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85节
    “咱要将这些都写下来,传给后世子孙。”
    “咱朱家子孙可以出现庸君,但不能出不明事理的昏聩之君。”
    马娘娘每次都嘲笑他:“秦始皇当年也是这般想的,他还想传万世呢。”
    “能将咱们看得见的后辈教好就行了,再往后的事情啊,就是儿孙自己的造化了。”
    话虽如此,她却一直在帮老朱完成这部书。
    可以说,老朱正在写的书,是陈景恪、马娘娘他们三人的智慧精华。
    其实大家都知道,避免后世子孙出昏君,几乎不太可能。
    但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总归是一件好事。
    就算将来朱家人不争气失了国,这书落到别人手里,也算是一份功绩不是。
    所以,对这部书老朱和马娘娘非常的重视,就连朱标而经常参与提意见。
    说起来,朱标自己也在写书。
    他写的是偏向于经济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书,其实也是对他六年皇帝生涯的总结。
    陈景恪和朱雄英自然也时常给他们提意见。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孙福小跑着进来道:
    “圣皇、娘娘、陛下,大喜,大喜啊。”
    四人都有些惊讶,有什么大喜?
    老朱似乎想到了什么,抬头问道:“可是日本或者西域有捷报传来?”
    孙福喜道:“圣皇英明,正是西域的信使到了。”
    “晋王阵斩黑的儿火者,灭察合台汗国,在碎叶川与秦王会盟。”
    老朱大喜:“好好好,这个消息好啊。”
    马娘娘高兴的眼泪都出来了,两个儿子都平安无事,再没有比这更让她开心的了。
    陈景恪和朱雄英惊喜不已。
    朱雄英立即起身说道:“信使呢,快带来见我。”
    孙福立即出去把人带了进来。
    报捷是个涨脸的活儿,一般都是派自己比较器重的人担任。
    这次负责报捷的,就是朱棡的一名亲信。
    首次见到圣皇、圣皇后、皇帝,他可谓是非常激动,以至于几次嘴瓢。
    不过大喜事儿,也没人在意这些小问题。
    他详细的讲述了朱棡出征后的事情,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缓解了老朱和马娘娘的思子之情。
    这边还没讲完,孙福再次进来禀报:“耿大将军的报捷使者到了。”
    老朱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之色,这么巧的吗?
    马娘娘笑道:“真是双喜临门啊。”
    很快信使被带进来,不是别人,正是杨洪。
    对于这个名字,老朱、马娘娘等人都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忙着听他汇报日本方面的详细情况。
    陈景恪却不禁多看了几眼,杨洪,莫非就是那个杨洪?
    他对明朝中期的历史了解不多,之所以知道杨洪,还是因为他拒绝给叫门天子开门,保住了宣府城。
    想起朱祁镇,陈景恪就牙痒痒。
    如果穿越到那个时期,他一准找个海岛当海盗。
    然后攀科技树,一路打到北京,将这位土木堡战神给千刀万剐了。
    只能说,朱祁镇逃过一劫。
    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后世大概率不会有这个人了。
    打量着杨洪,陈景恪暗暗想道。
    如果他就是历史上那个杨洪,也是一个可堪培养的大才啊。
    即便不是历史上那个杨洪,耿子茂派他来报捷,说明能力不差,也同样值得培养。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杨洪已经将日本的情况大致讲了一遍。
    老朱自然非常高兴,夸奖了这两人并赏赐了一些财物,就让他们下去休息了。
    四人热烈讨论了一会儿,老朱就让朱雄英离开了:
    “如此大的喜事,要赶紧告知天下人,你就别在这里陪我们了。”
    朱雄英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和陈景恪一起起身就准备离开。
    马娘娘叮嘱道:“别忘了派人给你爹报喜。”
    应了一声,两人一起离开慈宁宫。
    走在路上,朱雄英依然有些不可思议的道:
    “两波报捷的使者竟然一天内先后出现,太巧了。”
    陈景恪深以为然的道:“是啊,这就是天意啊。”
    很快两人来到乾清宫,朱雄英派人召见内阁学士及各重臣。
    事实上,这会儿该知道的差不多都知道了,群臣早已等候在宫门外。
    -----------------
    日本和西域战场大胜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了洛阳城。
    民间对此倒是挺平静的,大家早就已经习惯了大明的战无不胜,真正热闹的是官僚权贵群体。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两场军事胜利那么简单,更意味着官场将迎来一次新老交替。
    一次大家期待已久的权力交接。
    按理说,权力交接是很多人都竭力避免的,因为谁都不想成为那个失意者。
    但这次不同,没有输家。
    即便是退出权力中心的那些人,也都得到了更好的补偿。
    说白了,饼子做的更大了,可分配的利益就变多了。
    权力交替也可以变得如此和谐。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掌权的开国勋贵们,比他们的继任者们还要着急。
    当捷报传来,不知道多少人放声大笑,就差敲锣打鼓庆祝了。
    俺们的封国,终于要兑现了。
    想要再进一步的年轻一代们,自然也非常开心。
    这群老家伙终于退了,我们的时代就要来了。
    朱雄英自然知道大家在想什么,第二天早朝当众宣布,将会开启第二次大分封。
    并且拿出了一副地图,上面清晰的标注了,这次将会拿出哪些土地分给诸侯王。
    皇帝再次确认了这件事情,群臣自然山呼万岁。
    不过紧接着朱雄英话锋一转,道:
    “然不论是日本还是西域皆为新土,想要真正恢复治理,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希望群臣齐心协力,协助朝廷尽快完成既定的方案。”
    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不配合朝廷将此事办好,大分封就一日不会真正落地。
    群臣哪会反对,纷纷保证一定配合朝廷的工作。
    对此朱雄英毫不怀疑,在此事上群臣会高度配合的。
    毕竟事关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出征日本的效率那么高就是证明。
    从接到消息到出兵,按照正常来说起码得一年半载。
    这次只用了三个月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只能说,利益比任何东西都更能驱动人。
    至于接下来如何处置日本和西域,则要区分对待了。
    处置日本的办法很简单,将大部分百姓迁离本土,一部分安置在大明,一部分安置在各藩属国。
    后续还会有一系列的同化措施,比如改汉姓取汉名讲汉话。
    至于反抗的,也无需手软,直接毁灭就可以了。
    如此最多两三代人,他们就会被所在的环境同化,彻底抛弃以前的习俗文化。
    当年高句丽人就是这么消失的。
    日本腾出来的土地,自然是留给诸侯王。
    到时候从大明迁徙汉人过去居住,繁衍上几代人,就能彻底将这里消化吸收。
    西域不同,首先这里将会变成大明的直属土地,要建立一整套的管理体系。
    其二,这里的情况更加复杂,族群众多,一个不好很容易酿成民变。
    关键是,这里离紧挨着安西,大明在这里推行的政策,将直接影响到安西各部族对大明的态度。
    所以必须慎重对待。
    除非对方直接造反,否则只能采用安抚同化的方式。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自然有办法来应对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