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324节
    第192章 段秀实密会苏毗王,吐蕃赞普御驾亲征
    参加战斗的士兵,共分三十万贯钱,都最少有两贯钱的赏赐,哪怕是没有真正战斗的士兵。
    凡立功者,皆赏以绢。只要杀死一名敌军,最少有一匹绢赏。
    跳荡功者,最少赏赐十匹绢。
    斩杀敌将者,赏绢五十匹。
    先登城池者。赏绢百匹。
    参加白亭海之战的临洮军、赤水军,都可以领取到两份。
    这些是朝廷的赏赐。
    节度使府库还有许多绢钱,李瑄还是拿一部份再赏立功者。
    那些战死者的抚恤,由节度使府衙出。
    最后,就是从吐谷浑贵族、吐蕃贵族、诸城中获得的金银珠宝。
    九成运往长安,一成留下。
    士兵太多,所以只赏一些猛士,如先登、陷阵,斩敌超过五人的猛士。
    这样可以激励士气,让士卒为军功而战斗。
    立下功劳,除了晋升,还有各种赏赐。
    如先登宛秀城的队头,本来就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队头,在李瑄的箭矢掩护下,于城墙上稳住脚跟,加上战斗斩杀十几名敌人,直接跳过衙将,提拔为郎将。
    先后获得朝廷的一百五十匹绢,节度使的一百匹绢,十两黄金,一枚宝石。
    这就是军中的榜样。
    平民百姓,因此能富贵,将来衣锦还乡。
    帮忙的河西回纥、契苾、思结等胡部李瑄也未亏待他们。
    李瑄为他们的部落各分一万头牲畜。
    参战的诸胡士兵,都有两贯钱拿。生活在汉地,钱是通用货币。
    还有一些在白亭海之战斩杀回纥骑兵的胡骑,获得绢的赏赐。
    这些胡部很高兴,派人来领赏的时候,告诉李瑄,希望下次战斗还能叫上他们。
    李瑄应允。
    今年的青海之战,会从河西诸胡部召一万骑兵参加战斗。
    奖励分配完毕,让诸军派人来领取。
    同时,李瑄将在白亭海缴获的战马补全临洮、赤水两军后,其余分给诸军。
    每一个中军、大军,都最少分配一千匹战马。
    李瑄又留下一部分牝马补充湟水牧监和九曲新建的十个牧监。
    他又吩咐刘晏为士兵制作衣物,令工匠帮助士兵修理兵器、盔甲,为下次大战做好准备。
    招兵也在进行中,随着李瑄的英雄事迹传开,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到河陇从军,追逐军功,扬名天下。
    计划在五月前,能补齐战死、伤残的空缺。还完成对金天军、宁边军等招募。
    新组建的军,并非纯新军。
    李瑄从其他大军中调遣老兵,使新组建的军都有一半的老兵。
    这样新军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至于粮食,李瑄这一次没有操心,武宁城中,存储的粮食够十万大军吃一年,出征前,稍微准备一些粮食即可。
    唐军九曲的牧场中有数十万头牛羊牲畜,不怕没有肉食犒劳全军。
    三天后,绥和守捉快马传来奏报,西北山口的鹰山堡狼烟冲天而起。
    这意味着吐蕃很可能要找占领东北山口。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得知李隆基让他入长安拜见后,气得将国书撕毁。
    他的臣服是假意的,是为阻止唐军进攻青海,赢一口喘息之机,怎么可能去长安?
    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尺带珠丹下令没庐·穷桑倭儿芒,在与唐军决战前,先将赤岭夺回来。
    他决定御驾亲征,倾全国之力,打赢此战,收复九曲。
    他要告诉子民,李瑄不是不能战胜。
    他有神灵的庇护,必能一雪前耻,在丝绸之路上树立威望。
    所以,有了此次行动!
