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外的栅栏高一丈,是为防止汉人奴隶逃跑。
东南西北各有几扇门,但都是寻常的木门。
吐蕃士兵在门前严阵以待,异常紧张。
“放箭!”
“咻咻咻!”
冲击而来的时候,唐军能通过栅栏的缝隙,看到拿着长矛,弓箭准备防守的吐蕃士兵。
李瑄一声令下,朝里面射箭。
“噗嗤!噗嗤!”
吐蕃连甲胄都不齐全,唐军的箭矢穿过栅栏,吐蕃士兵纷纷倒地。
其他士兵溃乱,不打算坚守,想要从其他门逃跑。
等唐军几轮箭矢,冲到门前的时候,那里已经没有吐蕃士兵把守。
“让开!”
李瑄一声大喝后下马。
“嘭!”
他飞身一脚,直接将大门踹倒。
不同于其他军营,这所关押汉人奴隶的大营中,障碍颇多。
一部分士兵弃马步行涌入。
许多吐蕃士兵,还未逃出大营,就被唐军追上杀死。
仅仅半个时辰,李瑄就完全控制住大营。
他留下一千骑在外部,盯住伏俟城的援兵。
李瑄不知道的是,伏俟城由于远离大唐边境,里面只驻扎一千吐蕃军队,而且战斗力很一般。
当得知大唐军队皆披明光甲后,吓得将大门封闭,不敢应战。
同时,他们也向周围求援,向正在青海以南的没庐·穷桑倭儿芒禀告!
“诸位,我等是大唐陇右军,特来拯救你们!你们的家人,已经回到唐国,请不要有任何顾虑!”
李瑄将妇女们召集在一起,向她们说道。
其实李瑄所救的人,不一定有她们的家人,她们的丈夫、儿子,也不一定活着,李瑄这么说,是想让她们心安。
“将军能来救我们,感激不尽,请问我们有的孩子才几岁,怎么样才能在这天寒地冻中回到大唐。”
妇女和孩子们,本来很害怕唐军。听到李瑄的话后,其中有一部分妇女非常激动。
终于,一名妇女鼓起勇气站出来说道。
“我携带一些皮衣,你们这里应该也有吐蕃留下的衣服,多穿几层。等会有战马代步!”
李瑄向妇女们说道。
妇女们本就是为吐蕃制造衣服。
“可我们都不会骑马!”
听到战马,她们眼神一暗。
“你们只需坐在战马上。这些马匹温驯,不需要奔跑,慢走即可!”
李瑄向她们说道。
一旦发现敌人,他们会主动出击。
妇女、孩子们下马,以长枪为桩,用一群战马在里里外外围住几层,敌人就算想冲也冲不进来。
第134章 化为鬼魂,阵前结草
准备一个时辰,李瑄下令出发。
奴隶大营中妇女、孩童一共一千余人,另外还是一百一十名汉人男子。
“将军,此营中的百姓,还承担放牧牦牛,足足有上千头牦牛,还有五六百只羊!”
高适过来向李瑄禀告,看这些牦牛和羊如何处理。
“我们接下来的行军速度,与步兵无异!将这些牦牛带上,由解救下来的男子和健壮的妇人一起驱赶行军。那些羊,全部杀死,放在牛背上,作为行军时的口粮。”
李瑄向高适吩咐。
这些汉人平时帮吐蕃人放牧,可以轻松驱赶牲畜。
“遵命!”
高适领命离去安排。
李瑄想了想,来到牦牛的的圈中。
他看着健壮的牦牛,还有其巨大坚硬的尖角。
“高书记,你觉得将牦牛的牛角上绑上兵刃如何?”
李瑄抚摸着牦牛,突然向高适问道。
“李帅是否要效仿战国时田单的火牛阵!”
高适眼睛一亮。
他在燕地许久,听说过火牛阵。
同时,他也清楚火牛阵不是很好发挥。
如果敌军勇气足够,排兵布阵,用长枪抵住,“火牛”基本不可能冲过去。
还有,如果敌人散开,或者敌人是骑兵,火牛阵也很难显威。
所以高适将心中的顾虑告诉李瑄。
“我们用牦牛,自然是只冲击围堵我们的吐蕃步兵。而且吐蕃肯定会伏在险要的山口,阵形绝对密集。在火牛冲击的时候,我们用骑兵对吐蕃步兵进行骑射,骚乱他们。虽然不一定能一锤定音,总归是更容易获得胜利!”
李瑄当然没指望只靠火牛阵获胜。
火牛阵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时机至,就有机会大胜。
王玄策也有火牛阵破天竺象军的例子。
李瑄行军,自然携带有制作火把的油脂,可以用油脂与布混合,激怒牦牛。
虽然牦牛被驯服,但脾气依然暴躁。
至于追击的吐蕃骑兵,李瑄亲自解决!
有此想法后,李瑄令人将奴隶大营中的油脂找出来,确保油脂足够。
唐军携带的是松树油脂,吐蕃奴隶大营中有许多动物油脂。
那些衣物,布匹,缴获的兵器,全部携带。
一切准备好后,妇女、孩童们上马。
李瑄亲自动手,将孩童携至其母亲身旁。
孩童在马上,必须由妇女照顾。
马的缰绳,由骑兵牵着。
他们只有一条路,向北行走。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看似出其不意,但是要经过大非川,那里吐蕃、吐谷浑部族众多,而且还能调九曲之兵,绝对是送死之路。
从青海原路返回,李瑄也不想。
现青海一定被敌人围堵。李瑄担心在青海上大战,大家都沉入湖底。
所以只能向北。
在青海东面,有安人军、威戎军、白水军、临洮军、河源军,陈兵三万余。
还有众多骑兵。
吐蕃在遭受巨大损失后,能在河曲、青海一带用的兵不多。
所陈诸军,绝对能阻碍九曲、青海南的吐蕃骑兵支援。
李瑄要面对的敌军有限。
他已经给王难得军权,敌人真要敢北上,直接开战。
全部出军营后,李瑄吩咐罗兴和薛错,把此奴隶大营烧了。
熊熊烈火冲天,烧毁这个悲伤的地方。
连带着吐蕃士兵的尸体,也付之一炬。
“南霁云,你率领二百骑兵为前锋,军中最善射者,都交给你,最优质的良马也为你使用。一旦有吐蕃士兵胆敢靠近,哪怕是吐蕃探马,立刻分骑追上射杀。”
出发前,李瑄向南霁云下达军令。
“李帅,请允许末将所率的士兵,脱去铁甲,专为轻骑。”
南霁云向李瑄请命道。
明光甲虽然在铁甲中属于较为轻便,但再怎么说也有四十斤到五十斤的重量。
这对马速的影响很大。
许多溃兵在逃命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丟下兵器,而是将沉重的铠甲和头盔脱去。
南霁云能如此大胆,李瑄很欣慰。
在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一支轻骑,在前方为他们处理障碍。
得到李瑄的允许后,南霁云率领自己的部队,将明光甲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