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府中的奴仆,只要年富力壮,皆被逮捕,连马夫都没放过。
只有一些良籍得以避难。
“将军,只找到五套铁甲,两架擘张弩,一架角弓弩,数十柄槊、矛等长柄器。”
在院子中,金吾卫将军向李瑄禀告道。
“这些兵器不足以证明李林甫谋反。算了,只将李林甫府中的奴仆押走。”
李瑄缓缓说道。
李林甫身为宰相,家里有一些铁甲强弩,长兵器太正常了。
他也要培养自己的儿子,是否有将帅之才。
就像李瑄的天水王府一样,也有一些管制兵器。
只要甲具不过十,无法断定李林甫私藏兵器。
在刑法上,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的定义不一样。
“遵命!”
金吾卫将军领命后,平日里跟随他们的主子厮混,嚣张的恶奴皆被抓起。
由于李林甫重病在身,李林甫的儿子皆不敢再出去玩乐,所以几乎所有的奴仆都在家中。
这些李林甫的奴仆,会先押送到城外的禁军军营中。
然后由京兆尹的兵卒,将其送至陇右,成为边地的劳役。
右相府出现这么大的变故,自然无法瞒过长安的权贵。
本来李林甫因病不上朝,已经让人多想。
而现在李瑄率金吾卫在李林甫府邸抓那么多奴仆,摆明了李林甫彻底失势。
果然,没过多久,李林甫被免去右相的消息,就在长安传开。
李林甫在宰相之位太久,对长安来说是惊天消息。
虽然李林甫已经没有权势,但许多人依旧认为李林甫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直到这一刻,人们才觉得李林甫可以盖棺定论了。
保守派没有为李林甫的罢相感到悲伤,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将来如何去做。
他们不散伙,是因为李瑄能容忍,不像李林甫一样铲除异己。
哪怕在李瑄面前跳得再欢,哪怕质疑辱骂李瑄,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其犯法,他也可以容忍。
殊不知,朝堂即将大变,不是谁都会和李瑄一样,可容忍反对的声音。
只有李林甫的亲信有些悲戚,李林甫一倒,他们失去了依靠。
由于跟随过李林甫,他们注定会被权贵们唾弃。
杨国忠得知李林甫罢相,且被李瑄带兵将奴仆全部逮捕后,心下一惊。
他一阵手舞足蹈后,沉静下来,因李瑄的手段而惧怕。
昨日李林甫已经逃过一劫,他看出来圣人不想再过问李林甫之事。
没想到仅仅一天,李林甫就遭到灾难。
比他之前计划的还要严重!
又联想到李瑄曾经的部下哥舒翰向他献策,他觉得自己又当一次李瑄的棋子。
他不禁感觉到脊背发凉。
假如他当了宰相,也暂时不能与李瑄硬刚,不然他一定会吃大亏。
……
李林甫府邸。
黄昏的时候,躺在榻上的李林甫才悠悠转醒。
“阿爷醒了……”
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周围的儿女面色一喜。
李林甫沉定一会儿后,慢慢开口,断断续续地说道:“把诏书…拿来,我再…看一遍。”
“是,大人……”
李岫犹豫片刻后,将罢相诏书拿到李林甫面前,并缓缓展开。
此时李林甫的脑子很清醒。
从罢相诏书上看,圣人认为他有罪啊!
否则罢相诏书不会这么写。
“李七郎,我终究还是没斗过你啊!”李林甫长叹一声。
“还发生了什么?”
在儿女们低头抽泣的时候,李林甫又说道。
“家中四百多名壮龄的奴仆,皆被李七郎抓走。现在家中除了年迈,只剩女眷。”
李岫没有隐瞒这件事情,父亲迟早会知道。
“原来是这样,圣人是怀疑我谋反呐!”
李林甫很聪明,从逮捕他奴仆上,一下就联想到这点。
虽然他从未掌握军权,但他有勾结边将的嫌疑。
府邸之中,又有如此多的奴仆,圣人若是听信了什么,可不会管这么多。
当初,圣人就因为怀疑太子李瑛谋反,直接一日杀三子。
李瑛可没有兵权啊!
没有直接处死他,而是罢他的宰相之位,让他反省,算是“网开一面”了。
“大人怎么会行大逆不道的事情呢?孩儿明日跪在兴庆宫,为父亲辩解!”
李岫向李林甫说道,他自知父亲绝无谋反之心,定要讨个公道。
“没用的!你去劝说圣人,只会让我们家更难过。”
李林甫太了解李隆基了,有的时候,堪称铁石心肠,绝不会因为李岫的求情,而去彻查具体事情。
李隆基已经放弃李林甫,哪怕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也不会捡起来。
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
这就是此时的大唐圣人!
“如果孩儿脱去紫衣,家人能保住现在。孩儿也愿意。没有了父亲,一切都像是空中楼阁,该怎么办啊!”
李岫跪在李林甫榻前,将头埋在李林甫身上。
“不久前,我向李七郎说过我不后悔。现在为父十分悔恨。为父现在才知道,给你们带来多大的灾难。”
李林甫充满了懊悔,对自己的辉煌一生产生质疑。
他努力大半辈子,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权势,而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遭罪,那就是愚不可及。
当初他多享受权力,现在就多难受。
“大人别这么说,我们因您而荣华富贵,我们都有奢靡享乐,将来即便死无葬身之地,也不会后悔。”
李岫握住李林甫若枯柴的手,向他安慰道。
他说的话,却让在场的一干儿女低头,谁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呢?
“为父现在倒是希望李七郎一直是宰相。这几年,李七郎虽然雷厉风行,强势无比,但他可没有乱杀过人,乱贬过人。为父当初怎么没和李七郎一样啊!”
李林甫当初掌握权势的时候,对反对者非杀即贬,动辄牵连全家,流放数千里,死伤无计。
李瑄是武将出身,本应是“杀伐果断”,“戾气极重”,李瑄确实言杀戮,但却不会因喜好滥杀无辜。
因此李瑄在朝野好评如潮。
两代宰相相比之下,高低立判。
所以李林甫认为,如果李瑄是宰相,那他儿孙可以暂时安宁。
如果李瑄罢相,就不好说了。
“大人有自己的执政方法,您也伟大!”
李岫不能说一点不好的话,怕父亲伤身。
“我休息一下也好,接下来尔等好好支持李七郎的新法。”
李林甫只是这么说了一句。
看似难堪的话,实则是想让自己的后代能好好活着。
因为他们没有资本再与李瑄对抗。
此时,屋内的气氛更加悲伤。
……
“报……”
“启禀李相,云南王阁罗凤送来诏书……”
在长安风波不断,李瑄稳坐钓鱼台。
几日后,中书门下堂,快马加急送来奏书。
李瑄先是打开阁罗凤送来的奏书。
毫无意外,是阁罗凤状告云南太守张虔陀。
张虔陀自去年任云南太守以后,阁罗凤按照礼仪,经常带着妻子白氏拜见。
但张虔陀仗着大唐的强大和降伏吐蕃的声威,对阁罗凤多有征求、索要,作为南诏君主的阁罗凤,自然不会总是答应一个太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