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415节
    ……
    战场上,陌刀军和河朔骑兵围追堵截,共有近三万的吐蕃骑兵被堵住。
    吐蕃步兵和大臣们眼睁睁地看着。
    因为此时唐军数万骑兵立在吐蕃军营前方数里外。
    足足围拢数重。
    车神塞将吐蕃的甲骑具装覆灭后,亲率唐军甲骑具装冲击末·结桑东则布指挥的步兵。
    末·结桑东则布见此情况,只能让步兵退回军营。
    是以,唐军的铁甲步兵、弩兵解脱。
    高秀岩和李广琛带领重甲步兵,将吐蕃骑兵的归路再次堵住数重。
    此时,三万骑兵已插翅难飞。
    恩兰·达扎路恭和那囊·尚杰斯秀亭在阵前指挥,使他们能快速退回营垒。
    但此刻他们目眦欲裂。
    附属诸部倒是跑得快,而被围堵的,都是他们吐蕃的武士。
    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狮虎禁军……
    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长安的歌谣
    “赞普,趁此时机,我们将大非川上的七万多附属诸部骑兵调回来。”
    吐谷浑小王向尺带珠丹建议道。
    那里有他麾下的兵马。
    现在吐蕃失去青海已是定局,纵无家可归,也要先保住自己的兵马。
    “禀赞普,此举不妥!唐军诸军将骑兵抽调出来,就是防止我军从大非岭撤走。凭栅栏和工事防御,大非岭固若金汤;若从大非岭撤下,距离我们虽然只有十几里远,但唐军一个甲骑冲锋,就能将附属诸部击溃。”
    末·结桑东则布向尺带珠丹禀告道。
    他担心唐军会借此,继续扩大战斗,不给吐蕃丝毫机会。
    “赞普,我们该趁机撤出大非川。以大非岭的士兵再度吸引唐骑注意力,此时要壮士断腕!”
    吐蕃政务大臣那囊·仲巴杰向尺带珠丹说道。
    他是吐蕃王后那囊·芒莫杰西登的哥哥,是为吐蕃中贡论,深受尺带珠丹的信任,那囊氏以其为首,并且在吐蕃影响很大。
    同时,他也是吐蕃逻些天马禁军千户所的千户长。
    如果现在不撤退,以后想要再退,就会损失得更多。那囊·仲巴杰认为此时必须当机立断。
    末·结桑东则布没有反驳,当前确实该如此。
    象雄王、通颊王等诸部王虽脸色难看,但为自己的小命,不得不让族人成为诱饵。
    一时间,包括尺带珠丹在内的大臣、诸部王,都将目光看向没庐·穷桑倭儿芒。
    此时他已经坐在席上,心神委靡到极点。
    本就身体不好,又感染风寒未愈。
    一名感染风寒的白发老人在数丈高的观战台上站了一天,天气极寒,北风一直在吹。
    如果不倒下,那才奇怪呢!
    没庐·穷桑倭儿芒于土龙年替代悉诺逻恭禄为吐蕃大论。
    紧接着土龙年、土蛇年、金马年、金牛年、水猴年、水鸡年、木猪年、水羊年、木猴年等,都替代赞普召来会盟,近二十年的宰相生涯,可谓权势滔天。
    他制定诸多军、政、民的法令,在吐蕃的威望无人能及,哪怕之前的悉诺逻恭禄都远远无法相比。
    今年是尺带珠丹在位的第四十二年,为吐蕃的火狗年末。
    他觉得自己无法再看到火猪年的春天。
    没庐·穷桑倭儿芒已经说不出话了,但他一直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谈论。
    见大臣和赞普一起看来,他伸出颤颤巍巍的手,指向苍天!
