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0章
    而韩小妹要离开韩家,心情又激动又忐忑,晚上根本睡不着,把自己贴身的东西收拾好以后,也不敢睡,就靠在床头,着急地等天亮,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在村口等朱大勇。
    结果朱大勇已经先到了。
    到了镇上,朱大勇把韩子文交给他的铜钱拿给韩小妹,远远看着她在车马行买了车票,上了车,马车启动后才离开。
    “小文,你真会看人,朱大勇真不错,做事情很细致,想得特别周到。”韩小妹夸赞道。
    韩子文叹口气:“是小郎中把他推荐给我的,说他这人可用。”
    他望向京城的方向,也不知道顾云朗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韩小妹乐呵呵地道:“只怕这会儿我娘已经发现我不在家,已经到处寻了。”
    “寻吧,她肯定想不到你直接到了府城,搞不好有人会以为你想不开,没准沿着河在找你。”
    韩子文笑道,这会儿的青山村肯定闹热得很,可惜没人能向他描述一下。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客栈。
    韩子文叫出小山三兄妹,在柜台上把房钱结了,一块出去吃饭。
    之前韩子文没有告诉他们韩小妹要跟着一块去京城,眼下突然见到她,三兄妹吃惊得不得了,大凤都快要欢喜哭了。
    “小姑小姑,太好了,小姑也要跟我们一块走。”
    就连阿黄也摇着尾巴直蹭韩小妹的腿。
    “走吧,以后天天都在一起了。”
    看着兄妹三人激动的样,韩子文招呼他们快走,要不然动静太大,让人注意到就不好了。
    因为赶时间,中午决定简单点,就吃炸酱面。
    北门码头上有家面铺专卖炸酱面,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贵,生意奇好无比,随时过来都是高朋满座。
    不过韩子文觉得这面还不如他超市里的方便面好吃。
    可惜超市里的方便面虽然品种多样,数量却少了点,只有那么几箱,最多只够他卖十天半月。
    要是超市能够自动补货,他完全也可以开个面馆。
    就叫“方便面馆”。
    这可是全大周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京城那种地方,人员复杂,包容性很强,这种独特的味道,一定会受欢迎。
    人家是一本万利,他是无本万利!
    发现了商机,却不能变现,真是一种遗憾。
    吃完面,几人又去药铺买了防晕船的药。
    这种药和后世的仁丹类似,小小一粒,据说吃一粒就有效果。
    韩子文反正不差钱,直接买了一小瓶,免得吃完了在船上没处买。
    准备齐全,韩子文大手一挥:“走,上船!”
    到了码头,他们那艘船已经装好了货物,正在上客。
    在大周朝,走陆路速度慢,花销大,相比之下,走水运方便得多。
    大部分的人出行,都会选择水路。
    所以即便天气寒冷,坐船的人还是不少。
    这会儿上船还得排队检票。
    韩子文买的是人字号的舱房,里面有四张床铺。
    韩小妹带着大凤睡一间铺,三个小子各睡一间铺,正合适。
    人字号的舱房设施齐全,房里设有桌椅,推开窗能看到河上的景色,船票里还包括了茶水饮食,很实惠。
    除了人字号的舱房,还有天字号舱房和地字号,里面分别有两张床铺和六张床铺。
    其他的就是散票,没有床位。
    上船后,晚上自己随便找个地儿,铺上被子就能睡觉。
    因为便宜,这种票买的人最多。
    这个时候也不讲究什么男女有别,有个可以铺床的地儿最重要。
    到处能看到男男女女的铺位挨着,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扰,也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妥。
    客船很准时,一到末时便开了船。
    这个天刮的应该是北风,还算顺风顺水,很快驶入运河,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
    韩小妹和韩小山三兄妹是第一次坐船,加上吃了防晕船的药,没有感觉到不适,兴奋得不得了,在舱里坐不住,拉着阿黄上了甲板去观赏河上风光。
    韩子文苦劝他们,明明坐在舱里就能看到,何必去甲板上吹冷风呢。
    可惜这个时候没人肯听他的,只留他一人独倚西窗看风景。
    他很有点伤感,这么好的景致,没有手机,实在太不方便了。
    要不然他准保“咔咔咔咔”拍照拍视频,发好多条朋友圈。
    这一日,船扯了帆,行得很快,晚间泊在一座小城的码头上歇息,接下一波上船的客人。
    韩子文没有带着大家上岸,就呆在船上,他们现在的目标是顺利到达京城,不能出现一点意外。
