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相敬如冰(重生) 第29节
    开席后,酒过三巡,庆贞帝的兴致方才高了些,见也快到了献礼的时候,裴芸忽得命云墨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匣子,向太子递去。
    “殿下。”打裴芸一出声,太子便下意识侧身来听。
    “臣妾才知,谨儿也替父皇备了一份寿礼,亦是一幅丹青。他既得有这个心,臣妾觉着总归不好教虞先生的画抢了咱们谨儿的风头,恰巧臣妾为了稳妥,自宫中多带了几个物件,不若就用这个玉璧代替如何?”
    她将匣盖展开一些给他瞧。
    李长晔其实并未怎么细看,打她靠近他,在他耳畔低声说话,吐气如兰,他便有些恍惚。
    尤其是听得她那句“咱们谨儿”时,不知为何,心下生出些暖融的滋味。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道了声“好”。
    他不疑有他,因她办事向来稳妥。
    这献礼总得有人开场,往年都是太子,今岁自也不例外。
    看着太子献上的那枚完整的玉益寿谷纹璧,裴芸心终于定了下来,不管怎么说,这一世,也算是安安稳稳过了这关。
    太子之后,是裕王和诚王,后妃王公,文武大臣们依次献礼。
    及至李姝棠,相比于旁人送来的玉石宝器,李姝棠献上的却是一副护膝。
    眼见御前的宫人将此物献到庆贞帝跟前,她紧张地攥了攥手,这才鼓起勇气提声道:“父皇,这是女儿亲手做的护膝,虽得已入春,但夜里仍是有些凉的,父皇膝盖不好,平素自得多加保护着,切莫受了冻。”
    庆贞帝摩挲着护膝上的花纹,倒是不知,自己这小女儿有这般好的针黹,护膝针脚细腻,上绣有代表平安的如意蝠纹,丝毫不逊于宫人绣娘的手艺。
    想起自己格外疼爱的女儿被惯得没了样子,但他关切不多的这个女儿却乖巧懂事,时时惦记着他的康健,庆贞帝不由在心下长长叹了口气。
    “你有心了。”
    听得这简简单单一句话,李姝棠倏然鼻尖一酸,这么多年,他父皇总也算是看到她了。
    因得献礼的人实在太多,庆贞帝直坐了近一个半时辰,从开始的兴致勃勃,但后来面露疲乏,他坐拥整个大昭,什么奇珍异宝未曾见过,看到后头,听人介绍那物如何贵重稀奇,也只觉无趣得紧。
    待殿中大臣都献完礼,方徙提声问了一问,正欲令那记录礼单的内官退下,就听左下处有人低声道:“孙儿还有一物要献。”
    李谨抱着长匣有些忐忑地站起来,低眸看了裴芸一眼,直到瞧见母妃对他鼓励般地一点头,这才大着胆子,走到殿中。
    见得自己这长孙,庆贞帝打起些精神,眉目慈和道:“谨儿今日有何要献啊?”
