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862节
    第414章 大唐玄龙旗,税制改革
    锦衣卫出自天宝六载提出,天宝七载建立的常平新兵。
    自天宝十四载,全国常平新兵就有超过十五万。
    因安禄山叛乱,常平新兵被豪强大族腐蚀,再加上那时的常平新兵良莠不齐,没有信仰,一度就要崩溃。
    李瑄成为秦王的时候,廖峥嵘开始改常平新兵为锦衣卫。
    并在洛阳召所有锦衣卫的百总、千总,商议改制事宜。
    也趁机换下一些不可靠的,用军中劲卒代替。
    前后近一年的时间,锦衣卫报备整改,按照李瑄的要求招募一些贫贱子弟。
    在锦衣卫中,即便是人人看不起的奴隶,也可以被重用。
    “锦衣卫分列全国郡县,十八万之数,并不足够。要招募至二十万人。另外锦衣卫的军事训练不可停滞,各道之中,锦衣卫必须有一支千余人的轻骑,另各驿站会为锦衣卫配备专用马匹,用以传递消息。”
    李瑄点了点头,他设立的锦衣卫和后世的锦衣卫有巨大的区别,几乎只套用“锦衣卫”这个名字。
    后世明代的锦衣卫在巅峰时期也有十几万人。
    “请至尊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廖峥嵘拱手。
    锦衣卫属于准军事机构,区别就是锦衣卫有监察百官、地方官吏、都督府的职责。
    一旦找到证据,会立刻向锦衣卫总部传递消息。
    现锦衣卫指挥使总部份为金龙司、鸾凤司、万骑司、机要司、天目司、督察司六司。
    其中,金龙司和鸾凤司,是调遣锦衣卫的机构。地方锦衣卫的升迁,全靠两司决定。
    金龙司负责陇右、河西、朔方、范阳、平卢、西域、剑南等边地锦衣卫。
    这类锦衣卫素质更为强悍,绢钱待遇更高,关键时刻还能充当军中斥候,不仅要监察地方,还要逮捕敌国的探子。
    鸾凤司负责内地锦衣卫调遣。是锦衣卫内地位最高的司,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
    万骑司,负责驿站的马匹准备,以及锦衣卫骑兵战马,锦衣卫的驽马,骆驼,牛车等。而且还拥有属于自己的牧监。
    机要司是锦衣卫的文职机构,掌握锦衣卫成员的信息,其内诸房,包括财政、补贴、重要文档、信件的封存,都在机要司之中。
    天目司则是锦衣卫中最神秘的机构。其内成员多不是天下人看到的锦衣卫,他们可能是商人、百姓、游侠、刀笔小吏、捕快,甚至可能是官吏、将士,总之无孔不入。
    督察司设在长安,是监察锦衣卫自身,审核锦衣卫内部,以免出现不可控制的事情。而且举报锦衣卫,也是在督察司,对内部震慑意义更大。
    另外,锦衣卫还有精锐的部队。
    射生,专攻强弩、手弩,例无虚发。
    神捕,专断大案、悬案,缉捕盗贼。
    内卫,专门暗中保护皇帝出行。
    彍骑,百里挑一,精于骑射。
    通过一系列架构,相互制衡,使锦衣卫平稳运行。
    只是李瑄还不甚满意。
    想最大效果发挥锦衣卫,还得设立更多驿站,将艰难的道路修通。
    郡县锦衣卫素质还不足,整体成熟最少五年以上。
    现在许多官吏对锦衣卫不以为然。
    殊不知,很快就会成为他们的梦魇。
    “峥嵘,你觉得锦衣卫该如何长久发展下去?”
    虽然是他为锦衣卫指引方向,但他还是征求意见。
    后世锦衣卫的腐朽历历在目。
    “百总、千总,要不断去轮换驻地,以免在地方盘根错节。能者上,庸者下,以功勋嘉奖,使底层锦衣卫服众。至尊曾说过,万事万物,没有一成不变。需不断调整和改制锦衣卫,使其成为保卫国家和百姓的武器……”
    廖峥嵘想了想,向李瑄回答道。
    “中央军校中,我会单独开金龙堂和鸾凤堂,培训锦衣卫,这两科就交给你了。”
    李瑄没有太多心思去管理整个庞大的锦衣卫。
    尽可能地让廖峥嵘去做,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锦衣卫指挥使。
    那些平民出身的科举及第者,会调入锦衣卫的文职部门,用以辅助锦衣卫之事。
    另外,驻扎地方的锦衣卫也要屯田。
    能省一点是一点。
    除贱为良运动,已迫在眉睫,李瑄开口说出召廖峥嵘来的主要目的:“密奏郡县锦衣卫,让他们入乡里对地方百姓宣传,朝廷准备向佃农、农奴、少地百姓分发土地,并会组织一批有意者移民到西域,只要举家前往,每户会分一匹马,一头牛,十只羊,一百亩耕地。路上耗费的粮食,皆由官府出。”
    “臣遵旨!”
