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让他们携带“天将军手令”,大胆去做。
吐火罗诸国的将领更有底气!
五日后,李瑄不等铁门关的战果,整装出发,突袭呼罗珊行省。
他率领安西、北庭军、长城军,葛逻禄、突骑施骑兵、拔汗那骑兵。
留下尉迟胜,守卫萨末鞬城,并保持与李瑄的联系。
至于粟特的兵马,帮助唐军看押大食俘虏。
此行李瑄还带上波斯王普尚和一众波斯大食贵族。
他沿着那密水进军,过何国、安国,又渡过乌浒水(今阿姆河),然后从沙漠行军。
这一条道路,原本是呼罗珊总督向河中运输粮草的道路。
唐军有引路人,又有探马前行,哪怕是步兵,也骑着马匹,行军迅速。
李瑄已经从贵族官吏那里得知大食诸行省的行军路线。
要在他们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拿下呼罗珊行省,最好再击破大食一部援军。
萨末鞬城的失败,很快就会传到艾布·阿拔斯的耳中,他一定会做出新的决定。
李瑄要打他一个时间差。
……
在李瑄驰向呼罗珊行省的时候,铁门关外,正发生着一场激战。
呼罗珊地区南部,为镇压异乱的叙利亚步兵,原本驻扎在靠近天竺的地方。
所以他们行进的时候,会经过吐火罗,过铁门关。
他们只被催促快速行军,还不知萨末鞬城已经陷落。
所以在遇到张兴所率领的六千经略军步兵后,第一时间选择破关冲击。
大食主将以为凭借战无不胜的重甲步兵和人数优势,能轻而易举攻破铁门关,与大埃米尔汇合。
但两千能够破甲的强弩,使大食步兵吃尽苦头。
唐军占据高地,重甲步兵坚不可摧,大食步兵死伤惨重,却难以攻克。
又派遣更多轻步兵辅助冲击,又被陌刀军杀得血流成河。
仅仅一天时间,唐军经略军轻骑、精骑赶到。
同时到来的,还有一人四马的重甲骑兵。
大食步兵见此以后,果断撤出战斗。
骑兵如果不冲阵,步兵永远也不可能是骑兵的对手,哪怕是呼罗珊最精锐的叙利亚重装步兵。
他们保持阵型撤退,车神塞率骑兵一路追击至乌浒水。
阻碍大食步兵渡过河水。
他们来时的船只,早已不见踪影。
等他们携带的粮草用完,就是他们的末路。
这就是出国征伐的坏处,一旦失去主动,将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空有精锐的步兵,无处发力。
唐军超过万人的骑兵,日夜不停地骚扰,不给他们制造船只、皮筏的机会。
十天时间,将他们的粮食耗尽。
期间,大食主将想要诈降,被封常清识破计策,并未上当。
在大食步兵穷途末路的时候,一部分士兵想要游过乌浒水逃命。
他们不顾将领的命令!
但不会游泳的大食士兵居多,这使得大食步兵阵脚大乱。
车神塞果断命令重甲骑兵冲击,精骑随后,轻骑掠阵。
两个时辰后,乌浒水旁尸横遍野,数以千计的大食步兵淹死在乌浒水中。
其主将被车神塞阵斩。
最终被俘者超过万人。
这场乌浒水之战,唐军大获全胜。
也意味着彻底清除大食在河中的势力。
从这一日起,河中的城池上,只有大唐的军旗,还有“天将军”这个妇孺皆知的称呼。
车神塞按照李瑄留下的军令,覆灭大食步兵后,除了派遣士卒将俘虏押往萨末鞬城。
其余兵马,包括张兴所率领的步兵,渡过乌浒水,从吐火罗南部迂回,与李瑄的主力在呼罗珊行省会师……
第339章 大食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反应
库法,哈希姆城。
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大食帝国阿巴斯王朝的开国君主艾布·阿拔斯召集大臣,入殿商议军机大事。
艾布·阿拔斯一脸阴鸷,看出来在暴怒的边缘。
下方的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喘一声,显然非常畏惧艾布·阿拔斯。
虽然艾布·阿拔斯自称为“安拉在大地之上的影子”,但在大臣们心中,萨法赫这个称号,更容易形容他。
在还没有继位的时候,艾布·阿拔斯将倭马亚王族欺骗去了赴宴的地方谎称和解,然后在宴会上杀光了他们,这件事被称为“血洗盛宴”,惟一一个生还的倭马亚王族成员现在逃到了西班牙,艾布·阿拔斯正想方设法的追杀。
自艾布·阿拔斯登基以后,他把倭马亚王朝所有已经死去的哈里发的坟墓全部挖开,并且焚尸,显露出残暴。