    “孙儿亲手画了一幅南山颂寿图,要献给皇祖父。”
    “哦?”庆贞帝挑眉,示意方徙,“让朕瞧瞧。”
    然方徙还未下去接画,却见李谨抱着匣子摇了摇头,“皇祖父,可否命人提着这画,再拿盏灯来。”
    这要求乍一听很是奇怪。
    庆贞帝只道这孩子初习作画,难得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便想让所有人跟着欣赏,他道了声“好”,很快,三个小内侍听命行至李谨身侧。
    李谨这才打开长匣。
    其中两个内侍各提着一角,将画卷展开。
    庆贞帝居高临下地看了一眼,小孩子的笔触尚且稚嫩,但他不得不承认,谨儿的画技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已是远胜一筹。
    寿礼贵重尚在其次,但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这份心,属实难得。
    庆贞帝正欲夸赞几句,却见李谨接过另一内侍手中的灯,将之靠近纸面,一瞬间,殿中凡是看清画上变化的人,皆不由得睁大了双眼。
    烛火从单薄的纸面上透出来,其间山峦起伏之上,缓缓浮现一轮红日,自背后照耀出的烛光,笼罩着日轮,似四射的霞光。
    李谨抬首看向庆贞帝,吐出在心下背了无数遍的祝词,“孙儿祝皇祖父福寿康宁,日月长明,愿大昭如日中天,隆隆日上。”
    他话音才落,殿内众人皆起身贺道:“祝陛下福寿康宁,日月长明,愿大昭如日中天,隆隆日上……”
    山呼之声,在盛元殿的藻井间回荡,盘旋不去。
    裴芸远远看着儿子李谨,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
    他在画上所做的把戏甚至不必深思,就能看透,可旁人不知,谨儿一个孩子,为了成功使得那轮红日霞光溢彩,背后究竟做了多少努力。
    光论表面的纸,纸厚一些,红日便无法透过光显现,纸若薄一些,就会直接透出底下红日的轮廓,无法隐藏。
    谨儿为此绞尽脑汁,寻了各色的纸,试了无数次,才成就了如今这令众人惊叹的巧思。
    裴芸很遗憾,未能让前世的谨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分明她的谨儿善良、诚挚、恭孝,绝不该变成前世那淡漠的样子。
    庆贞帝龙颜大悦,这几日的阴霾似也随着这轮红日而一扫而空。
    他当即重赏了李谨。
    一炷香后,待裴芸和太子回寝宫时,那几大箱子的赏赐已然被抬进了殿中。
    裴芸草草扫了几眼,就心领神会,那里头的东西,并不仅仅只是给谨儿的。
    毕竟赏赐孩子,并不需什么头面首饰,绫罗绸缎,庆贞帝当也是为着李姝棠之事借此补偿于她。
    太子亦看出来了。
    “这些东西,谨儿眼下尚且用不着,便给太子妃吧。”
    裴芸颔首谢了恩。
    明儿一早便要启程回京,书砚书墨和几个宫人,正在忙于收拾殿内的东西。
    裴芸指了指那带回来的红长匣,对书墨吩咐道:“将这也收起来吧。”
    “是。”书墨接过那匣子,转身欲放入箱中,入箱前,她习惯性地打开瞧了一眼,却是陡然一声尖叫。
    裴芸坐在她身上的小榻上,秀眉蹙了蹙,方才展露出几分疑惑,“怎么了?”
    “娘,娘娘……”书墨将匣子里的画递予她瞧,却见那被红绳绑起来的画卷此时却是沾满了墨汁,墨汁浸透了纸页,这画毁了。
    裴芸伸手欲去碰那画时,原坐在外殿的太子阔步而入,他还未问询,然视线瞥向那长匣,神色骤然凝重起来。
    一旁的云砚慌了神,因得昨日就是她将这画送去了侧殿。
    她正欲解释,就听她家娘娘道:“殿下,臣妾昨日将画给您送过去时,特意打开瞧过,这画完好无损,可不知为何,适才打开……”