    廖峥嵘领命。
    李瑄知道,这些消息一定会传到豪强大族耳中。
    但李瑄没说铲除豪强大族,只是宣传分地、移民。
    豪强大族不到绝路,不会造反。
    之所以如此,是想在他除贱为良的时候,佃农和农奴别被豪强大族忽悠了。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既然分地,就必须让土地兼并的豪强将土地吐出。
    大部分土地,掌控在小部分人手中。一旦农民遇到天灾,食不果腹,起义是必然的事情。
    锦衣卫先宣传到位,将损失降到最低。
    自古以来,豪强大族成气候的也有不少。
    百姓一旦被忽悠,就会盲从。
    就像这次安禄山叛乱,除了地痞无赖外,有不少良家百姓参与其中。
    李瑄又和廖峥嵘商议一些其他要事后,使廖峥嵘退下准备。
    通过天策府,秘书监,锦衣卫,将国家牢牢把控。
    三省六部的朝廷机构,实际上可以被视为后世的“内阁”,只管国内改革发展,整饬吏治。
    “启奏至尊,东北传来消息,契丹、奚、同罗,进攻室韦和渤海国,大败而回!”
    廖峥嵘走后不久,兵部尚书封常清将此重要军事禀告给李瑄。
    “奚与契丹,在安禄山之乱中,精锐丧失大半,其部落又极为分裂。未能成功,也在意料之中。”
    李瑄不觉得意外。
    安禄山死亡后,奚、契丹、同罗,立刻倒戈,向大唐求和。
    奚与契丹几乎倾国之力,帮助安禄山进攻大唐。
    入时猖狂,败则投降!
    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所以李瑄使用驱狼吞虎之计,让奚、契丹、同罗去进攻室韦,以及以黑水靺鞨为主的渤海国。
    如果不攻,唐军就征伐他们。
    当前,奚、契丹,除了东北一带,他们无地可去。总不可能与回纥抢地盘吧?
    借磨延啜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去庇护奚、契丹。
    可惜,奚、契丹元气大伤,春季发兵,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室韦、靺鞨大败。
    此消息为平卢都督王思礼快马传来。
    “陛下,趁靺鞨、室韦,一而再再而三元气大伤,可令东北诸都督府派骑出征,将两国打败。”
    封常清建议道。
    自上次陈述后,他知道东北对大唐的重要性。
    一百多年来,不断地降、叛,也不是办法。
    只有将他们灭亡,像迁高句丽一样,将他们迁入大唐,才能一劳永逸。
    “恩!传诏,令太原都督郭子仪、范阳都督李光弼、平卢都督王思礼。只率领骑兵,以及驽马、骆驼,深入东北,进攻室韦、渤海国。我们有众多靺鞨、室韦俘虏,让他们为大军带路。”
    靺鞨、室韦,先后经历大战,损兵折将,李瑄不想放过此次机会。
    在他心目中,那一块宝地,比西域更适合移民。
    事实上,室韦和渤海国,都是农牧合一的民族,他们种植有五谷。
    三都督府距离最近,共计出骑兵五万,有契丹、奚部辅助,必可马到成功。
    “遵旨!”
    封常清领命后,着手拟定诏书。
    西南与东北一定,国家就可彻底停止刀兵,全力发展。
    即便现在的战斗,也只是属于局部战争。唐军离敌人的距离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骑兵队伍携带一定粮食,带着牛羊行军,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四月十日,太极殿,朝会。
    “陛下至……”
    “臣等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行礼。
    自李瑄登基称帝后,不再在中书省政事堂议事,而是固定在太极殿中。
    “众卿平身!”
    李瑄已稍加适应皇帝的尊位,龙袍在身,冕旒在首,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