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诅咒李瑄不得好死,历史上像李瑄一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裴徽颓然沉默,他也跋扈过,犯过罪。
她母亲权势滔天,他无法无天,曾一度以为不论犯什么错,虢国夫人都能摆平。
事实证明,有的罪责,虢国夫人也担不起。
她们路过街道的时候,免不了被百姓千夫所指。
“苍天有眼,杨氏终于遭报应了。”
“这是秦王在惩奸除恶!”
“她们应该千刀万剐,斩首便宜他们了。”
“我要看他们人头落地,看他们的血是不是黑的。”
百姓边指边道,随着囚车进入西市门。
今日的西市禁严,不再商贸。
刑台周围,观者如山,黑压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
还有无数百姓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赶来。
路嗣恭到场后,下马到刑台主座上。
杨国忠和杨氏成员,或被拖到刑台上,或被抬到刑台上。
刀笔吏一个个确认她们的身份,记录,最后呈给路嗣恭,由路嗣恭签字。
处决杨国忠和杨氏的敕令,已由李瑄亲自签发。
他也告诉李隆基,老皇帝表面不做反应,心里却担心她玉环娘子无法承受打击。
杨国忠和杨氏跪在刑台上,一字排开。
一阵微风吹来,就让她们瑟瑟发抖。
有痛哭流涕,有吓尿裤子,有瘫软在地,也有如杨国忠一样咒骂李瑄。
看台下百姓也纷纷怒骂回击杨国忠。
即将午时三刻,光着膀子的刽子手正在擦拭兵器。
那明晃晃的大刀,不断地闪烁着太阳的光辉,这样的寒芒更让杨氏族人颤抖。
“我要见圣人,我要见贵妃……”
杨国忠汗如雨下,但随着午时三刻的带来,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面如死灰。
“秦王至……”
离午时三刻不到半刻钟,李瑄坐着马车,从天策卫拱卫的道路上出现。
他身后还有一些随从官吏。
路嗣恭立刻起身迎接李瑄。
在李瑄下车后,在场的官吏、百姓,纷纷向李瑄拜道:“拜见秦王……”
人山人海中,声音吵杂,李瑄只是伸手示意免礼,然后在路嗣恭的带领下,到观看席上。
路嗣恭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等待即将到来的午时三刻。
杨国忠和虢国夫人转头对李瑄怒目而视,他们知道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只有一些杨氏成员抱有幻想,向李瑄求饶。
不论什么样的目光,他都不予理会。
他恩怨分明,所斩首的杨氏成员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随着午时三刻的临近,气氛变得凝重,无数百姓凝神屏息,抬头看天上的太阳,低头看刑场。
“禀尚书,午时三刻已到!”
一名小吏确定时间精准,轻声向路嗣恭说道。
路嗣恭最后在状令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将令牌扔在地上:“午时三刻已到,斩!”
当路嗣恭斩字吐出,杨氏成员被两名士卒按在行刑台上,刽子手举起大刀。
杨国忠的眼神空洞而绝望,刀还没落,他都灵魂似乎已被剥离。
十年前,他从剑南来到长安,追逐属于他的荣华富贵。
他投机取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自以为蒙骗李瑄,而沾沾自喜。
真正富贵也才几年,比他预期要短得多。
到头来,这似乎是黄粱一梦。
又或者庄周梦蝶。
本以为梦中的蝴蝶,却是做梦周公,荣华富贵像梦一般,虚幻、短暂。
“哈哈……李瑄,我在阴间等你!”
虢国夫人在刀落下的那一刻,挣扎着。
她笃定李瑄迟早会败亡。
她在笑,因为她死以后,李瑄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杨玉环。
“噗嗤……”
“噗嗤……”
一颗颗人头落地,血流如注。
血液从刑台上流下,一直流到下方的泥土上,变成黑色。
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做门楣。
再富贵的权力,过刑台后,也会化作一样的鬼。
杨氏选择的道路,注定她们会有今日的结局。
在一片骂声中死去!
百姓没有因见到可怕而畏惧,他们纷纷叫好,痛快杨氏得已铲除。
“秦王……”
在停顿片刻后,不知是谁发起,百姓在烈日当空中,不断地重复“秦王”二字,崇敬的眼神望着一个方向。
清君侧最大的功臣!
那声音惊空遏云,隔着几个坊都可以听到。
“有没有人为杨氏收敛尸体?”
李瑄向路嗣恭问。
“回秦王,没有记录,应该是没有。下官会令长安县尉将他们运出城,在一起随意掩埋。”
路嗣恭向李瑄回答道。
“按平民葬,树立墓碑。五杨应该被记住一万年,遗臭万年。”
李瑄不赞同将杨氏随意一埋,那样十来年后就找不到踪迹了。
杨氏是古往今来,最奢靡的团体,她们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引以为戒。
以后人们路过她们的墓碑,愤怒的时候一口唾沫,才是她们的地位。
“下官明白,会令人操办这件事情。”
路嗣恭点头。
李瑄没有再多吩咐,又看一眼刑场后,走向马车。
前前后后到来不到半刻钟。
等李瑄的车马走出西市,喊秦王的声音才逐渐停止……
……
五月七日,安西军、北庭军、天策卫五千铁骑、尉迟胜所率领的一万西域骑兵,共八万五千骑,到达长安城外驻扎。
旌旗猎猎,铠甲如云,战马布满原野。
明显能感觉到与禁军不同的气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数十年安逸,使禁军失去斗志,不可能是边军的对手。
这也是燕云铁骑长驱直入的原因。
五月八日,李瑄用军资在长安周边购买猪、羊等肉食犒赏军队,让士卒在战斗前斗志昂扬。
五月十日,李瑄与李隆基一同乘龙辇出长安城,在龙首原检阅军队……
第380章 请求为李适之封王,占领蒲津大桥
龙首原。
“东京洛阳还在胡人之手,河南河北饱受苦难。这是国家的耻辱,臣入长安以来痛心疾首,恨不能立刻扫清寰宇,再创盛世。”
“今请圣人检阅西域兵卒,激励士气,希望能早日收复山河。”
从夹城出长安,李瑄缓缓向李隆基说道。
“军队都听从秦王的命令,尽早平定叛乱吧!”
李隆基知道李瑄在向他炫耀武力,本不想出来,是李瑄强行让他出长安观武。
他只是不想面对,实际上心中也想看看边军和禁军的区别。
为何他寄与厚望的禁军面对燕云铁骑、诸胡突骑的时候不堪一击?
“潼关虽失,但臣认为只要收复潼关,通过灵宝到渑池、新安一带,安贼必弃洛阳,逃回燕地。东都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