本来阿拔斯家族因为四大哈里发时期立场,信奉sy派。但攫取权力后,立刻摇身一变,成为xn派的“忠实信徒”,并大肆迫害sy派的教徒。
“呼!萨末鞬城外,我们近卫军的骑兵已经全部被消灭,大埃米尔已经战死,呼罗珊总督估计也凶多吉少,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殿中一阵沉寂后,艾布·阿拔斯向众官吏开口说道,一股怒气充斥在心中,他很想发泄。
呼罗珊总督在揭竿而起的时候,高喊“助我者,皆黑衣”,是以旗帜黑色,汉人史书称其为“黑衣大食”。
可以说呼罗珊总督是黑衣大食的实际缔造者,但最高权力最终被艾布·阿拔斯获得。
后世的哈里发马蒙把呼罗珊总督与亚历山大比肩,并非没有道理。
虽然呼罗珊总督是艾布·阿拔斯忌惮的对象,但艾布·阿拔斯一直想利用其铲除异己。
在阿拔斯王朝刚建立的时候,艾布·阿拔斯派遣他的兄弟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亲自前去争取了呼罗珊总督的同意,呼罗珊总督可任意处决怀疑对象而不请求哈里发的首肯。
而当艾布·阿拔斯指派他自己的亲戚伊萨·本·阿里往法尔斯赴任,呼罗珊总督在当地的部下甚至拒绝承认哈里发的任免,只认呼罗珊总督的军令。
从呼罗珊返回后,艾布·哲尔法尔·阿拔斯对艾布·阿拔斯说:你根本算不上哈里发,呼罗珊总督一日不死,你的统治就什么都不是。
艾布·阿拔斯的回复是:保持安静,别告诉别人。
他早就有铲除呼罗珊总督的心思,但不动声色,呼罗珊总督能力,他还可以利用。
只是他没想到在心中强大无比的呼罗珊总督,竟然败得这么惨!
糊里糊涂输掉全部!
呼罗珊总督真该死啊!
艾布·阿拔斯此时恨透了呼罗珊总督!
连环效应下,进入河中支援的步兵,都将有危险。
这已经威胁到他的统治了!
作为一个自认为“雄才大略”的哈里发,他难以忍受这样的污点。
“回哈里发,国家新立,又经大战,各地总督也有不服从者,百姓渴望安定,不能再持续下去,当与大唐求和。”
维齐尔艾布·赛莱麦·赫拉勒见没有人吭声,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向艾布·阿拔斯说道。
维齐尔,翻译为“帮助者”、“辅助者”,相当于大唐的首席宰相。
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是阿拔斯王朝第一位维齐尔。
历史上像开了一个玩笑,在另一个时空,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此时已经被艾布·阿拔斯利用呼罗珊总督杀死。
现在却活得好好的!
可能是因为李隆基的诏书,让艾布·阿拔斯有压力,也可能是李瑄牵制住呼罗珊总督,使艾布·阿拔斯有决定的时候,难以对艾布·赛莱麦·赫拉勒下手。
艾布·赛莱麦·赫拉勒的权势很大,威望也很高,艾布·阿拔斯不满已久,但他不能亲自动手,想要借刀杀人。
可现在刀已经没了!
“你是想让安拉向大唐的皇帝臣服吗?你想背叛安拉吗?”
艾布·阿拔斯对艾布·赛莱麦·赫拉勒大喝一声。
李隆基挑衅一样的诏书,他记忆犹新,这种侮辱他一直记得。
大食帝国,怎么可能向大唐臣服,沦为附属?
于是,正在气头上的艾布·阿拔斯对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接连质问。
“哈里发,请原谅我的失言。我的意思是与大唐暂时停战,我们退出河中,养精蓄锐,重整旗鼓。然后找到失败的原因,再找机会卷土重来。高贵的安拉信徒,永远也不会向卑贱屈服……”艾布·赛莱麦·赫拉勒赶紧向艾布·阿拔斯一拜,重申他的立场。
现在的局势,最好的办法是退出河中。
巩固呼罗珊地区,防止农民起义。
当年倭马亚王朝在呼罗珊地区失守的原因之一,是粟特贱民连续十年的叛乱,耗费呼罗珊地区人力物力。
使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呼罗珊总督才能携带写着“发起召唤,时机已到”的信件,到达木鹿城准备起义。
艾布·赛莱麦·赫拉勒担心的是呼罗珊地区百姓因为此次惨败,再度造反。
因为呼罗珊地区大部分都是波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