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653节
    “虽然也有纸质书籍,但仍需要亲自抄写。”
    “所谓活字印刷,就是将一个个这样刻好了字的铜块排列成文章,然后再在铜块上刷上墨,印在纸上。”
    “就像印章盖印一般。”
    刘协拿起几只铜块,排列好后在砚台上沾了些墨水,用力地按在纸张上。
    纸上赫然出现了“印刷术”三个方方正正的大字。
    “如此一来,文章典籍可以快速大量印刷,不需要亲手抄写。”
    “再搭配上价格低廉的纸张,书籍的价格自然就低下来了,读书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
    “如果还是买不起的话也没事,朕会在各地创办图书馆,让百姓们能够免费读书。”
    刘协侃侃而谈,一一道出自己的设想。
    郭嘉和贾诩听完后已是目瞪口呆!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这两样东西带来的冲击,比天子此前说的三项改革要更加惊人。
    因为这是实实在在摆在他们眼前的!
    价格低廉的纸张,可以大量印刷书籍的技术,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直接可以打破世家大族们对于读书的垄断!
    诚如天子刚刚说的那样,届时读书不再是士族的专属,即便是普通百姓也能读得起书!
    一旦读书的百姓多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向上晋升,到时候就能顺势进行科举改革。
    顺民意而为,就是最大的阳谋!
    煌煌大势面前无人能够阻挡!
    郭嘉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随后激动无比地道:“陛下,您、您真乃天人也!”
    毫无疑问,天子的这两项手段直接打到了世家大族的七寸,粉碎了他们最大的优越性!
    关键是这两项举措还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哪怕是士族阶层都会有很多人支持。
    须知士族阶层里也是有寒门的!
    对于他们来说书籍也是昂贵的东西,所以他们自然乐意见到书籍变得便宜!
    “妙!太妙了!”
    贾诩也止不住地点头,看着手里的雪白纸张,只觉得越发爱不释手了。
    “臣还以为陛下要依仗武力直接进行改革,没想到陛下选择这种绝妙的手段,臣实在佩服!”
    动用武力改革科举的话势必会掀起腥风血雨,但这种方式根本不会流血,也不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而已。
    但时间算得了什么?
    天子如今才不过二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去等!
    第490章 清丈田亩!开办国子监!对世家动刀!
    在将改良版造纸术以及活字应刷术拿出来后,刘协又继续向郭嘉、贾诩二人阐述了一番自己对于普及教育的改革设想。
    首先,想让平民百姓读书必须得让他们识字,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不然的话平民百姓们连字都不会识,那书再便宜也没用,教育资源是个很大的问题。
    普通百姓读书困难的原因不止是书籍和纸张昂贵,更在于没有老师。
    “关于如河让百姓识字,朕想出了一套特别的办法,朕称之为‘速成识字法’。”
    “先学会注音符号,然后通过注音识字,接着再进一步了解文字的意义。”
    刘协把拼音的概念跟两人简单讲了一遍。
    为了方便他们理解,还在纸上把所有音母写了下来,并且告诉他们这些注音符号的意义。
    郭嘉和贾诩都是聪慧之辈,刘协仅仅给他们讲了一遍,他们便搞懂这拼音的用法以及便捷之处了。
    “陛下,您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些的?”