    裴芸眉头紧蹙,柔荑捂着胸口,面露后怕,“幸好,若非因着谨儿特意换下了这画,届时将此物献上去,怕是要出事。”
    李长晔转头看向常禄,常禄会意接过那木匣。
    “殿下,可是有人……”裴芸小心翼翼道。
    李长晔眸色晦暗,只道了句“不必担忧,此事孤自会处置”,便折身出了主殿。
    直到彻底听不见声儿了,裴芸方才松懈了身子,长长呼出一口气。
    既知有人要对东宫不利,裴芸自不可能像上一世一般随随便便将画送过去,从选中那幅《八仙庆寿蟠桃图》时,她就已想好了后头的一切。
    既给那藏在东宫的细作一个毁画的机会,也让太子能顺顺利利献上寿礼。
    只消那画根本不是寿礼。
    不过那盒子里的的确不是,如此古画,裴芸并不舍得旁人就这般毁了它。
    打太子答应下后,她便在夜里偷偷临摹了一幅,她画技不佳,诸多瑕疵,并不足以以假乱真,但幸得那细作将画毁得彻底,倒是无意替她做了遮掩。
    只可惜她来了这么一出,那真迹,恐唯有深藏在她的柜中,难以再见世了。
    至于抓细作之事,裴芸很清楚,那并非她能力所及,她也不逞强,便交给太子了。
    此事也足够太子忙活几日的。
    裴芸懒懒靠在引枕上,心下没了负担。
    且她如今受了伤,就算安排了合房,恐也行不了房事,再加上回京后不久,太子就会南下赈灾。
    要两月才能回。
    一想到接下来有好长一段舒坦日子,裴芸忍不住扬了扬唇角。
    第27章 走就走呗她且盼着呢
    回京的队伍在戌时三刻出发,抵达东宫的第一件事,裴芸便是去了侧殿,抱了谌儿。
    然才一抱到怀里,感受到孩子似是轻了一些,她不由蹙了蹙眉,两个乳娘见得裴芸这般反应,心惊胆颤道:“三皇孙惦记娘娘,白日还好些,一到夜里便哭嚷,也不大愿吃奶水……”
    谌儿倚靠在母亲怀里,肉嘟嘟的小手紧紧攥着裴芸的衣襟,唯恐裴芸跑了一般,裴芸心疼地摸了摸儿子的小脸,对两个乳娘道:“这几日辛苦你们了。”
    裴芸脚还未好全,就这般抱着谌儿站着实在吃力,但见谌儿抓着自己不放,也只能强忍着疼,缓步去了正殿坐下。
    当夜,谌儿也是同她一道睡的。
    复又休养了两日,见春光明媚,裴芸便带着谌儿去了御花园透透气儿,何止谌儿,她就这般闷在殿内,也属实有些憋得慌。
    因得行动不便,裴芸是坐小轿去的,及至御花园附近,才下了轿,让乳娘抱着谌儿,慢慢踱过去。
    和煦的春风迎面而来,温暖舒适,已然没了寒意,此时的御花园万物复苏,桃李竞妍。
    裴芸一眼便瞧见了横贯湖水的那座曲桥,前世她正是从这座曲桥上坠落,死在了这片碧波荡漾的湖里。
    但其实,她很是喜欢这曲桥的。
    她最喜的便是站在湖中,感受被湖水围绕的静谧。
    裴芸犹记,前世死的那一日,御花园设宴,她却实在不欲坐在那些贵妇贵女之间,看她们眼神中似有若无的嘲讽,便兀自走到了这曲桥之中。
    湖风阵阵拂面而来,天儿格外寒,书墨劝不走她,又唯恐她受了冻,去替她取衣裳。
    她独自一人站在桥上,偶然一瞥,便见自曲桥尽头而过的太子和沈宁朝。
    两人并肩而行,沈宁朝笑意嫣然,太子则一如既往地淡漠寡言,只时不时开口,答沈宁朝两句话。
    裴芸久久望着,心下却很平静,只是看着眉眼灵动的沈宁朝,想不起她上一次这般笑是在什么时候。
    或是她的眸光太过炙热,太子蓦然折首,看到她的一瞬,微怔了一下,旋即提步朝她而来。
    沈宁朝紧随其后。
    曲桥就是在此时断裂坍塌的……
    而今这曲桥尚且完完整整地在她眼前,裴芸盯了许久,蓦然有些疑惑,看这桥的新旧,建了最多不过十余年,会这般不牢靠吗,竟是一下塌了大半。
    见裴芸目不转睛地看着,书砚试探着问道:“娘娘许久未来御花园,可要去那曲桥上走走。”
    “不了。”裴芸摇摇头,“湖风凉,万一谌儿着了寒便不好了。”
    且她上辈子就死在这儿,裴芸总觉得多少有些不吉利。