,罗氏是多么看重,几乎要倾尽所有。
    但……
    这样的东西放在家中并非什么益事。
    江米夏接着道,“如夫人先前所说,外子科举读书,曹大人又在京城为官,免不得到时候会有打扰曹大人之处。”
    罗氏微微蹙起的眉头,顿时平坦,心里也是略微松了口气。
    曹瑾卓是她的命根子,而江米夏和宋景韫救了他,那便是救了她和她儿子这两条性命。
    如此大恩大德,在罗氏看来,散尽家财也不为过。
    可在听到对方推辞时,罗氏感觉恩情还不出去,心中可以说颇为焦虑。
    好在,他听到了江娘子提及往后想求一求曹大人之事。
    这人情自然是要人情来还,且只要有渠道去还恩情,那便是极好的事。
    更何况这宋景韫乃是府试案首,想来也是才高八斗之人,他日在科举上也会风采卓然,若是这宋景韫能够顺利入朝为官,与曹家有这么一层关系在,也是极为不错之事。
    眼下皇帝虽春秋鼎盛,皇子们却也各个都已年轻有为,储位之争是早晚之事,曹大人身为吏部侍郎,自然也是早早站好了位置,为主子举荐年轻有为之士,也是为臣子的本分……
    第159章 谐音梗
    罗氏脑子飞快地思索着,忽的一阵讶然。
    自己会不会想的有些远了。
    这宋景韫虽然府试头名,但眼下也不过只是童生而已,且按他的年岁,这个时候才考上童生,实属不算早,倒也足以说明宋景韫可能并非是天资聪颖,大约只是后期勤奋罢了。
    且往后还有院试,乡试……
    难度越来越高,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往后大约更需要做的,是帮着宋景韫谋个一官半职的,有些营生也就是了。
    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如她方才所想,有门路可以报恩,那她心中也便安定了。
    罗氏连连点头,“这是自然,只是江娘子推辞归推辞的,旁的东西不留也就罢了,我此次特地带了一支两百年的人参和一株极好的何首乌,皆是上乘质地,这两样还是收下吧。”
    农家人,日子过得再如何宽裕,有些东西却还是缺,譬如这些珍贵的药材。
    万一有个什么事,这些东西,兴许还是能派上一些用场的。
    “夫人美意,那我们便厚颜收下了……”
    江米夏便没有再推辞。
    罗氏又坐着跟江米夏和刘氏聊了会儿天。
    得知刘氏和江有成膝下唯有江米夏这一个独女,知晓宋景韫乃是上门女婿,罗氏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
    独女,并没有过继或者抱养,且宋景韫与家中相处十分和睦,足以显见这一家子都是性子良善之人。
    在听到他们家中的竹编生意,以及村中瓷窑生意时,更是连连点头表示赞赏。
    好人积德积福,所以家中幸福安康,财源广进,皆是应该的。
    话聊得投缘,罗氏也不矜持,也聊起了自己家中的日常琐事。
    因此,江米夏一家人也知道了一些罗氏家中的情况。
    曹大人任职吏部侍郎,与罗氏算的是远房表亲,二人在京城一见如故,双方家中亦是十分赞同,可谓是天作之合,婚后夫妻和顺,举案齐眉,在京城可谓是羡煞旁人。
    只是罗氏身体羸弱,婚后多年一直不曾有子嗣。
    最终因为曹贵妃安排了太医看诊,精心调养之下,这才有了身孕,生下了曹瑾卓。
    曹瑾卓胎中不足,生下后一直生的瘦瘦小小,直到一岁后身上才有了些肉,长得胖乎乎。
    但曹瑾卓现如今身体虽然与寻常孩童无恙,能看见东西,能听见声音,被逗时会笑,但这个年岁了,却从未张口说过任何一句话。
    旁人常说,贵人语迟。
    但一岁多,几近两岁的年龄,不会喊爹喊娘,甚至连平常“啊啊”都不经常发出的曹瑾卓,在众人眼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同。
    虽然请太医看诊过,确定曹瑾卓并无任何异常,但罗氏心里也大约有了猜想。
    自己的儿子,大约是个哑巴。
    因此曹瑾卓的事情担忧,加上产后的身子亏空,罗氏到现在也无法再怀有身孕,曹瑾卓成为了罗氏到现在唯一的孩子。
    哪怕自己的孩子往后真的不能说话,就罗氏而言,也并不影响她对他的疼爱。
    罗氏提及这些事时,也是一度哽咽。
    江米夏等人也是心中颇为惋惜,忙出言劝慰。
    就连自罗氏进堂屋后,就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的宋景韫,此时也开口道,“吉人天相,小少爷肯定无恙。”
    见整个江家人都这么说,罗氏脸上恢复了笑意,“那就借小郎君吉言。”
    又说了会儿话,眼看时候不早,已是到了午饭之时,罗氏起身告辞。
    和这家人实在投缘的很,罗氏是恨不得想留在这里吃个晌午饭的。
    只是自己来时,丫鬟奴仆护卫带了许多,若是在这里吃晌午饭的话,势必要给人家添上许多的麻烦。
    自己此行是来答谢的,断然没有平白给人添麻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