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216节
    约莫一炷香时间之后,杨修走进了宣室。
    见到天子,他强行压制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恭恭敬敬的行大礼参拜。
    “臣杨修,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刘协细细打量了一会这个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杨修。
    二十岁出头,浑身上下一股书生气,看上去十分儒雅。
    这位家世显赫的大才,他如雷贯耳。
    曹操对他的才华自愧不如,卞夫人称他有盖世文才,曹植夸他高视于上京。
    性情刚直高傲,好侮慢权贵的祢衡都赞他“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平身!”
    “谢陛下!”
    杨修起身之后,暗中用余光偷偷打量天子。
    越打量,越是认定心中的猜想。
    刘协第一次见到汉献帝的近臣,生怕他问出一些有关汉献帝的隐私问题,于是屏退了郭嘉。
    不给杨修发问的机会,先发制人道:
    “德祖,几年未见,杨公在许县可还安好?”
    杨修连曹操的心思都能精准无误的猜到,何况是刘协?
    立马就知道这番话的言外之意。
    连忙说道:“回陛下,臣父亲遭受蒙蔽,不知陛下迁都之前,便已被偷偷送往邺城。
    如今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奈何曹贼势大,无法脱身。因而特意命臣赶赴邺城,以供陛下驱使。”
    刘协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他对外宣传的那番说辞,杨彪竟然信了?
    不对,杨修所说的是,有人偷偷将他送来邺城。
    并且这种说法,得到了杨彪的认可!
    大惊之后,又是一阵大喜。
    若能将其坐实,那他身份上的破绽,又将减少。
    可究竟是谁传出这样的说辞?
    刘协来不及仔细思考,得先应付眼前的杨修。
    此时他的演技已臻至化境,脸上动容的神情说来就来。
    “深陷贼营,真是苦了杨公。”
    杨修见刘协满脸感动的表情,重重的松了一口气,神情肃然道:
    “一切都是为了大汉!臣父亲从不言苦,也不觉得苦!”
    刘协点了点头,道:“德祖既来邺城,日后便跟在御史中丞郭奉孝身边做事吧。”
    “谢陛下!”杨修叩谢之后,又道:“陛下,与臣同来邺城之人,还有车骑将军董承之子,国丈伏完之子,以及曹贼账下的陈群。他们此行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陛下的身份。”
    汉献帝的近臣,甚至曹操都遣人来邺城确认他的身份,这倒是出乎刘协的意料。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曹操那里,一定出现了什么意外。
    这个意外,与杨修方才所言“陛下迁都之前,便已被偷偷送往邺城”有关。
    不管这个说辞是如何来的,又是谁传播出来的。
    但对刘协而言,这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若利用得当,甚至比得到孔融的认可还要关键!
    刘协问道:“他们此时人在何处?”
    杨修如实回道:“均已返回许县。”
    正待刘协还要追问一些细节,高览在殿外喊道:
    “陛下,光禄勋加急密信。”
    杨修非常自觉的躬身行礼:“陛下,臣先告退。”
    刘协点点头,正好他现在消息过载,还没想好如何利用杨修带来的消息。
    “你且下去,过两日朕召你进宫。”
    杨修退出宣室之后,高览拿着贾诩的密信走了进来。
    刘协展开一看,与公孙瓒如今的处境有关。
    公孙瓒的底蕴,终究远远不及袁绍。
    即便有甄氏暗中提供支持,依旧损失惨重。
    为了达到同时消耗公孙瓒与袁绍兵力的目的,甄氏的支持始终维持在一个让公孙瓒不至于兵败的程度。
    如今,贾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进一步消耗双方兵力。
    提议让甄氏供给双马镫和马蹄铁。
    并配合张辽的大军,出其不意,一举消灭袁绍的冀州军。
    刘协思考了良久,认为可行。
    “正好朕也在邺城给袁绍设了一个坑,配合贾诩的动作,真有可能出其不意歼灭袁绍的冀州军。”
    ……
    与此同时。
    许县,司空府。
    曹操从宫中回来以后,陈群向他禀明了伏完和董承府上的情况。
    “伏德和董熙皆已返回许县。”
    “不过董承和伏完当时不在家中,听管家所言,他去了杨彪府上拜访。”
    “想来应该是杨府发生了些什么。”
    陈群把自己的见闻如实道出。
    听到董熙、伏德二人皆在府上,曹操对两人的疑心打消了不少,但对杨彪的怀疑则成倍增加了。
    “杨修这一个月来都抱病在家,实则暗中去了邺城;现在董承、伏完的儿子都回来了,而杨修却不见踪影,那掉包天子之情肯定就是杨彪一手谋划的!”
    “董承和伏完去杨彪府上想来也是因为此事,怕是去找杨彪讨一个说法。又或者是密谋对付我。”
    曹操心里迅速分析得出了结果。
    他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在幕后谋划一切的人正是杨彪,不过还缺乏最后一环关键证据,需要等荀彧他们把结果带回来。
    “长文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曹操对陈群说道。
    陈群行了一礼,起身离去。
    他前脚刚走,许褚后脚便过来向曹操禀报:“主公,光禄大夫他们已经从杨府回来了。”
    曹操眼睛一亮,快步走出书房。
    没一会儿就来到了大堂。
    荀彧、荀攸、许攸三人已经在此等候,见到曹操,荀彧直接开口道:“司空,我们已经去杨府拜访过了。”
    “杨公说今早派人带着杨主簿去许县百里外的一座道观求医,因而杨主簿如今不在家中。”
    荀彧说的正是杨彪给出的理由。
    对他而言根本没有交恶杨彪的必要,他也不愿如此为之,用这个理由向曹操交差即可。
    至于曹操信不信、杨彪后续又会不会被,那就和他无关了。
    “去道观求医?”
    曹操稍愣,随后眼中闪过一抹阴沉。
    如此拙劣的理由,当他是三岁小童吗!
    哪怕编都不肯编的像样一点?
    尽管心中根本不信,但曹操没有当面斥责荀彧和荀攸调查得不仔细。
    这两人,尤其是荀彧,始终打着汉室忠臣的名义。
    点头道:“原来如此,那就让他好好养病吧。”
    荀攸也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主动说道:“大司空,若无事的话,我们就先告退了。”
    “好,一路慢走。”
    荀彧和荀攸双双离去。
    他们一走,曹操的脸就冷了下来,看向许攸,问道:“子远,你可察觉到了什么端倪?杨德祖当真不在府上么?”
    他明白荀彧和荀攸可能不想交恶杨彪。
    也可能想保护杨彪。
    所以他才把许攸也一同派了过去。
    许攸笑道:“如此浅显的事情还需要问我?阿瞒伱心中不是已经有答案了么。”
    “荀彧和荀攸这叔侄两人各怀心思,对你的吩咐也是敷衍了事,根本就没想过探寻到底。”
    “我算是看出来了,杨修不是最近不在府上,他估计从那日称病开始就不在府上了,也不知道去了何处。”
    许攸一边踩荀彧两人一边道。
    他也很好奇杨修去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