    一时间,尺带珠丹和大臣们不解。
    “雪……”
    没庐·穷桑倭儿芒用尽全身力气,吐出这一个字。
    这一刻,尺带珠丹和大臣们恍然大悟。
    唐军的布置,明显是防着他们逃走,如果撤退,一定会遭受打击。
    今年冬天只下过小雪,还没降过大雪。
    天气阴沉沉的,大雪迟早会到。
    等大雪降临,积雪到一定厚度,就是他们撤军的时候。
    吐蕃生长在雪域高原,虽然大雪也影响他们的行进,但他们熟悉路程,在大雪中多次会盟、出行古道。
    如此,唐军有朔方来的兵马,不一定敢深入,就算深入追击,吐蕃士兵更耐苦寒,也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听着外面的人喊马嘶,尺带珠丹心中在滴血,他同意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建议。
    他令人将没庐·穷桑倭儿芒抬入大帐中,服用温汤、药物,好生调养。
    ……
    大非川外,唐军围堵的三万吐蕃骑兵,一次次尝试冲击唐军的堵截,但每一次都有大批战马被迫停下,被陌刀军和重甲步兵围攻歼灭。
    上万强弩分五个方阵,在吐蕃大非川营寨两里外。
    既是在防御吐蕃步兵来支援,也是防止突围出的漏网之鱼。
    上万架强弩,即便突围出百骑,也会被轻易射杀。
    而唐军显然高估了吐蕃赞普和将帅的勇气。
    他们在数里外看着自家骑兵被围堵,无动于衷。
    唐军营寨的步兵也挺着长枪、长矛,截住吐蕃骑兵想要向北突围的路。
    因为从北面突围,绕过青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部分吐蕃骑兵较为坚强,一直未向唐军投降。
    哪怕是李瑄亲率亲卫,不断冲阵。
    哥舒翰更是因为长时间鏖战,长枪都被折断,他不换兵器,手持半截长枪,依然在吐蕃骑兵队伍中勇猛冲击,受将士们惊叹。
    哥舒翰四十岁才浪子回头,带着自己的家奴左车从军。
    之前在渔海之战,虽有一点威名,但在军中还不太够看。
    受李瑄的推荐和信任,哥舒翰才被河陇所知。
    而今日之战,哥舒翰的声名将更上一层楼。
    唐军的其他猛将几乎都聚集在这里,带着亲卫冲锋。
    他们在越来越小的包围圈内,能从容调转马头,而吐蕃骑兵只能撞在唐军步兵的长枪上。
    主力近在咫尺,却没有支援,令这些精锐的吐蕃武士心寒。
    一连十几次未冲破防御,使吐蕃骑士身体和心理倍受打击。
    直到天黑,剩下的两万骑已经无法再跑起来。
    前后的步兵将他们包围得跟铁桶一样。
    在李瑄的指挥下,唐军骑兵也分批次撤出战场。
    全由十余万步兵,将吐蕃骑兵围住。
    唐军不是胡乱包围,而是有条不紊,组成二百多个步兵方阵,一层递一层,如八卦一样,强弩手回归到四面八方。
    而唐军的骑兵,分别在步兵大阵的左翼、右翼、后方。
    此时,就算尺带珠丹有营救部下的心思,也无力回天。
    唐军强弩在步兵的掩护下,向靶子一样的吐蕃骑兵射击。
    “嘣嘣嘣……”
    伴随着擘张弩的离弦之音,人马不断地倒下,惨叫声不绝于耳。
    只要吐蕃不投降,唐军就会一直射下去。
    受不了的吐蕃骑兵步兵下马作战,试图以此逃跑。
    很快他们就被唐军步兵刺回去。
    此时唐军拥有二十多万步骑,吐蕃步兵想要逃跑注定无望。
    又过一个时辰,一部分心态崩溃的吐蕃武士丢掉兵器,下马跪地投降。
    其他吐蕃武士如同被传染一样,大批大批地放下兵器。
    负隅顽抗者已经不存在了。
    唯有大非川内,传出的鼓角声,耐人寻味。
    “诸将听令,清理完毕战场之后,将营寨推进至距离吐蕃营寨五里左右。白兰羌部、洮阳吐谷浑部、河西诸胡部,将驻扎在大非岭上的吐蕃士兵包围。”
    李瑄在战场上下达军令,此时他觉得胜券在握,吐蕃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
    因为苏毗没陵赞这张牌,李瑄一直未动。
    而王难得、南霁云、段秀实已经深入吐蕃腹地六七天,看样子尺带珠丹还未收到这个消息。
    在群山环绕中,入逻些就这两条古道,那些未知的道路,吐蕃自己都不敢走。
    有此一战,唐军虽有死伤,但士气比之前更为高昂,宁寇军被突袭的阴霾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