    在这样的小县城,万一惹点事,被扣住了,都没处找人说理去。
    一切小心为上。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天天如此,几兄妹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再去甲板上吹风,就在船舱里看景色。
    而韩小妹则拿起了剪刀针线,抓紧时间替大家做棉手套,棉帽。
    棉手套是现代的那种拇指手套,韩子文画出来,她照着做。
    棉帽则是带护耳的雷锋帽,到时候把护耳放下来,脸就基本上都护住了,特别保暖。
    不怕京城的刺骨寒风了。
    韩小妹做得非常卖力,大凤则在旁边打下手,争取到京城前,每人都有一套。
    就这么在运河上行了一个多月,河道开始变窄,河面上的船只变多,京城已在前方不远处。
    第133章
    听船家介绍,这段运河是进出京城的重要水道,往来京师的物流、人口流动,全依赖于此。
    每日光是各式货船进出就有几千艘之多,加上客货船只,数以万计。
    货物中,仅是通过此处运往京城的茶叶,每年就能够达到千万斤重。
    令茶叶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韩家几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只知道这运河上要通很多船,京城很繁华。
    离京城越近,周围的船只便越多,特别是出京的,远远超过进京的。
    据说是年关将至,在京城的大部分客商要离开京城,回家过年。
    客船的速度明显放慢,还时不时停下来,和其他船只商量着谁先前行。
    倒有了点现代堵车的感觉。
    如此这般又行了一日,终于在第二日早上九点钟左右到达了此次航行的终点站。
    京郊的西塘镇码头。
    船家说,下船后,在码头上随便雇辆车,就能进京。
    “你们瞧,码头上站了那么多人,都是拉客的,你们看谁顺眼,就坐谁的车进城,要是想歇口气,也可以在镇上住两天,西塘镇还是很热闹的。”
    韩子文抬眼看过去,果然有一群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汉子立在码头上,瞪大眼,紧张地盯着客船。
    一场抢客大战一触即发。
    船正要靠岸,突然间官道上尘土飞扬,一阵惊雷般的铁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那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近,仿佛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
    “是驻守在元通镇的骑兵!”船家伸长脖子望过去,失声惊呼,“怎么进京了?”
    话音刚落,韩子文便看见一队骑兵纵马而来。
    当先之人身着锦衣狐裘,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身后的兵士则是全副的精铁铠甲。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甲面上,反射出冰冷而凌厉的光芒。
    这队骑兵奔驰间如一道道闪电,从天边涌来,又奔向远方。
    来得快去得也快,瞬间呼啸而过,只剩下飞扬的尘土和马蹄落地的声音。
    太拉风了!
    韩子文张大嘴,看着骑兵们潇洒的背影,心驰神往,震撼不已。
    小山和小龙更是羡慕得不得了:“哥哥,我也想骑马。”
    “以后会有机会。”
    韩子文合拢嘴,不负责任地开着空头支票。
    虽说马匹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奢侈品,可他们年纪这么小,未来的岁月那么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待船靠岸,等客的壮汉立刻涌了上来,争先恐后地拉客。
    有车夫吼着去京城车钱多少,有西塘镇客栈的伙计招徕客人住店,还有饭馆拉人去吃饭,乱七八糟,闹闹嚷嚷。
    和前世出了火车站的混乱场面有一拼。
    韩小妹几人没有见过这场面,吓了一跳,就连阿黄也瞪着乌溜溜的眼睛,诧异地望着他们,忘了要叫。
    真论起来,它叫起来声音比这些人大多了。
    韩子文一行不打算暂留西塘镇,他选了个看上去忠厚老实的干瘪老头,搭他的车进京。
    那老头身材瘦小,没法跟前面壮汉们硬挤,正在懊恼,听到韩子文要坐他的车,脸上的皱纹顿时根根向上扬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他用力挤开挡在前面的壮汉,伸手去接韩子文手上的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