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唐天将军 第166节
    论悉诺逻一度以为陇右军都聚集于此。
    他派人向青海湖方向的吐蕃诸军、千户所联系,如果看到烽火,立刻支援。
    其实有的骑兵是步兵骑马,李瑄只在论悉诺逻附近晃了一晃。
    同时,上百队轻骑,开始猎杀、驱赶吐蕃的探马。
    黄河、湟水之间,仅仅两天时间,不见吐蕃骑兵踪迹。
    论悉诺逻见此情况,不再派遣探马深入唐境。只是让探马在营垒前方数十里巡视,如果唐军来攻,立刻禀告。
    “据说新任唐军主帅李瑄曾生擒拔悉密可汗和突厥可汗,积石城一战,就是他的手笔。不过现在看来,李瑄不过如此。我另一路大军已经出发,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已失去数以万计战马……”
    论悉诺逻是汉人对他的称呼,他的吐蕃名为恩兰·达扎路恭。
    他是吐蕃恩兰家族的新锐将领,深得尺带珠丹的信任,曾经与回纥有过大战,并破之,但当时回纥还未建国。
    见陇右军和他对峙几天,不敢来攻,不由轻视几分。
    虽然他也不希望李瑄猛然进攻,但不妨碍他认为李瑄没胆气。
    “可恶的唐军在河西走廊一带,遍修堡垒,如同长城。不然我吐蕃早就占领河西走廊。”
    论悉诺逻的副将每每想到此都很气愤。
    吐蕃人一直有个梦想,占领河西,打通西域,如此一来他们的疆域将贯通南北,东达陇山,北至大漠,彻底扭转对大唐的战略被动。
    河西像一把锋利的刀,刺进青藏高原与西域之间的缝隙,斩断了吐蕃人的梦想。
    限于自身实力,吐蕃的基本策略就是以骚扰不断试探,一旦大唐打盹就下手,如果吃亏就赶紧求和,尺带珠丹是李隆基妹夫,舅甥之情从唐初到盛唐永不过时。
    现在吐蕃将相一直认为,就是大唐的堡垒、军城、镇城、戍堡太多,使他们每次都不得不退回去。
    就算占领石堡城,还要面对前方的鄯州城、湟水城,侧面的安人军城,积石军城。
    更别说还有守捉城,戍堡林立。
    “我们国力愈来愈强大,已经可以与唐国争夺西域。我们早晚把唐国的这些军城、堡垒一一打破。不过,现在我们看一出好戏,你猜李瑄得知安乡郡被我们攻破后,会是什么反应。”
    论悉诺逻对未来很自信。
    “他一定气急败坏,强攻我们。届时我们诱他过山口,击破唐军主力,就可以进行反攻。”
    副将笑呵呵地说道。
    “哈哈……”
    论悉诺逻也大笑一声。
    当天夜晚,绥和守捉后方,李瑄率领三千精骑,三千轻骑,一人双马。
    一千重骑,一人四马。
    李瑄带的佐吏有随军判官刘单,推官岑参,都虞候车神塞,掌书记高适,还有五名随军,四名典军,十几名其他佐吏。
    他们动身北上,绕到龙支,然后在灵岩寺一带的渡口过黄河,到达漓水,顺漓水而下。
    此时为十月八日。
    高秀岩几天前已经传令给他,吐蕃让他行动。
    李瑄也在暗中调兵遣将,他让镇西军使安思顺聚集所有镇西军的士兵,出枹罕城。
    本来镇守盐泉城的三千镇西军,也赶到枹罕。
    此时枹罕城四门封闭,只允许军队出入。
    镇西军主要以步兵为主,强弩手有一千,弓箭手三千,铁甲超过三千副。
    这支步兵摆开阵势,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漠门军使钳耳大福也向李瑄禀告,能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
    八日晚上,高秀岩带着伪装成郡兵的边军,押送着数十名死囚到安边戍。
    安边戍是唐、吐边境重要戍堡。建立在山下。
    戍堡内有士兵五十人,马三十匹,日夜值守边境。
    李瑄军令至,安边戍士兵、一路烽火,全部撤回安乡城。
    由高秀岩接替。
    十月九日,高秀岩将死刑犯杀死,堆在戍堡外,等待吐蕃大军的到来。
    一天过后,有一队吐蕃骑兵,来到安边戍外界。
    他们在一里外观察,没有靠近。
    高秀岩见此,立刻举着吐蕃军旗跑过去。
    “我乃高秀岩,有赞普授予的次金字告身!”