    郭嘉忍不住发出这般感慨,用既钦佩又复杂的目光望向刘协。
    在他看来,这拼音识字法当真是极妙,此法若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识字将不再困难。
    因为拼音识字法将文字先简化为一个个注音符号,让人先快速记忆,然后再慢慢理解。
    这比直接记忆一个文字要简单得多。
    一天记下几十上百个文字不成问题。
    天子能够想出这样简单容易就能识字的办法,着实是鬼才中的鬼才。
    他是打死都想不出来的。
    刘协轻咳一声,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偶然想到,偶然想到……都是先辈智慧的遗泽。”
    他来自后世,虽然穿越到了古代,但对他来说这些东西的确是先辈的遗泽。
    贾诩笑道:“有了此法,识字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不过臣以为还是得由朝廷在各地开办公用学塾。”
    “光有方法,没人教的话还是不行。”
    想要读书学习,老师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和老师能够与‘天地亲君’并列的原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刘协说道:“此事朕会着手准备,关于老师的人选,朕会专门挑选一批寒门子弟入国子监培养,然后再让他们前往各地学塾教授三年或五年知识。”
    “考评优异者,可直接入仕。”
    国子监的想法,刘协在刚刚聊天的过程中和郭嘉他们提到过,其实和鸿都门学别无二样。
    同样是绕过现有的察举制度,由天子直接选拔人才进入其中学习,学业优异者可以直接入仕。
    有汉灵帝鸿都门学的例子在前,开办国子监也不会太引人注目,别人顶多被人认为天子也想效仿先帝,自己选拔人才。
    当然了,国子监的学习内容需要重新拟定。
    郭嘉点头认可了天子的这一想法,但又迟疑着说道:“可是陛下……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啊。”
    开办国子监,在各地开公用学塾、公用图书馆、编纂印发书籍,这些都需要钱。
    而且是大量的钱。
    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乱,刚刚统一不久的大汉来说,这笔钱是不小的负担。
    关键是这份投资不是短期能够得到回报、看见效果的,这是长期的投资。
    “朕已经让显奕对各大家族进行清算了,这应该能得到一笔不菲的钱财,所以前期的投入不必担心。”
    “而且朕也没打算在全国推行,只会在各郡的治所进行试点,日后再缓慢普及。”
    刘协说道。
    袁熙已经得到了他暗中授意,去对在这次统一中站队错误的家族进行清算。
    该杀的杀,该抄的抄。
    即便是那些得到了赦免的家族,诸如江东的各大世家,也得交出一笔保命钱。
    从逆之罪,岂是那么容易就算了的。
    这可是敲竹杠的好机会。
    当然了,肯定不能公然这么搞,所以他是让袁熙私底下去搞的。
    袁熙之前就敲诈过豫州、兖州二地的世家大族,对于这种事他简直手到擒来。
    无非是再多招一些仇恨罢了,对于举族都死绝了,只剩下光棍一个的袁熙来说根本不疼不痒。
    “那以后陛下打算怎么办?”
    贾诩询问道,脸上有着担忧之色:“这种办法短期内尚可,但终究无法长久。”
    抄没从逆的家族,敲诈各大世家,都是一次性的买卖,总不能逮着一群羊一直薅。
    “所以这就牵扯到朕打算进行的另外一项改革了,也就是税法改革。”
    刘协不慌不忙地道:“说到底还是国库空虚,国库空虚的原因在于赋税不足。”
    “但百姓困苦,提高百姓赋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朕想从各大世家以及各地豪强望族的身上入手。”
    “朕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清丈田亩,普查人口。”
    刘协此言一出,郭嘉和贾诩纷纷色变。
    清丈田亩!普查人口!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大汉沿用的乃是陵邑制度,所谓陵邑制度,就是在地方的地主拥有的土地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被朝廷强制要求买卖,然后举家搬到陵邑去。
    这一制度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问题,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导致了世家大族的出现。
    因为陵邑制度虽然强制要求出卖土地,但却没有规定卖给谁,所以一般都是本族之人购买。
    天长日久,一个个大族逐渐开始出现,经过数代演变成为了世家。
    到了后来,这些家族们为了能够保持自己在地方的影响力,就开始隐瞒家族拥有的土地和人口。
    就这样,被隐瞒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多。
    世家大族们越来越强,国家越来越穷。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国家本来要收一万亩地和一万个人的税,但这些世家大族明面上说自己只有两千亩地,两千口人,但实际上拥有五千亩地,五千口人。
    但各地要收税的总额是不变的,于是这些税额就落在了剩下的五千亩地和五千个人头上。
    虽然武帝在位时期曾经颁布过诏令,严查敢于瞒报的家族,并且揭发举报有奖,但收效甚微。
    后来随着世家大族越发强大,就更加没人举报了,隐瞒土地,隐瞒人口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