    大唐的绥和守捉除了本部的一千人外,还有安人军的四千步兵、一千骑兵在绥和守捉城下驻扎。
    在狼烟起的那一刻,李瑄就给予安人军副使权力,让他先一步派遣骑兵堵住山口。
    绥和守捉城直面赤岭,必可先一步将狭窄的东北山口堵住。
    同时,高秀岩会派遣赤水军骑兵过洪济桥,佯装向青海行进,迫使吐蕃放弃进攻赤岭上的戍堡。
    有这样的安排后,吐蕃还未到鹰山堡下,就被唐军堵住山口。
    吐蕃不敢强攻东北山口,又得知唐军骑兵出九曲的消息,只能撤退。
    几日后,吐蕃又尝试突袭唐军在西山口的红岩堡。
    依然被唐军探子察觉,点燃烽火。
    这一次由距离西山口最近的安人军城出骑一千配合红岩堡的守军堵住山口,步兵会慢一步就到。
    再次使吐蕃折戟而归。
    唐军倾尽全力,不放弃赤岭上的任何一个戍堡,哪怕是偏僻的小戍堡,李瑄也会争取。
    使吐蕃依托石堡城,重夺赤岭的计划落空。
    李瑄被吐蕃骚扰得不耐烦,他下令河源军使荔非元礼派兵到赤岭东山口。
    石堡城守将悉诺罗见大唐数千士兵奔袭而来,以为又是之前一样的故事,亦或者有什么阴谋诡计,立刻点燃烽三道火台。
    这把吐蕃吓得不轻,点两万骑兵,想要先发制人,到石堡城下布置。
    但唐军算好距离,在吐蕃骑兵奔袭到石堡城前时,步兵早已退出赤岭山口,与绥和守捉城下方的唐军士兵汇合,组成营垒。
    吐蕃骑兵根本不敢出赤岭东山口到河湟之地,他们怕被唐军伏击。
    今时不同往日,吐蕃在赤岭只剩下一座石堡城,其他孔道皆被唐军把守,不可能如之前一样,入河湟就像进入自家后花园一样。
    一场未遂的战斗,僵持大半个月,吐蕃才放弃攻打赤岭,他们要全力准备下一场战斗,将战马的膘养肥。
    ……
    吐蕃,苏毗,多玛东岱。
    多玛也叫玛多,译为黄河源头。
    曾经多玛也是大唐的羁縻州,现早已归吐蕃所有。
    这里山势挺拔,水草也十分丰茂。
    一支队伍跨越河流,穿梭山峰孔道,来到这片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他们赶着数十头牦牛,缓缓前行。
    身为李瑄的密使段秀实,就在这一支队伍中。
    段秀实和两名神策卫穿着皮衣,戴着皮帽,腰间挂着吐蕃刀,俨然一幅吐蕃人的打扮。
    为了使自己更想吐蕃人,段秀实一个多月未洗脸,胡子也不再修理。
    段秀实还学了一些常用的吐蕃语言。
    这支牦牛队,是为段秀实打掩护的。
    白兰羌王有一个女儿嫁给苏毗贵族。
    当时白兰羌陪嫁给女儿数十名白兰羌奴仆。
    他们就是白兰羌王女儿家的奴仆,借助运送牦牛的机会,将段秀实带到多玛东岱,去见苏毗王没陵赞。
    此行,白兰羌王还为段秀实寻找一位会吐蕃语、汉语的白兰羌人。
    他叫昶青,之前指挥白兰羌骑兵的副将。
    以昶青随同,可见白兰羌王的重视。
    毕竟一个不慎,就会使白兰羌失去一员大将。
    又过一天,他们到达没陵赞的牙帐一带。
    一路上有惊无险,昶青让白兰羌奴隶贿赂了守关的吐蕃士兵,没怎么检查,就将他们放入苏毗王牙帐一带的草场上。
    名义上,这些白兰羌奴隶是为一个家族送牦牛。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吐蕃士兵从未想过唐人会来到多玛。
    段秀实现在要做的,就是与苏毗王见面。
    他吩咐昶青将一块黄金交给苏毗王的侍卫,并对昶青耳语一句,一行四人到达苏毗王的牙帐栅栏前。
    “我们要求见大王。”
    昶青开口向栅栏门前的侍卫说道。
    “你们是什么人?大王是你能见的吗?”
    侍卫打量昶青、段秀实四人几眼,并没有鸟他们。
    “我们是来向大王奉上黄金的,有个地方,还有许多黄金。”
    昶青说着,将一块黄金放在侍卫的手中。
    “嗯!你们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