    高秀岩近前后,胳膊上佩戴金字告身。
    这队吐蕃骑兵的首领伸手,示意麾下不要攻击高秀岩。
    “将军事可败露?”
    吐蕃头领用汉人语言问高秀岩。
    “我以送肉食劳军近身,未有败露。昨夜归来几骑巡逻者,亦被我杀死。我审问过后,已经没有士兵巡逻在外。他们的尸体还在戍堡外堆着呢!”高秀岩指着戍堡外说道。
    吐蕃头领微微点头,跟着高秀岩来到戍堡外,果然看到数十具身穿皮甲的“唐军”尸体。
    从伤口上看,明显是被偷袭而死。
    “将这里的一切,告知元帅!”
    吐蕃骑兵头领向传令兵吩咐。
    第120章 吐蕃叶如第一猛将
    吐蕃与大唐交锋已久,不敢贸然轻进。
    所以吐蕃元帅只以亲信,带领五十人前来探查。
    高秀岩连自己人都杀,代表高秀岩是真心投靠吐蕃的。
    没有唐军的戍边眼线,没有士兵点燃烽火,他们的大军可以长驱直入。
    “这位将军,请带我去见贵军统领!”
    高秀岩摇着手中的吐蕃旗帜,向骑兵头领说道。
    “可以!”
    骑兵头领同意高秀岩的请求。
    高秀岩将自己的麾下留在此地,骑马跟吐蕃骑兵头领离开。
    不远处坡后,一名穿着便装的男子看到高秀岩有频率地摇晃旗帜,把身体缩回去。
    他奔跑数百米后,将一株树下的两匹马解开,而后飞驰离开。
    唐、吐边界高耸入云、还能看到皑皑白雪的达力加山下,漫山遍野的马牛,一队队的吐蕃步兵排列成行,各种兽旗飘荡,铠甲如云,长矛如林,无尽延伸。
    除吐蕃外,还明显能看到与吐蕃穿搭不符的士兵,他们是吐蕃附属吐谷浑诸部的麾下。
    安乡军紧邻吐谷浑地界,出兵安乡,怎么可能不应召吐谷浑这样的炮灰。
    “启禀元帅,唐将高秀岩来了。”
    麾下向此次行动的统领论悉诺匝禀告。
    “请他过来!”
    论悉诺匝已经知道高秀岩的“诚意”,令麾下骑兵、步兵开始加速通过这丘陵地带。
    论悉诺匝为吐蕃小贡论,又称“悉编掣逋”。
    这种职位是掌管被吐蕃征服之地的军政长官。
    不仅吐谷浑要听从论悉诺匝的号令,连边境吐蕃诸军、千户所,也要受论悉诺匝节制。
    可以说论悉诺匝是负责领兵、联防事务的兵马都元帅,是吐蕃仅次于大相、副相、政务大臣、四如本的官吏,授予玉字告身。
    他地位虽次于莽布支、论悉诺逻等大臣,但论悉诺匝在河曲、吐谷浑地界的声望极大。
    所以这次的攻势,由论悉诺匝亲自坐镇。
    “高秀岩拜见元帅!”
    见到论悉诺匝后,高秀岩躬身一拜。
    “请起,李瑄有眼无珠,不识宝玉,将军能弃暗投明,是我吐蕃之幸。待我军占领黄河以南,便在此设立千户所,由将军任千户长,世袭罔替。”
    论悉诺匝请高秀岩起身,承诺厚待他。
    由于唐人多次收纳吐蕃叛将,甚至吐蕃战神论钦陵的儿子论弓仁都投降大唐,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
    使吐蕃人打心底对叛徒不齿。
    但高秀岩这样人,他们必须厚待,以吸引更多唐将投靠他们。
    “多谢元帅!李瑄嫉贤妒能,属下只是像勇士一样挑战他一次,他就接连贬我,令人憎恨。属下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会为吐蕃和元帅效死命!”
    高秀岩一副非常感激论悉诺匝的样子,再次一拜。
    实际上,大唐将领皆知道大唐的强大,知道大唐的繁华。
    即便吐蕃从各方各面学习大唐,依然被大唐士大夫阶级所轻。
    虽然吐蕃的兵马看似与大唐差不多,但差距不是一个档次。
    大唐是募兵制,招募来的四十九万边军。大部分都是身怀功业之心。有勇猛之士层出不穷。
    吐蕃全民皆兵,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奴仆,良莠不齐。
    再加上铠甲、兵器间的差距,使吐蕃只能胜以人数。
    “据说那李瑄是一个万夫不当的猛将,王难得都无法比较,他是否有传闻的那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